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黄三仙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轶娟;童晔玲

关键词:三黄三仙汤, 小鼠,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三黄三仙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三黄三仙汤低、中、高3个剂量(1.28、2.56、5.12 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4、8、16倍),另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分别观察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值(P<0.05);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P<0.05);三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黄三仙汤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葶苈子对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葶苈子对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品种葶苈子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率、生命延长率、肝体比、肺体比、胸腺指数、脾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南北葶苈子的抑瘤作用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南北葶苈子与环磷酰胺合用组与单用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葶苈子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可以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对肺的损伤和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一定程度的降低环磷酰胺对肝脏的损伤,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马梅芳;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PPARγ2,而且在骨髓脂肪细胞分化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从而影响骨髓脂肪细胞形成.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萝卜硫素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及其与化疗药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的协同作用.方法:琼脂半固体集落培养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萝卜硫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萝卜硫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调控蛋白PARP的活性;观察萝卜硫素分别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联合的抑瘤作用,用药物相互作用指数评价药物协同作用.结果:萝卜硫素能够抑制白血病K562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萝卜硫素引起了K562细胞形态的明显改变,显著提高了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增加了促凋亡蛋白PARP的表达水平;萝卜硫素与化疗药物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其协同系数分别为0.64和0.66.结论:萝卜硫素可以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许晓峰;张学进;程汝滨;高瑞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提高原质量标准.方法: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5 μm,4.6mm×250mm)分离;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 min-1;检测波长为348nm.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2.8128~140.6400μg·mL-1、0.9580~47.9023 μg·mL-1、0.9879~ 49.3944 μg·mL-1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100,9%、100.1%;RSD分别为1.5%、1.8%、1.8%(n=9).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茅纯;郑娟;邹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黄对创伤性休克大鼠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变化及大黄的对其影响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创伤性休克组(32只)以及大黄干预组(32只).观察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回肠形态学及大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创伤性休克和大黄干预组DAO活性在伤后2h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48h达高峰,伤后72h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内毒素水平则在伤后2h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24h达高峰,伤后48h和72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休克组和大黄干预组之间比较发现,DAO活性和内毒素水平在伤后2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4h、48h和72h休克组则显著高于大黄干预组(P<0.01).休克各组中,可见肠黏膜绒毛水肿,稀疏、片状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增生等病理改变,大黄干预组肠黏膜在伤后各时间点也可见上述变化,但较上述各组明显改善.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肠屏障功能的严重受损,动态监测DAO和内毒素对了解创伤性休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改变有重要意义,大黄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具有胃肠道保护作用,从而有降低DAO和内毒素的作用.

    作者:王莹莹;朱烈烈;李永领;陈大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疤痕灸配合针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LT和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LT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疤痕灸组给予疤痕灸治疗,治疗组给予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84.44%;疤痕灸组临床治愈率为28.88%,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指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合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LT和IgE水平上,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P<0.05).治疗组比针刺组和疤痕灸组更能有效的降低嗽变异性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灸配合针刺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减轻症状缓解及消失的时间,更有效的恢复肺功能的指标,降低LT和IgE水平,减轻咳嗽变异哮喘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郑苏;罗强;吴珍;彭力;解龙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证候主症、次症地位在中药临床试验中的体现

    目的:通过回顾3种不同疾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单项症状痊愈率,确定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在总体疗效评价中的地位.方法:分别选取符合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临床资料,其中医证候赋分数据应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数据库,通过计算入组时症状评分不为“0”而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病例数,统计出单项症状痊愈率,用以评价各疾病中医主症、次症单项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胃溃疡、中风、慢性盆腔炎中药临床试验的中医症状的次症痊愈率优于主症痊愈率,其中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55%~78%,而主症痊愈率为39%~41%;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37.2%~ 48.0%,而主症痊愈率在0.5%~33.6%;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80%~88%,而主症痊愈率为74%~80%.结论:中药临床试验中特定疾病中医证侯的主症多与该疾病的西医主要症状、体征一致,对于难以彻底根治的疾病,药物对于这些主症的改善就显得有限.而临床试验中中医证侯的次症出现了较高的痊愈率则反映了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补充作用.临床试验当中除了关注中医证侯的主症改善情况,更应该注意观察药物治疗次症的疗效,这样才能寻找到真正体现中药新药治疗特色的靶点.

    作者:李晓斌;王文萍;李晓;王华伟;喻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74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分别为痰湿型23例、气阴两虚型29例、肾虚型22例,另设正常男性对照组23例.测定骨密度、骨钙素、尿脱氧吡啶啉.结果:肾虚型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组、痰湿型组和健康人组;而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存在阶段性的特点,到后期的肾虚型,骨代谢异常较为严重.

