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轶娟;童晔玲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分析的,通过阈值计算得出单周期信号并计算心电、脉象信号时差值的方法.将中医脉诊信息通过计算机采集得到脉搏数据,对比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同一射血周期内的血液传播时间,并逐点描绘成图.此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可定量计算等明显优势,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的一种新的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具有有良好的应用空间和研究价值.
作者:赵汉青;闻晶;王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试验,对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抑制红细胞溶血、抑制大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清除·OH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对红细胞溶血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肝匀浆自发性过氧化;并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以及·OH;对铁离子均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结论:芪蟾口服结肠靶向片(浸膏)及组成药味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小燕;唐晓霞;余跃;田港;贾艳丽;宋霄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难治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彻底地清除病毒导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目前被认为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主要机制.免疫耐受包括了宿主和病毒两方面的因素,而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因而调整紊乱的免疫系统,打破HBV感染后的免疫耐受状态,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所在.对近年来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谢晶日;李婷婷;李明;石光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大鼠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3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西药组、中药组,卡介苗诱导其建立对结核的免疫力后,使用标准人型H37Rv结核杆菌菌株0.03 mg注入大鼠右侧胸腔,注菌后即造模成功后,予以相应治疗.造膜后1、3、5、7、9、20、30 d分批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大鼠胸腔,收集并记录胸液量,测量胸膜厚度和粘连程度,监测胸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注入结核分枝杆菌后大鼠均出现胸腔积液,西药组胸液量高峰出现时间早,两实验组较对照组胸腔积液吸收提前;两实验组sICAM-1各观察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FBG均呈下降趋势,两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以24h明显(P<0.05);两实验组胸膜厚度均明显比对照组薄(P<0.05);两实验组胸膜粘连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中药组优.结论:自拟方可增加胸液吸收量,减少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减轻胸膜炎症反应.
作者:薛卫林;胡海波;赵国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陆拯主任中医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注重毒理学说和脾胃学说,临证善治中医内、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病,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且疗效确切.“调气解毒法”是其论治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陆师通过辨毒邪作祟,析气机病变,创“毒证四层法”,从病因、病机、治法三方面论述萎缩性胃炎中“调气解毒法”的具体施用,并示验案二则以说明临床应用.
作者:陈明显;傅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十八卷本《黄帝内经》的成编下限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此书当毁于西汉末年的战火.公元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中不见《黄帝内经》之名,或《素问》、《九卷》之名,也不见“黄帝说”或“岐伯说”或其他医家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医学用语,《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有些医学用语的释义两书也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约成书于建安八九年前后(204-205)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出现了《素问》、《九卷》之名,当是《素问》、《九卷》成编年代的下限.初步认定今本《黄帝内经》成编于《说文解字》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的东汉末年.
作者:傅海燕;李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郎氏扶正颗粒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工艺制备郎氏扶正颗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芪甲苷和斯皮诺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和白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芪甲苷和斯皮诺素的含量:黄芪甲苷和斯皮诺素分别在0.476 ~ 7.616 μg(r=0.9994)、0.0771~1.2339 μg(r=0.9999)的线性范围良好,加样回收试率分别为97.45% (n =6)、101.93%(n=5).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和白术的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合理、简便、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为郎氏扶正颗粒的临床应用疗效提供保证.
作者:刘奇;张玲;郎玉麟;毛磊;张如松;杨苏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葶苈子对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品种葶苈子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率、生命延长率、肝体比、肺体比、胸腺指数、脾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南北葶苈子的抑瘤作用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南北葶苈子与环磷酰胺合用组与单用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葶苈子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可以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对肺的损伤和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一定程度的降低环磷酰胺对肝脏的损伤,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马梅芳;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进行和血通脉颗粒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①大鼠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以J点升高1.5 mV,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下移0.5 mV,心律不齐为心肌缺血指标,计算各组动物心肌缺血百分率,观察药物对抗pit引起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②两次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以各时间点ST段偏移的总毫伏数为指标,观察药物对抗ISO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③大鼠两次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8 mL/kg,期间冰水刺激,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④通过检测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浆抗凝血作用;⑤通过检测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和血通脉颗粒明显降低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百分率;②明显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引起ST段偏移的总毫伏数(∑ST);③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④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⑤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大鼠低剂量组2.7 g(生药)/kg、中剂量组5.4 g(生药)/kg、高剂量组10.8 g(生药)/kg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活血作用;具有抗凝血作用.
作者:关乐;杨关林;张哲;鲍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研究气虚质个体行为与认知能力特性,通过心算事件相应电位技术获得相应动态神经特性.方法:筛选16名中医气虚质和17名平和质组大学生被试分别完成30 min持续心算认知任务过程,获得行为与ERP数据.结果:气虚质组计算任务平均反应时高于平和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质组计算任务平均正确率低于平和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质组心算任务中诱发始于300ms较小波幅晚期正慢波成分,与平和质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气虚质组与平和质组个体完成连续心算任务的行为学特征与认知加工能力有差异,提示气虚质体算式视觉刺激呈现感知度、辨别提示敏感度较低,相关机制与机体调动能量资源能力低水平有关,结果为中医体质学说理论提供新的认知数据支持.
