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亚菊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4.5/1×105,高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多在15~35岁,女性多见[1].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虽有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药治疗SLE的优越之处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中医药对SLE作用机理的研究涉及甚少,故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药对SLE作用的实验研究,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方面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黄蔚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淫羊藿是传统补肾壮阳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作为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药物,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症.可见其功用可概括为两方面:一为补肾壮阳;一为祛风湿.南北朝时刘宋时代的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将其用羊脂油炙,此法沿用至今.生用祛风湿,制后才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作用.
作者:孙喜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系危重病证,死亡率高,目前多采用透析或肾移植.笔者近3年来,从脾胃论治为主,配合西药及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收到了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症状、稳定病情、延长生命的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汤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大承气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阳明腑实证,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有通腑泻热、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对于燥屎内结、停痰蓄饮、瘀血内蓄、寒实积滞等证均可用之.根据以上特点,且许多脑病常兼夹腑实之证,因此大承气汤在治疗脑病中的应用很多.
作者:张一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珠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id Hemorrhage)是指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
作者:许玲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笔者采用中医药疗法,用自拟的四土二金汤配合西药保肝药物治疗该病138例,并与西医常规方法治疗132例作对比观察,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纪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2002年10月~2004年4月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时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并与青霉素对照,观察其疗效如下:
作者:陈瑞玲;张兴旺;周翠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至2003年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本病5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立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口疮溃疡10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1998年至2004年采用抗幽胶囊治疗慢性胃炎30例,并且同期设对照组,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允旺;刘洪实;周克振;刘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60例,较之单纯使用西医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西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自1999年采用自创简易方法治疗化疗后出现呃逆的恶性肿瘤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芳;王红;谭学芬;朱庆芬;徐书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石英参芪汤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服用石英参芪汤(紫石英、鹅管石、南沙参、北沙参、炙黄芪、炙紫苑、炙冬花、熟地黄、甜苁蓉、广陈皮、炙甘草组成),3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10例,显效33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1%.结论:石英参芪汤防治支气管哮喘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者:胡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天麻钩藤冲剂治疗不同疾病,疗效显著,现录验案6则介绍如下:
作者:刘满;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89年2月至2003年8月利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优势对300例泌尿系结石病进行临床诊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灵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2001年1月~2003年2月根据中医辨证利用自拟愈疡散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茂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5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管贲门癌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与手术时速走神经损伤有关,尚可能与胃肠激素、精神因素、膳食结构改变、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治疗目前尚仍无特殊的手段.仕乐生胶囊是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蒙、藏民族之验方生产的纯中药制剂,方中有木香、大黄、山奈、诃子、寒水石、碱花6种成分,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并有缓泻作用为主药.
作者:陈继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炎症病变,典型改变是以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表现不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怀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