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良
目的:探讨中药抗肿瘤疗效及Fas/FasL基因在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0、0.01、0.1、1 μg/mL表阿霉素分别处理的肝癌细胞与有、无参芪处理的淋巴细胞一起培养,观察中药或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之后抗肿瘤的实际效果;用PCR进行测定化疗药物处理的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具体表达.结果1μg/mL表阿霉素所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要高于0、0.01、0.1μg/mL表阿霉素所处理的肝癌细胞,没有处理肝癌细胞的OD值则高;7402肝癌细胞表达Fas和FasL基因,与0μg/mL表阿霉素干预过的7402肝癌细胞FasL表达比较,0.01、0.1μg/mL的降低,1μg/mL的增高;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之后,0、0.01、0.1 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也高于空白对照.结论:中药抗肿瘤可减毒增效;Fas/FasL系统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勇士;林白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 CD+25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采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 - β1和IL -2存在的环境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 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 CD+25 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和扩增的CD4+ CD25+ T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士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于健宁;施华萍;马纪林;蔡龙;陶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对酸性和碱性土壤环境中羊蹄各部位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5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为2.04%(n=6).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5796mg·g-1、1.4634mg·g-1和0.1223mg·g-1.碱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4918mg·g-1、0.3162mg·g-1和0.0806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羊蹄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大黄素含量明显高于碱性土壤条件,羊蹄根与根茎中大黄素含量高于叶中大黄素含量.
作者:周子晔;林迦勒;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对80个来源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为今后锦灯笼药材质量的系统评价及适宜生长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锦灯笼木樨草苷含量测定,Agilent TC - 18 (4.6×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木樨草苷在(0.148μg ~0.74μg)成良好的线性关系,Y=32.778X+ 5.11,r=0.9998,加样回收率为100%,RSD=2.76%(n=5).结论:不同产地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存在差异,并与生长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管慧洁;徐保利;李先宽;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大黄酸组,每组15只.空白组腹腔消毒注射生理盐水(10mg/kg),其余各组腹腔消毒注射IPS( 10mg/kg).治疗组于攻毒前0.5h、攻毒后1h和取血前0.5h给予大黄酸1.4mg·10g-1·d-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同时按比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8h后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心室血0.5mL进行血浆ET检测,取部分肝脏进行免疫组化和生化检测,取肝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黄酸组对小鼠内毒素、TNF -α、IL - 1β、IL - 10、MDA、SOD和肝组织病理炎症等改善优于其他组.结论:大黄酸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途径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机体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内毒素血症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马超英;彭春荣;耿耘;杨超;涂显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芪失笑散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 -3、Bax及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对照组、黄芪失笑散高剂量组(28g·kg-1·d-1)、中剂量组(14g·kg-1 ·d-1)、小剂量组(7g·kg-1,d-1).连续灌胃7天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不结扎,手术后4.5h留取心脏标本,Tr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 -3、Bax及Bcl -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失笑散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升高Bcl -2蛋白表达量,P<0.01.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效果好.结论:黄芪失笑散能够保护缺血心肌、降低心梗面积,机制与降低梗死边缘区Bax/Bcl -2比值、活化Caspase -3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赫小龙;陈铁龙;祝光礼;齐国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E- cadherin,α- SMA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本方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32只雄性SD大鼠以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根据大鼠体重确定具体给药剂量,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剂量组34.6g.kg-1,中剂量组17.3g.kg-1,小剂量组8.6g.kg-1(分别为人服用量的20,10,5倍)ig给药,1次/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正常组灌入相应生理盐水.蒙诺1Omg.kg-1(相当于成人用量的20倍).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A.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清Scr、BUN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E- cadherin,α- 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第1、2、3周E - 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E - cadherin蛋白表达有所减少,但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福辛普利钠组较模型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大剂量组在各个时间点增加E - cadherin蛋白效果好且与西药组相当,中、小剂量组虽然能增加E- cadherin蛋白表达,但效果逊于大剂量组和西药组.而模型组大鼠第1、2、3周肾间质α- SMA蛋白较正常组、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加(P<0.01),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α- SMA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表达也显著减少(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大剂量组在各个时间点降低α- SMA蛋白效果好且与西药组相当,中、小剂量组虽然能降低α- SMA蛋白表达,但和大剂量组及西药组存在差异.结论: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可能通过抑制α- SMA蛋白表达,上调E- cadherin表达,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增加其降解,从而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刘晓倩;赵宗江;闫军堂;杨美娟;宗妍;刘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第28条的因机证治分歧较多,主要围绕该证有无表证和方中究竟是去桂还是去芍两个问题进行争论.认为该证无表证;且应当是去桂.而去桂的原因正是因为原文开首“服桂枝汤,或下之”七字所提示的误治过程损耗了人体阴液,体现了仲景重视顾护人体津液的思想,而与“无表证”无关.
