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绿素铜钠促进再障小鼠骨髓MSC对T细胞的干预作用

王灵聪;蒋慧芳;尹利明;魏克民

关键词:叶绿素, 贫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TGF-β1
摘要: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促进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模型组(M)、环孢菌素组(Cs)、叶绿素铜钠小剂量组(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组(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组(G)6组,每组6只,15日后处死,观察各组的骨髓病理,骨髓进行MSC培养,第3代MSC诱导成骨细胞,观察光镜下第2代MSC (F2MSC)、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SC调节植物血凝素(PHA)对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ELISA检测MSC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N、Cs、X、Z、G组的骨髓增生均比M组活跃.各组F2MSC细胞呈长梭形,第3代MSC可被诱导为成骨细胞.N、X、Z、G组的CD+25 FOXP+3明显大于M组(P<0.05).N、Cs、Z组的TGF-β1显著大于M组(P<0.05).结论:叶绿素铜钠能促进AA小鼠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78例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联合治疗组给予泽泻(10g/煎服)+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治疗时间6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 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联合应用泽泻治疗后虽然不能增加总的有效率,但是显效的患者数明显增加.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酶学指标,但是改善血脂的效果不如加用泽泻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加用泽泻患者不仅甘油三酯下降较为明显,症状消失率也明显增高,但是两组间的B超诊断图像消失率未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这一疗效的提高可能与泽泻的调节血脂代谢有关.

    作者:张晓峰;王立福;白云峰;杨慧银;王仲霞;李丰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猕猴桃根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猕猴桃根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稀醇浸渍法、水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4种方法的猕猴桃根多糖提取率,选定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水的用量(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试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猕猴桃根多糖含量,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法较好,因素B的影响较大,各因素对猕猴桃根的提取工艺的影响的程度依次为B>C>A.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为:采用5倍量水超声提取2次,每次1h.

    作者:吴瑾瑾;叶丽美;邬云霞;李昌煜;葛卫红;石森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阻肺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SGRQ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SGRQ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传博;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总结

    阐述了尤昭玲教授临床上结合多种诊疗手段及方法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独特思维和经验;归纳了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尤氏八法”,为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肖彭莹;尤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合谷”组、“神门”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mg·kg-1·d-1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通电20min,1次/天,共14天.测定左室壁厚度和心肌细胞直径,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清TNF -α和IL - 1β含量,研究电针“内关”、“合谷”、“神门”穴对左室壁厚度、心肌细胞直径、TNF -α、IL - 1β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左室壁厚度、心肌细胞直径、TNF -α和IL-1β显著升高(P<0.01),“合谷”组、“内关”组、“神门”组大鼠左心室壁平均厚度、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P<0.01),3组之间比较“合谷”组优于“内关”组、“神门”组(P<0.05,P<0.01),“内关”组、“神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关”组、“合谷”组、“神门”组大鼠TNF -α、IL - 1β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内关”、“合谷”、“神门”可以有效防治心肌肥厚,“合谷”优于“内关”、“神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NF -a、IL - 1β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抗心肌肥厚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松;王华;李佳;粱凤霞;唐宏图;刘建民;黄伟;陈泽斌;洪亚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骺干细胞研究现状

    骨骺干细胞又称前软骨细胞,存在于胚胎或新生动物四肢干骺端LaCroix环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在体外有持续增值及定向分化的能力,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保持有干细胞特性的成体干细胞,它的分离和培养为未能找到理想种子来修复软骨缺损和退化所导致的临床一系列疾病的病人带来了希望.然而只分离出骨骺干细胞只是找到了种子来源,如何体外培养并调控骨骺干细胞使其保持生物学特性成为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热点.

    作者:赵友;尹航;王昌兴;王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阐述太子参多糖降血糖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能明显改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及提高胰岛素水平.结论:太子参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徐锦龙;徐爱仁;应景艳;马卫成;陈元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 -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 -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 - 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 - 1β和TNF -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维增;吕红梅;陈晓峰;谢峥伟;贺敬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比较根茎与根中的大黄素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 ~ 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7.56%,RSD为2.72%(n=6).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2.965 mg·g-1和16.285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虎杖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丰富且存在差异.

