许玲珠
中风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症状,约1/3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本研究以中风后失语患者为对象,观察口服化痰解语颗粒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失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兵兵;赵敬东;邱丽敏;孔庆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2003年5月~2004年4月应用痰热清治疗急性胆囊炎4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富军;刘华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雷诺氏病是一组以肢端皮肤对称性、发作性苍白、紫绀和潮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原发性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与寒冷刺激、神经异常兴奋、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与雷诺氏现象由风湿病、硬皮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所产生的局部表现症状似而病因有别.相关内容,中医文献记之不多.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认识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有必要对雷诺氏病病机用中医学角度进行深入阐发,兹结合有关文献作粗探以下:
作者:孙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石英参芪汤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服用石英参芪汤(紫石英、鹅管石、南沙参、北沙参、炙黄芪、炙紫苑、炙冬花、熟地黄、甜苁蓉、广陈皮、炙甘草组成),3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10例,显效33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1%.结论:石英参芪汤防治支气管哮喘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者:胡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挟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趋向,治愈较难.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及对症治疗等方法.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正昌;王冠民;郝现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运用中医分期辨证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传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从1987年6月~2003年8月采用针刺手法治疗偏头痛1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雍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天麻钩藤冲剂治疗不同疾病,疗效显著,现录验案6则介绍如下:
作者:刘满;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内科难治性重病,如何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病程进展、挽救生命,是目前中、西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延缓和终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能使部分患者逐渐脱离血液透析.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自拟了复肾汤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培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用常规的中医辨病施治,西药对症用药配合使用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玲;韩运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至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6例,与单纯西药治疗(静脉点滴维脑路通注射液)32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将114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灵芝组(66例)和单纯化疗组(48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化疗+灵芝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林能俤;苏晋南;朱正;高益槐;高鹤;谢桂英;陈波;叶学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医治疗内伤发热历史悠久,只要能熟练准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效如桴鼓,随拨随应.现将临床所诊治少见之顽固性发热案例报导如下:
作者:轩辕敏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保和汤出自《医方类聚》,由知母、川贝、天冬、麦冬、款冬花、花粉、薏苡仁、五味子、甘草、马兜玲、紫菀、百合、桔梗、阿胶、当归、生地、紫苏、薄荷等药组成,具有清肺养阴、止咳平喘、清热化痰之功效,临床随症加减运用,可治愈多例劳症欠嗽、肺症成痿等病人,收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卫中;丛继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增加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的药物,有些虽有较强的降脂作用,但由于其肝损害、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笔者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应用清脂灵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利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急危重病人为防止其口腔炎症、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的发生,必须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笔者运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银花甘草汤制成合剂,在临床对危重病人的口腔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作者:颜祝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观察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种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该研究对T2DM不同证型病人群采用自身稳态模型评估法(homeostasis模型评估;HOMA)计算和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0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乃刚;施毕旻;成兴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凤环;王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泰舒颗粒对大鼠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0.02%氨水自由饮用诱发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观察不同剂量中药胃泰舒颗粒及维霉素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胃泰舒颗粒可降低胃液PH值和胃蛋白酶活性,使黏膜上皮病变减轻,壁细胞计数升高,PAS阳性层增多,粘膜厚度增加.结论:胃泰舒颗粒对氨水诱发的慢性实验性胃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忠林;陈世虎;许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而成,为临床治气虚而兼食、痰、气滞所致的痞满、脾胃素虚的妊娠呕吐等证的常用方剂.笔者根据该方补气健脾之功效,用治顽固性口腔溃疡、全身性瘙痒两例,均获显效,报告如下:
作者:卢绍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