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妍;吴整军;仝战旗;陈利平;段冬梅;臧倩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及饮食文化的改变等,冠心病发病率均居各种心脏病之首,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又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病性属本虚标实.综而观之,本病与中焦脾胃斡旋气血环环相扣,鉴古知来,由历代医家及现代研究来探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并总结郭维琴教授治疗冠心痛的学术思想相关经验.
作者:许丞莹;王亚红;刘玉霞;李靖靖;王倩;朱文秀;闫文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芪连扶正胶囊对TGF-β/smad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制备芪连扶正胶囊含药血清,按实验分组干预,Western blotting检测TβR Ⅰ、TβRⅡ、Smad2/3、Smad4、Smad7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芪连扶正胶囊含药血清可上调TβR Ⅰ、TβRⅡ、Smad2/3、Smad4表达,下调Smad7、TGF-β1mRNA在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其中,各药组分子表达量除芪连扶正胶囊低剂量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化疗组相比,联合组及芪连扶正胶囊各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结论:芪连扶正胶囊合药血清可通过纠正TGF-β/smad通路紊乱发挥抗肺癌转移作用.
作者:齐元富;李慧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体内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主要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内钙离子升高等有关.目前,该类药物在血液系统中的抗肿瘤作用已得到研究者认可,但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统一.现对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及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吴逢选;叶宝东;周郁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糖肝康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予糖肝康合剂,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合阿拓莫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相关指标、肝脏B超及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肝康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志颖;钱秋海;蔡欣蕊;李慧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医药综合治疗葡萄膜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值)=1.13,95%的可信区间(CI值)为(1.08,1.19);随访1年及以上复发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值)=0.33,95%CI为(0.24,0.45).结论: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医药综合疗法对于葡萄膜炎具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中医药综合治疗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崔丽君;宋小莉;郭大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优化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芪中总皂苷工艺的实验研究.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通过树脂型号、吸附时间、佳pH、上样流速、洗脱体积等条件考察,优化黄芪皂苷的纯化工艺.结果: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的较佳工艺是,DA-201型树脂,静态吸附8h,上样样品pH5,上样流速0.5 mL/min,洗脱溶剂4BV的50%乙醇.结论:优化的黄芪总皂苷分离纯化工艺相对稳定,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含有黄芪的相关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金乾兴;李艳芳;杨洁红;张宇燕;周惠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整理畲医对肚翻痧的诊断及治疗特色.方法:通过深入浙江、福建等畲族村镇,走访近百名畲医,整理畲医对肚翻痧的诊痧、辨痧、论治经验及理论,全面总结并归纳出畲医对肚翻痧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疗法等理论与技术.结果:制定畲医肚翻痧的诊疗规范.结论:认为畲医肚翻痧的诊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肚翻痧的疗效、诊疗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畲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邹光翼;徐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作者:谢胜;侯秋科;韦金秀;周晓玲;张越;刘园园;税典奎;梁谊深;颜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复方降糖滴丸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采用SD大鼠长期灌胃不同剂量复方降糖滴丸10.41、20.82、41.65 g/kg.给药3个月后处死一半动物,其余停药恢复观察2周后处死;以大鼠的血常规、血生化、脏器指数、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为检测指标,观察复方降糖滴丸大鼠长期毒性.结果:大鼠给药3个月及恢复期间,总体体征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并无中毒死亡;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除高剂量TG、AST有差异,总体指标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除部分给药组肺和肝脏有病理变化外,其余脏器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降糖滴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安全,安全性良好.
作者:沈霞飞;袁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整理和分析中医药逆转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情况,为中药干预肿瘤获得性耐药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收集、整理、分析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研究文献.结果:中药对于NSCLC化疗耐药干预主要体现在降低细胞药物外排,减弱细胞核屏蔽、细胞药物代谢、核酸修复等功能,调整凋亡机制失衡,提高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活性,抑制EMT导致的免疫逃逸等方面.研究涉及中药单体,单药及复方,药物剂型多样.结论:方药干预体现了扶正祛毒的辩证原则.气血阴阳亏虚是本,脏腑主要涉及肺、脾、肾,痰瘀毒聚是标.同时充分运用了有毒动物类药的解毒抗癌作用,把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正虚邪聚”可能是NSCLC化疗获得性耐药的基本病机.
