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膜联蛋白A1在颅脑损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刘飞飞;韩丽君;李军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 脑水肿, 膜联蛋白A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摘要: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在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住院治疗的13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轻型颅脑损伤组(A组)41例,中型颅脑损伤组(B组)51例,重型颅脑损伤组(C组)42例,并设正常对照组(D组)3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组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结果4组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分别为:A组1.865±0.233ng/ml,B组1.326±0.419ng/ml,C组0.556±0.184ng/ml,D组2.061±0.316ng/ml.A组、B组和C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均低于D组,C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可能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膜联蛋白 A1水平有助于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指导治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 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吕晓俊;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及炎症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正畸矫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矫治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隐形组(27例)、传统组(37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隐形组患者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及炎症状况.结果 矫治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矫治后6个月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患者的IL-1β、TNF-α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传统组(21.6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矫治期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宣建平;李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1例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在基层医院对1例68岁的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运用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救治,并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运用损伤控制理念,稳定患者机体后多次施行手术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酌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有效降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作者:陆兴焕;裘车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孕早期胎儿NT及鼻骨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及鼻骨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孕早期产检的8012例单次妊娠的孕妇,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NT及鼻骨检测,观察胎儿鼻骨缺失及颈项透明层增厚的情况,此外,孕早期检测结果与孕晚期胎儿畸形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12例孕妇中,孕早期检查检出40例胎儿畸形,阳性率为0.499%,40例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检查中,鼻骨正常7921例,其中包括7例染色体异常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0.14%;鼻骨缺失例,其中包括8例染色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16.49%,显著高于鼻骨正常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检查中,鼻骨正常7921例,其中包括7例染色体异常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0.14%;鼻骨缺失例,其中包括8例染色体异常和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异常率为16.49%,显著高于鼻骨正常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胎儿NT及鼻骨超声具有较高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傅敏;叶芳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查体,并叩诊,同时对患者进行X线、B超、CT肠道检查,然后对其临床疗效、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恢复时间4~30天,平均(17.7±2.6)天,在恢复时间分布方面,27例≤7天,13例>7天,分别占总数的67.5%、32.5%.肠瘘2例,腹腔广泛粘连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复发0例,复发率为0.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好.

    作者:虞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5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 探究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具体的治疗措施.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实施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0%,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视力水平恢复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由于外伤引起的创伤性或突发性疾病导致发生出血,并使得患者出现黄斑孔、青光眼、视网膜出血等一系列的合并症.结论 根据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实施临床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傅优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相关形态学参数的MSCT评价

    目的 应用MSCT在无症状的成年人髋关节中测量FAI相关的形态学定量参数,确立这些参数的均值及参考区间,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注的240例有腹部或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行CT检查的年轻成年人,计算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a角及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钳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髋臼前倾角、中心边缘角、髋臼交叉征;对上述影像学形态参数进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结果 凸轮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α角为51°(SD 9)和股骨头颈交界处偏心距为9mm(SD 2),钳型撞击相关形态学参数,髋臼前倾角为19°(SD 6),中心外侧角为32°(SD 6);凸轮型相关形态学参数均值及95%参考区间远远超出目前文献中界定异常阈值,而在钳型中超出程度略小.不同性别间参数在凸轮型中相近,而钳型中略有差异.结论 无髋关节症状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年轻成年人形态学测量值的95%参考区间超出异常范围阈值,形态学参数在成像时应该谨慎使用,特别是a角不是定义凸轮型FAI的合适参数,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参数似乎反映的是正常的解剖变异.FAI是一种临床诊断,无症状患者的预防性手术不应仅基于影像学征象.

    作者:钱建敏;戴文字;金丽君;程建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RP水平在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 术后感染及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4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例,未感染28例,术后感染率为17.6%.其中感染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但感染、未感染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术中输血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RP的ROC筛选值为50mg/L时其诊断术后感染的真阳性5例,假阳性7例,假阴性1例,真阴性21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6)、75.0%(21/28)、41.7%(5/12)、95.5%(21/22).结论 CRP是预测多发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术前CRP水平<50mg/L是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预测指证.

