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沈维增;吕红梅;陈晓峰;谢峥伟;贺敬波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1β, TNF-α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 -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 -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 - 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 - 1β和TNF -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中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地黄饮子+桃仁+红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在神经外科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病患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疗法,受试组57例术后除进行常规西药疗法,联用加减地黄饮子+桃仁+红花中西医结合疗法,考察并对比两组对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个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受试组的血流变指标显著改善较为明显,血肿量较低,总有效病例数较高,并发症较少.结论:地黄饮子加减配合桃仁和红花可改善血流变和脑抗氧化能力,弥补了西医西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之不足.

    作者:金许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叶绿素铜钠促进再障小鼠骨髓MSC对T细胞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促进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模型组(M)、环孢菌素组(Cs)、叶绿素铜钠小剂量组(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组(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组(G)6组,每组6只,15日后处死,观察各组的骨髓病理,骨髓进行MSC培养,第3代MSC诱导成骨细胞,观察光镜下第2代MSC (F2MSC)、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SC调节植物血凝素(PHA)对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ELISA检测MSC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N、Cs、X、Z、G组的骨髓增生均比M组活跃.各组F2MSC细胞呈长梭形,第3代MSC可被诱导为成骨细胞.N、X、Z、G组的CD+25 FOXP+3明显大于M组(P<0.05).N、Cs、Z组的TGF-β1显著大于M组(P<0.05).结论:叶绿素铜钠能促进AA小鼠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灵聪;蒋慧芳;尹利明;魏克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HIP调节UUO再通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Carboxyl terminus of Hsc70 -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对肾间质纤维化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抑制性调节.方法:将18只SPF级SD大鼠中6只行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 (UUO)模型,6只植入弹性管脂肪垫加压梗阻,7天后再通定为reverse of 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RUUO)组,6只UUO在7天处死留取左肾组织,另外6只为假手术组.6只RUUO大鼠在再通7天后处死,留取左侧肾组织,运用Westem blotting检测肾组织CHIP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α- SMA、CD68的阳性表达面积,定制芯片研究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化.结果:UUO组TGF - β1、smad2、smad3、COLla2、JunB基因显著上调,和假手术组比较上调超过1.5倍,肾组织中的α- SMA、CD68表达面积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UUO组CHIP表达量较UUO组更是显著增强P<0.01,TGF - β1、smad2、smad3、COL1a2、JunB基因显著下调,和UUO组比较下调超过1.5倍,肾组织中的α- SMA、CD68表达面积减小和UUO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现CHIP的过量表达能显著降低细胞内,TGF-β1、Smad2/3、COL1a2、JunB基因水平,Western blot 结果也表明CHIP蛋白表达能明显降低Smads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CHIP蛋白能明显下调TGF-β1所诱导的下游基因JunB的表达.结果提示CHIP蛋白能抑制性调节TGF -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肾纤维化.

    作者:董飞侠;张新志;吴锋;黄迪;何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OX-2的影响

    为研究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looxygenase -2,COX -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并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中COX -2表达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能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能抑制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表达.由此得出结论: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囊肿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OX -2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起作用.

    作者:孙忻;胡志英;赵剑虹;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胃癌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西医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治疗方法,在西医治疗不同阶段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肿瘤复发率与转移率等方面具一定优势.通过对近5年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胃癌现状加以总结概括.

    作者:何萍;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大黄酸组,每组15只.空白组腹腔消毒注射生理盐水(10mg/kg),其余各组腹腔消毒注射IPS( 10mg/kg).治疗组于攻毒前0.5h、攻毒后1h和取血前0.5h给予大黄酸1.4mg·10g-1·d-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同时按比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8h后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心室血0.5mL进行血浆ET检测,取部分肝脏进行免疫组化和生化检测,取肝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黄酸组对小鼠内毒素、TNF -α、IL - 1β、IL - 10、MDA、SOD和肝组织病理炎症等改善优于其他组.结论:大黄酸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途径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机体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内毒素血症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马超英;彭春荣;耿耘;杨超;涂显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测定

    目的:对80个来源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为今后锦灯笼药材质量的系统评价及适宜生长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锦灯笼木樨草苷含量测定,Agilent TC - 18 (4.6×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木樨草苷在(0.148μg ~0.74μg)成良好的线性关系,Y=32.778X+ 5.11,r=0.9998,加样回收率为100%,RSD=2.76%(n=5).结论:不同产地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存在差异,并与生长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管慧洁;徐保利;李先宽;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熟地黄抗衰、养生与美容作用探要

    熟地黄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熟地黄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认为熟地黄通过滋阴、补血和补肾等综合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熟地黄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业;李云;孙莹;宋昕;赖杰;李云超;贾丽华;胡秋莹;袁英;李长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猕猴桃根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猕猴桃根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稀醇浸渍法、水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4种方法的猕猴桃根多糖提取率,选定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水的用量(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试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猕猴桃根多糖含量,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法较好,因素B的影响较大,各因素对猕猴桃根的提取工艺的影响的程度依次为B>C>A.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为:采用5倍量水超声提取2次,每次1h.