作者:余超;赵燕平;陶良计;龚成;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男性不育患者中,体内存在抗精子抗体(AsAb)的约占20%~30%.祖国医学历代文献中无相关记载,但近代医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都有发挥.就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运用、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他疗法近年的发展作一概述.
作者:崔云;郜都;张端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中指出伏气温病的病机为“内伏之阳被寒毒所折于骨髓”,从病因学角度突出外感疾病的温热特性,并创辛凉透表之治则.用药主张辛凉宣透、清解郁阳;辛苦寒并用、表里双解;益气滋阴、扶正解表.其学术思想在温病学萌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丽娜;黄博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电生理方法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制备好的神经干置于标准任氏液中浸泡20min(作为对照组)后;随机再分3个实验组,即川芎嗪5mg、10mg和15mg浸泡组,各组又分别浸泡5、10、15、20、25、30 min 6个时间点.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各组各浸泡时间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适强度和不应期等电生理指标.结果:经不同浓度盐酸川芎嗪液处理后,引起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阈强度和适强度增大,不应期延长,与浸泡前(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3组浓度间比较:随川芎嗪液浓度增高对神经干电生理指标影响越明显(P <0.05,P<0.01).经任氏液重新浸泡,消失的动作电位仍可恢复.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能降低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兴奋性,可逆性阻滞动作电位的产生.
作者:王东吉;尚改萍;曹文君;王黎敏;李淑芬;冯改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清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选用徐珊教授经验清和法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胃复春,观察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对胃黏膜萎缩、肠化、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等的治疗有效率和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和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霞;邓建平;朱飞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磷酸二酯酶-4及其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抗肝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脑海马PDE4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作者:杜雅薇;岳广欣;王蓬文;任映;孙海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吉祥草产量性状的影响因素,为其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田间试验及大棚试验,考察不同底肥施量、密度、栽期等处理对吉祥草产量性状影响.结果:底肥用量试验中应首选处理2,避免处理6,需培育种苗,可选择处理3.密度对吉祥草产量性状中的可分株数及地上干重的影响为显著,对叶长、叶数、根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的影响具显著差异,仅对的根长及芽数无影响;处理2对多个产量构成因素的正效应大,密度15 cm×20 cm系佳的处理方案.栽期对吉祥草叶长无影响,对可分株数影响大,对大部分产量性状均有影响.2、3月份系适栽期,需培育移栽苗则选9月份好,总的来说,吉祥草的移栽可选择春秋两季,其中3月、9月分别为春秋佳栽期.结论:底肥施量、密度、栽期等处理对吉祥草产量性状都产生了效应,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底肥用量为1500 kg/亩左右,密度为15 cm×20 cm,2、3月份系适栽期.
作者:陈道军;袁双;成龙;夏文;宁培洋;龙治凤;孙珉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早衰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效果亦不理想,近年研究显示,染色体上某些基因出现异常可能与卵巢早衰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关基因的发现,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不仅可筛查相关基因来预测妇女是否会发生过早绝经,使其能及时选择佳生育时机,还可采用一些措施对其表达进行调控,以达到治疗此病的目的.尽管基因角度的卵巢早衰研究并不完善,但寻找相关基因并进行治疗的研究前景看好,它为从基因角度完整地阐明卵巢早衰的病因,并研制出基因调控药物提供了可能性,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卵衰早衰问题.
作者:郭菲;刘丹卓;赵新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揭示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阐述纳米钙补肾中药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用纳米钙及具有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作用的补肾中药高、低剂量对实验大鼠治疗8周,以骨疏康颗粒、盖天力钙片作为阳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和模型空白组为空白对照组.用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骨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PPARγ2,而且在骨髓脂肪细胞分化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从而影响骨髓脂肪细胞形成.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骨组织中PPARγ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从而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徐晓东;邓洋洋;郑洪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及住院69例病人.将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肾阳虚组(23例)、肾阴虚组(19例)、肾阴阳两虚组(27例),然后进行奇偶数字随机抽取,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其中中医治疗组36例中肾阳虚组(12例)、肾阴虚组(10例)、肾阴阳两虚组(14例);西医组33例中肾阳虚组(11例)、肾阴虚组(9例)、肾阴阳两虚组(13例).以3个月为1个疗程,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变化.结果:①中医组治疗慢性再障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与西医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组治疗前后相比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肾阳虚型中医组与西医组治疗后相比,外周血细胞增长优于西医组,两者有差异(P<0.05).③中医组治疗慢性再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西医组轻.结论: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庄海峰;陈美玲;魏丽萍;杨飞;胡通林;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寻胃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2005年-2012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对总结出的8组病例数据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比较.结果: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瘀毒内结、痰湿凝滞、胃热阴虚、气血亏虚为胃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南方多以肝胃不和、脾胃阳虚、痰湿凝滞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胃气虚、瘀毒内结、肝胃不和为主.结论:胃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种的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邬伟;张璐;舒琦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