    作者:郑会丹;郑冰珊;叶冬青;涂安娜;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对加入IL-1β诱导下软骨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加入IL - 1β诱导下软骨细胞Bcl - 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体外软骨细胞,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IL-1β诱导组和参麦组,空白组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IL - 1β诱导组采用含浓度为10ng/mL IL - 1β的培养基培养,参麦组采用含浓度为10ng/mL IL -1β和10%参麦注射液的培养基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软骨细胞Bax和Bcl -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L - 1β诱导组Bcl -2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Bax mRNA表达增多(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L - 1β诱导组比较,参麦组Bcl -2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Bax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 - 2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Bcl - 2/Bax mRNA的比例,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谢国平;江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蔡淦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作者:陈明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及受体1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 - 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l)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 - 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许惠娟;滕超;钱永清;刘慧慧;王艳杰;柴纪严;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证候研究在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意义及现代方法学探讨

    肿瘤的治疗分为“四阶段”,证候研究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及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内在要求;证候研究现代方法学包括证候数据挖掘技术,证候量化方法及证候统计学方法,在证候的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合理选用.

    作者:洪朝金;郭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方案A: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剂和热淋清颗粒(规格:4g×8袋,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203).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每日2次,连续7日;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 次,连续7日.方案B: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和热淋清颗粒.其中,阿奇霉素分散片,0.2g,每日1次,口服3天,停1天,再口服3天;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7日.)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由航空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统计共4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门诊病例的症状积分,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本研究采用成本/疗效指数(C/EI)比较,不仅能得到与传统的成本/效果(C/E)比较同样的结果排序,而且还可以得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诸方案中,方案A的总成本为403.25元,总有效率为96.0%,成本/效果比为4.38,成本/疗效指数比为440.47±68.11;方案B的总成本为523.81元,总有效率为86.9%,成本/效果比为5.46,成本/疗效指数比为585.80±129.36.因此,方案A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疗效指数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下尿路感染,给药方案A具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华;朱文婷;韩蕾;高明;许梦;赵晶;李霞;祁麟;高成哲;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BNP、LVEF、FS、E峰、A峰、E/A和炎症因子CRP、TNF -α、IL -6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房颤患者92例,根据房颤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型,分别比较BNP,LVEF,FS,E峰,A峰、E/A以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 -6在中医证型间的差别.结果:房颤组E峰,E/A低于对照组(P<0.05),CRP、 TNF-α、IL -6高于对照组(P<0.05),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证型间比较显示:心阳不振型房颤LVEF、FS、E峰、E/A低于其他证型(P<0.05);TNF-α、IL -6高于其他证型(P<0.05),BNP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心阳不振型房颤合并心功能减低,且该型房颤炎症反应明显.

    作者:刘强;徐智;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伤寒论》第28条证治探微

    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第28条的因机证治分歧较多,主要围绕该证有无表证和方中究竟是去桂还是去芍两个问题进行争论.认为该证无表证;且应当是去桂.而去桂的原因正是因为原文开首“服桂枝汤,或下之”七字所提示的误治过程损耗了人体阴液,体现了仲景重视顾护人体津液的思想,而与“无表证”无关.

    作者:刘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肝郁脾虚型出现多,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具体药物以白术、陈皮和茯苓为多.疏肝理气药次之,以白芍出现多.宣肺药以防风、桔梗为多用.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以健脾为第一大法,兼及疏肝理气.此外,不要忘记恢复肺气的宣降.

    作者:窦志芳;张俊龙;阎川慧;陈燕清;范凯芳;何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 CD+25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采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 - β1和IL -2存在的环境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 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 CD+25 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和扩增的CD4+ CD25+ T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士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于健宁;施华萍;马纪林;蔡龙;陶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规律初探

    目的:初步探寻大肠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对总结出的7组病例数据,并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方中医证型比较.结果:湿热蕴结、瘀毒内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大肠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南方多以湿热蕴结、瘀毒内结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为主.结论:大肠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的临床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邵梅;舒琦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目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CAG脾气虚证大鼠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方法:以170μg/mL的MNNG10mL/kg灌胃,150μg/mL的MNNG溶液给大鼠自由饮用,40%乙醇,2mL/只,每周2次,在此基础上第5周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连续10周.每2周随机处死CAG脾气虚证大鼠2只进行光镜观察.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动物胃部病变的进程是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前病变.结论:采用MNNG和40%乙醇灌胃以及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

    作者:朱萱萱;史淋峰;吴旭彤;王海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