作者:刘中良;沈小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法结合西医标准治疗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将240合格受试者采取中央随机化方法分至试验组与对照组,结合盲法、安慰剂对照,疗程8周,随访18周,观察西雅图生存质量(SAQ)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个维度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各导联下降值好转情况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作者:刘光颖;张哲;李峥;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甘麦大枣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铵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甘草的薄层色谱法鉴别方法,在所确定实验条件下,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具有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液无干扰;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实验条件,各项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有关规定,并规定甘麦大枣颗粒中甘草苷含量不少于3.6 mg/g,甘草酸铵含量不少于6.9 mg/g.结论:本实验确定的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抗感染、抑酸、抑酶和补液治疗基础上及针刺及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死亡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主排便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值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恢复正常值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的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外科手术率与死亡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出现的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好,且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肖亚男;刘俊丽;林一帆;杨卓;高文艳;巩阳;刘杨;雷春红;盛天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养生保健1号方对老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80例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老年人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及安慰剂组(n=40),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养生保健1号方及安慰剂干预45天.运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 14,FS-14)评分判断患者用药前后疲劳等症状变化,同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服药6周后,FS-14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35/40)87.5%,安慰剂组总有效率(5/40) 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组NK细胞、CD3 T淋巴细胞检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治疗后轻度升高,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免疫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养生保健1号方对治疗老年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钱妍;吴整军;仝战旗;陈利平;段冬梅;臧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优化扶正康复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选择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人参皂苷含量、总多糖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考察指标,优化扶正康复合剂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3,即加9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用于扶正康复合剂的制备.
作者:韩淑萍;吴瑾瑾;李晶;石森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分期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76±6.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29±9.5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0.82±0.4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96)分(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81%、对照组复发率为29.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分期治疗的方案,其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朱国庆;汤双泉;胡月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先切片再蒸制与先蒸制再切片工艺对熟地黄质量的影响,筛选熟地黄较优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和浸出物测定法对不同蒸制方式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梓醇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以毛蕊花糖苷、梓醇和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优选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炮制工艺条件.结果: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样品中毛蕊花糖苷、梓醇和浸出物含量较熟地黄先蒸制再切片的样品略高;筛选出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较优炮制工艺条件为浸润水量0.2 L/kg,浸润时间2h,蒸制时间7h.结论: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工艺与先蒸制再切片的工艺有差别;优化了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炮制工艺,确保了熟地黄的质量.
作者:张浩;杜伟锋;梅威威;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对Lewis肺癌小鼠VEGF、PCNA、MVD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CTX组、鲜铁皮石斛生物碱高剂量组、生物碱中剂量组、生物碱低剂量组、鲜铁皮石斛多糖高剂量组、多糖中剂量组、多糖低剂量组.除CTX组在造模成功第3、6、9d腹腔注射CTX(40 mg/kg)外,其余各组连续给药20 d.给药结束后,观察鲜铁皮石斛提取物对Lewis肺癌小鼠VEGF、PCNA、MVD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抑瘤率为8.5%~33.4%,其中生物碱高、中剂量组和多糖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显著(P<0.05);HE染色中生物碱高剂量和多糖高剂量组肿瘤细胞未见大片坏死;不同剂量生物碱和多糖组的VEGF、PCNA表达和MVD计数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所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生物碱高剂量组和多糖高剂量组的VEGF、PCNA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鲜铁皮石斛的抗肿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和多糖联合抑制瘤块VEGF、PCNA、MVD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杰;葛颖华;周萃;童晔玲;任泽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研究参麦注射液保护D-NNA所致大鼠肾脏损伤,揭示参麦注射液保护肾脏组织的机制.方法:建立D-NNA诱导大鼠致肾脏损伤模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模型组大鼠,通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Crea和Bun;肾脏氧化指标MDA、GSH-Px和SOD;一氧化氮水平并结合病理组织学研究,分析D-NNA造模情况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结果:经D-NNA诱导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Crea和Bun水平均升高,肾脏组织中MDA浓度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肾脏组织中NO水平降低,病理学检查证明有严重的肾脏病变.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有改善,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组织有明显恢复.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保护D-NNA所致大鼠的肾脏损伤,各氧化指标、NO水平等指标证实其主要机制为参麦注射液在肾脏内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升;陈敏华;徐潘生;顾利强;陈云祥;由振强;辛艳飞;宣尧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并评价其质量,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篇文献共纳入受试者14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梗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RR=2.98,95%CI(1.57 ~5.67),P=0.0008].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MD=-2.54,95%CI(-2.91~-2.17),P<0.00001].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表现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少、质量低,故尚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何晓玮;范晓萍;钟涛;姚斌;何昱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