    作者:吴孩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产妇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干预,复合组此基础上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程、疼痛、运动神经阻滞、分娩结局、血皮质醇(COR).结果 复合组第一产程(T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T2)、第三产程(T3)、改良Bromage阻滞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方面,对照组T1、T2、T3时明显高于T0时,复合组T1、T2、T3时明显低于T0时,复合组T1、T2、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分娩后母血和脐静脉血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改善产妇的镇痛效果及母婴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T1及剖宫产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伟良;钱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辅助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辅助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比.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88例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开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辅助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并随访1年,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于术后1年采用Rowe肩关节评分及Bigliani肩关节不稳手术修复后稳定性评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手术后1年,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Rowe肩关节评分及Bigliani肩关节稳定性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4、4.07,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结论 关节镜下辅助手术可有效降低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时候疼痛,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善征;罗志军;陈庆军;毕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保守治疗对宫外孕术后受孕影响的比较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保守治疗对宫外孕术后受孕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共计92例,将患者资料上传至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30例,其中腹腔镜组在腹腔镜下行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手术,开腹组在开腹后行保守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并随访记录半年内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 手术情况比较发现腹腔镜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随访,腹腔镜组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未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更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颜菲菲;尹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88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组(微创组,n=40)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组(标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碎石取石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如厕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Cr、βMG、eGFR水平均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RBP水平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标准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如厕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标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显著低于标准组35.0%(14/40)(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结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洪钧晖;俞蔚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和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n=30)和传统麻醉方法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宫颈松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T2时的HR显著低于T0时(P<0.05),传统麻醉方法组患者T1时的HR、MAP、SpO2均显著低于T0时(P<0.05);T1时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组患者的HR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2时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T1时SpO2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显著低于传统麻醉方法组86.7%(26/30)(P<0.05),宫颈松弛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麻醉方法组3.3%(1/30)(P<0.05).结论 25GⅡ型腰椎穿刺针腰麻较传统麻醉方法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

    作者:刘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和单肺通气对患者肺内分流影响的比较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和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器实施左肺隔离行右肺单肺通气;SLC组患者实施左下肺叶隔离行右肺+左上肺叶通气.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0分钟(T0)、侧卧位双肺通气后10分钟(T1)、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10分钟(T2)和术毕双肺通气10分钟(T3)4个时点取桡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PaO2均明显降低(P<0.05),SLC组T2时PaO2明显高于OLV组(t=-7.376,P=0.000);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Qs/Qt均明显升高,SLC组在T2、T3时Qs/Qt均明显低于OLV组(t=8.766,P=0.000;t=2.375,P=0.000).结论 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适用于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的通气管理,能明显减少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提高单肺通气时氧分压.

    作者:赵栋;吕华燕;徐军;杨娜;乐新会;蓝志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认知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目的 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这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比较,麻醉前,麻醉后6小时、12小时、72小时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24小时评分,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10分钟和30分钟的DBP、SBP、HR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10分钟和30分钟,观察组的DBP、SBP、H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能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巍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与传统拔牙器械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高速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与传统拔牙器械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0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可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7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拔牙器械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观察组给予高速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种拔牙器械的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V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较传统拔牙器械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罗丽华;田剑敏;吴列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的2年随访及TCT、HPV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高频电波刀(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的2年随访结果,分析TCT、HPV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普通电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深度、切除组织面积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HPV阳性率、TCT异常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和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组织深度和面积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HPV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TCT异常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阳性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用时短、术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术后进行TCT、HPV检测对于监测病情转归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明翠;张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管理方案的应用

    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 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通过吞咽障碍管理、进食规范管理、规范鼻饲流程、陪护者教育与培训实施专业化、系统化预防误吸管理方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和80.49%,误吸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26.83%,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13%和1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误吸管理方案融入了多项护理应对策略及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提高颅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总有效率,降低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尚旭丽;吴益芬;陈君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CH患者80例,依据治疗疗效分为无效组(n=10例)和有效组(n=70例),检测两组血清NSE、HMGB1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无效组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MGB1下降值均与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转归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丹江;郑伟明;朱聪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即改良式剖宫产术组(改良式组,n=40)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子宫下段组,n=40).子宫下段组产妇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改良式组产妇接受改良式剖宫产术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改良式组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子宫下段组(P<0.05),术后1天排气比例40.0%(16/40)显著高于子宫下段组17.5%(7/40)(P<0.05),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5.0%(2/40)、12.5%(5/40)均显著低于子宫下段组25.0%(10/40)、37.5%(15/40)(P<0.05).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更能有效缩短产妇开始手术到娩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排气,减少产妇并发症,减轻产妇疼痛.

    作者:赵红花;黄丽君;卢欢欢;胡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