    作者:冯晓红;魏佳平;范惠惠;袁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采用维生素D3结合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经药物治疗8周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祛瘀化痰方两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细胞比容(P <0.001),也能降低两个剂量组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的水平(P <0.05~P<0.001),对高剂量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能明显降低(P<0.05),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化痰方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

    作者:许利平;杨鑫伟;李情琴;商硕;郭晶晶;刘凤琪;张楠;侯睿;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煎煮方法黄连阿胶汤对口腔溃疡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黄连阿胶汤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作用的差异.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口腔溃疡模型组、口炎清组、黄连阿胶汤传统煎煮、机械常压、机械高压组,选用甲状腺和苯酚综合造模阴虚型口腔溃疡,取大鼠全血分离血清,采用酶免法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黄连阿胶汤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T3、T4具有显著升高(P<0.01);TNF-α、VEG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统煎煮组、机械常压组、机械高压组之间T3、T4、TNF-α、VEGF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对阴虚口腔溃疡大鼠有治疗作用,但不同煎煮方法样品治疗作用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凯;贾利利;李赫宇;张振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东汉的一条佐证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作者:傅海燕;李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痰辨识癌症并发抑郁症的理论渊源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复习了中医古典至近现代文献中关于从痰证论治癌症/肿瘤及抑郁症的相关理论,提出“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本课题组提出的“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作者:杨玉兴;魏品康;陈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疗程为7d.观察临床疗效、关节肿痛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和临床安全性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与对照组的85.71%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指数、血IL-6、ESR、CRP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UA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胃肠道不良反应(P<0.01)、血常规异常、肝肾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沈维增;谢峥伟;陈晓峰;张海艇;孙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时域分析的心脉同步信号时差图提取方法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分析的,通过阈值计算得出单周期信号并计算心电、脉象信号时差值的方法.将中医脉诊信息通过计算机采集得到脉搏数据,对比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同一射血周期内的血液传播时间,并逐点描绘成图.此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可定量计算等明显优势,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的一种新的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具有有良好的应用空间和研究价值.

    作者:赵汉青;闻晶;王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难治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彻底地清除病毒导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目前被认为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主要机制.免疫耐受包括了宿主和病毒两方面的因素,而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因而调整紊乱的免疫系统,打破HBV感染后的免疫耐受状态,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所在.对近年来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谢晶日;李婷婷;李明;石光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性研究

    目的:为筛选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显著的何首乌样本,为通过mRNA水平筛选与二苯乙烯苷合成相关酶基因,研究二苯乙烯苷合成途径打下基础.方法:HPLC,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柱温:27℃;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 μL;紫外检测波长:320 nm;进样时间:10 min.结果:线性回归方程:y=41.233x+1.6644,R2 =1.结论:对水浴和室温冷浸两种萃取方法的比较发现水浴40 min和冷浸12 h效果无明显差异;冷浸12 h和冷浸30 h无显著差异;不同产地何首鸟块根二苯乙烯苷含量差异显著(6.4%~0.0011%),同一产地何首乌含量差异亦存在明显差异(6.4%~1.5%);同株何首鸟不同组织二苯乙烯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是:根>茎>叶;新叶>老叶;老藤>新藤.

    作者:赵炜;朱宽鹏;生书晶;姚焱;赵树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中9种皂苷

    目的: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建立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Rf,Rc,Rd,Rb1,Rb2,Ro和麦冬皂苷D的分析方法.方法:本实验应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柱(150 mm×2.1 mm,5μm),柱温30℃.以乙腈(A)-0.02%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以电喷雾离子源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正离子模式分别检测离子对m/z 823.5→ 643.75(人参皂苷Rg1),m/z 969.4→789.46(人参皂苷Re),m/z 823.6→371.94(人参皂苷Rf),m/z 1101.7→343.17(人参皂苷Rc),m/z 969.4→789.46(人参皂苷Rd),m/z 1131→371.80(人参皂苷Rb1),m/z 1101.7→343.35(人参皂苷Rb2),m/z 979.7→41.65(人参皂苷Ro);负离子模式检测离子对m/z 889.4→853.67(麦冬皂苷D).结果:本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能达到有效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人参皂苷Rg1,Re,Rf,Rc,Rd,Rb1,Rb2,Ro和麦冬皂苷D低定量限分别为0.03、0.003、0.3、0.03、0.003、0.03、0.03、5、3 ng·mL-1,回收率均在97.10%~102.14%范围内,重复进样精密度均小于2.63% (RSD).讨论:与文献中报道方法相比,本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重复性好,可以对参麦注射液中含量差异较大的四类皂苷类成分进行同时定量,能够用于参麦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余健;徐晓珍;顾利强;高海燕;辛艳飞;宣尧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黄三仙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黄三仙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三黄三仙汤低、中、高3个剂量(1.28、2.56、5.12 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4、8、16倍),另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分别观察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值(P<0.05);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P<0.05);三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黄三仙汤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作者:胡轶娟;童晔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基因角度对卵巢早衰病因及治疗的研究

    卵巢早衰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效果亦不理想,近年研究显示,染色体上某些基因出现异常可能与卵巢早衰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关基因的发现,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不仅可筛查相关基因来预测妇女是否会发生过早绝经,使其能及时选择佳生育时机,还可采用一些措施对其表达进行调控,以达到治疗此病的目的.尽管基因角度的卵巢早衰研究并不完善,但寻找相关基因并进行治疗的研究前景看好,它为从基因角度完整地阐明卵巢早衰的病因,并研制出基因调控药物提供了可能性,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卵衰早衰问题.

    作者:郭菲;刘丹卓;赵新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促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疗效比较肯定,其机制可通过多种途径来缓解和改善脑缺血带来的损伤,血管新生可能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脑缺血后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它受到促进和抑制新血管形成因素的严格调控.综述现有研究,为针刺治疗脑缺血机制的认识开辟新的思路,为治疗性新血管形成用于脑缺血病人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晓明;尤艳利;周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