    作者:吴瑾瑾;叶丽美;邬云霞;李昌煜;葛卫红;石森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方案A: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剂和热淋清颗粒(规格:4g×8袋,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203).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每日2次,连续7日;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 次,连续7日.方案B: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和热淋清颗粒.其中,阿奇霉素分散片,0.2g,每日1次,口服3天,停1天,再口服3天;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7日.)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由航空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统计共4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门诊病例的症状积分,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本研究采用成本/疗效指数(C/EI)比较,不仅能得到与传统的成本/效果(C/E)比较同样的结果排序,而且还可以得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诸方案中,方案A的总成本为403.25元,总有效率为96.0%,成本/效果比为4.38,成本/疗效指数比为440.47±68.11;方案B的总成本为523.81元,总有效率为86.9%,成本/效果比为5.46,成本/疗效指数比为585.80±129.36.因此,方案A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疗效指数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下尿路感染,给药方案A具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华;朱文婷;韩蕾;高明;许梦;赵晶;李霞;祁麟;高成哲;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氧自由基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乐胃饮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乐胃饮具有改善胃黏膜形态的功能.结论:乐胃饮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晋兰;陈展;朱飞叶;杨伟莲;夏露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对加入IL-1β诱导下软骨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加入IL - 1β诱导下软骨细胞Bcl - 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体外软骨细胞,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IL-1β诱导组和参麦组,空白组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IL - 1β诱导组采用含浓度为10ng/mL IL - 1β的培养基培养,参麦组采用含浓度为10ng/mL IL -1β和10%参麦注射液的培养基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软骨细胞Bax和Bcl -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L - 1β诱导组Bcl -2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Bax mRNA表达增多(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L - 1β诱导组比较,参麦组Bcl -2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Bax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 - 2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Bcl - 2/Bax mRNA的比例,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谢国平;江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瘦素、脂联素、TNF -α的影响.方法:采用Poresky 造模法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苍附导痰汤组,联合用药组,每组20只.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清瘦素、脂联素、TNF -α的变化.结果:苍附导痰汤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均可以使PCOS大鼠体重、血清瘦素、TNF -α水平下降;脂联素水平上升;且以联合用药组为明显(P<0.01).结论: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降低体重,进而调节瘦素、脂联素、TNF -α水平,改善PCOS大鼠生殖功能.

    作者:王岩;陈莹;王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证候研究在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意义及现代方法学探讨

    肿瘤的治疗分为“四阶段”,证候研究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及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内在要求;证候研究现代方法学包括证候数据挖掘技术,证候量化方法及证候统计学方法,在证候的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合理选用.

    作者:洪朝金;郭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土壤性质下羊蹄各部位大黄素含量的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对酸性和碱性土壤环境中羊蹄各部位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5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为2.04%(n=6).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5796mg·g-1、1.4634mg·g-1和0.1223mg·g-1.碱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4918mg·g-1、0.3162mg·g-1和0.0806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羊蹄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大黄素含量明显高于碱性土壤条件,羊蹄根与根茎中大黄素含量高于叶中大黄素含量.

    作者:周子晔;林迦勒;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比较根茎与根中的大黄素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 ~ 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7.56%,RSD为2.72%(n=6).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2.965 mg·g-1和16.285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虎杖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丰富且存在差异.

    作者:郑会丹;郑冰珊;叶冬青;涂安娜;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阐述太子参多糖降血糖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能明显改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及提高胰岛素水平.结论:太子参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徐锦龙;徐爱仁;应景艳;马卫成;陈元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自然界水循环运行模式对理解三焦气化的启示

    自然界水循环运行模式与人体三焦气化有很好的对应性,正常模式对应三焦气化生理,异常模式对应三焦气化病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焦气化异常导致三焦不畅的病机状态,并总结了三焦不畅的基本理法方药.

    作者:傅骞;姜良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茯苓等4种中药扶植实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茯苓、当归、白术、三补4种中药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林可霉素制造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以中药灌胃,取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pH值测定.同时刮取盲肠上皮细胞进行细菌黏附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菌群失调模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大肠埃希菌的菌量明显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量在下降.各中药治疗组可降低菌群失调小鼠的pH值,中药白术、三补治疗组吸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所选4种中药对肠道正常菌群均有扶植作用,可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双歧杆菌的黏附性,其中尤以白术、三补的效果为佳.

    作者:曹俊敏;杨雪静;张伟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78例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联合治疗组给予泽泻(10g/煎服)+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治疗时间6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 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联合应用泽泻治疗后虽然不能增加总的有效率,但是显效的患者数明显增加.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酶学指标,但是改善血脂的效果不如加用泽泻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加用泽泻患者不仅甘油三酯下降较为明显,症状消失率也明显增高,但是两组间的B超诊断图像消失率未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这一疗效的提高可能与泽泻的调节血脂代谢有关.

    作者:张晓峰;王立福;白云峰;杨慧银;王仲霞;李丰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