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刘芳
腰椎退行性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本院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应用院内制剂抗骨质增生丸治疗腰椎退行性病150例,报告如下:
作者:苏继承;李铭雄;张广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性改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几年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获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成福;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与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传统认为,该方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能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因此,金匮肾气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如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阳痿早泄、体胖、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沉迟等症状,是临床治疗消渴病肾阳亏虚证的常用方剂.
作者:牟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较常见的病种.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但因本病经常反复,不易治愈,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点.笔者用复方丹参丸后便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芝伟;卢艳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珠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id Hemorrhage)是指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
作者:许玲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通过观察自拟方芪菊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的影响发现治疗后UC病人血中CD44和CD54含量明显下降(P<0.01).故认为中药芪菊饮阻断UC病人粘附分子表达、调节免疫的作用,是发挥良好疗效的机理之一.
作者:张燕;王翔燕;张富平;齐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5年来,笔者运用自拟二甲汤治疗肝硬化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宏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各阶层人士.近10年来,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5%~6%的病人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常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普通感冒,咽源性咳嗽等相混淆,予以抗菌素及化痰止咳药治疗无效且易导致病情迁延加重.我院近年应用风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观察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种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该研究对T2DM不同证型病人群采用自身稳态模型评估法(homeostasis模型评估;HOMA)计算和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0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乃刚;施毕旻;成兴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近年来通过自拟健脾醒脾运脾方剂治疗18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荣辉;吴金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2003年5月~2004年4月应用痰热清治疗急性胆囊炎4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富军;刘华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病毒疗法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可靠.我科自2003年12月~2004年4月采用中药汽疗雾化透皮法外治1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张向荣;孟旭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口疮溃疡10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一般认为肋软骨炎(Tietze病)是肋软骨非特异性炎性无化脓性病变.病理检查见软骨组织增生及软骨膜纤维增厚,肋软骨本身的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自1997年至2001年诊治肋软骨炎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敏;辛翠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老年性痴呆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状为突出,脑动脉硬化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出血、萎缩、变性等,是本病的基本原因.笔者近5年来利用中医滋补肾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晓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国外报道,60岁以上发病率为45%,多属于2型糖尿病.因为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取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庭共同参与的防治对策,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科学有效的方法,终可达到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轻负担.现将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王风;肖桂荣;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对60例新生儿腹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五倍子膏及按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芬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大承气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阳明腑实证,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有通腑泻热、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对于燥屎内结、停痰蓄饮、瘀血内蓄、寒实积滞等证均可用之.根据以上特点,且许多脑病常兼夹腑实之证,因此大承气汤在治疗脑病中的应用很多.
作者:张一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50例,经与复方丹参片组作对照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温胆汤化裁应用具有理气化痰、活血定通之功,能有效缓解胸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表现.
作者:徐亚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李某,男,62岁.近3年来腹泻反复发作(每天3~4次),有时混粘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上腹饱胀不适,无发热,无腹痛,曾在当地住院治疗,作过结肠镜检查及X光钡剂灌肠检查均未见异常,因患者有痢疾既往病史,故当地住院医师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反复使用大量抗菌素而未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且伴有头晕、失眠、心悸等,每因饮食不当或情绪激动等诱因而腹泻,夜间尤甚.因住院治疗症状未减而出院到本科就诊.
作者:刘福英;许映絮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