作者:刘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阐述太子参多糖降血糖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能明显改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及提高胰岛素水平.结论:太子参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徐锦龙;徐爱仁;应景艳;马卫成;陈元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研究中药大黄三七散对急性脑出血(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以肝素胶原酶Ⅳ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考察了施药前后IC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系数及脑含水量、脑匀浆中自由基释放量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大黄三七散可明显改善ICH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显著降低脑系数并减少脑含水量,施加大黄三七散后ICH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明显降低,而机体SOD及CAT抗氧化酶活力提高.改善效果明显呈剂量依赖效应.病理切片观察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三七治疗3个剂量治疗组ICH大鼠的脑组织病变、脑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明显改观,神经细胞损伤亦显著减轻.大黄三七散的解毒、通络及抗氧化功效是改善急性IC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王志伟;朱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茯苓、当归、白术、三补4种中药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林可霉素制造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以中药灌胃,取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pH值测定.同时刮取盲肠上皮细胞进行细菌黏附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菌群失调模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大肠埃希菌的菌量明显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量在下降.各中药治疗组可降低菌群失调小鼠的pH值,中药白术、三补治疗组吸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所选4种中药对肠道正常菌群均有扶植作用,可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双歧杆菌的黏附性,其中尤以白术、三补的效果为佳.
作者:曹俊敏;杨雪静;张伟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寻大肠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对总结出的7组病例数据,并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方中医证型比较.结果:湿热蕴结、瘀毒内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大肠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南方多以湿热蕴结、瘀毒内结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为主.结论:大肠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的临床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邵梅;舒琦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Carboxyl terminus of Hsc70 -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对肾间质纤维化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抑制性调节.方法:将18只SPF级SD大鼠中6只行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 (UUO)模型,6只植入弹性管脂肪垫加压梗阻,7天后再通定为reverse of 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RUUO)组,6只UUO在7天处死留取左肾组织,另外6只为假手术组.6只RUUO大鼠在再通7天后处死,留取左侧肾组织,运用Westem blotting检测肾组织CHIP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α- SMA、CD68的阳性表达面积,定制芯片研究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化.结果:UUO组TGF - β1、smad2、smad3、COLla2、JunB基因显著上调,和假手术组比较上调超过1.5倍,肾组织中的α- SMA、CD68表达面积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UUO组CHIP表达量较UUO组更是显著增强P<0.01,TGF - β1、smad2、smad3、COL1a2、JunB基因显著下调,和UUO组比较下调超过1.5倍,肾组织中的α- SMA、CD68表达面积减小和UUO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现CHIP的过量表达能显著降低细胞内,TGF-β1、Smad2/3、COL1a2、JunB基因水平,Western blot 结果也表明CHIP蛋白表达能明显降低Smads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CHIP蛋白能明显下调TGF-β1所诱导的下游基因JunB的表达.结果提示CHIP蛋白能抑制性调节TGF -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肾纤维化.
作者:董飞侠;张新志;吴锋;黄迪;何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血止痛膏中芍药苷、马钱子碱、士的宁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 -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 -;芍药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16:84),检测波长为230 nm;马钱子碱、士的宁的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2.8)(21:79),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两种液相方法可分别测定活血止痛膏中芍药苷、马钱子碱、士的宁的含量.芍药苷浓度在25.2 ~ 200.2μg·mL-(r=0.9996),马钱子碱浓度在2.45~19.6μg·mL-1(r=0.9998),士的宁浓度在2.95~23.6μg·mL-1(r =0.9997)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5.13%( RSD=1.77%),87.63%( RSD=2.99%),90.93%( RSD=2.57%).结论:两种液相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活血止痛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晓昱;王佩;成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 -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 -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 - 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 - 1β和TNF -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维增;吕红梅;陈晓峰;谢峥伟;贺敬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以新疆野苜蓿为原料,对野苜蓿中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提取方法从野苜蓿中提取异黄酮.结果:野苜蓿异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8(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在佳参数组合下苜蓿叶中异黄酮的大提取率为0.90%.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祖力帕力·艾买江;伊卜拉伊木·克热木;陈菲;阿布拉江·克依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BNP、LVEF、FS、E峰、A峰、E/A和炎症因子CRP、TNF -α、IL -6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房颤患者92例,根据房颤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型,分别比较BNP,LVEF,FS,E峰,A峰、E/A以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 -6在中医证型间的差别.结果:房颤组E峰,E/A低于对照组(P<0.05),CRP、 TNF-α、IL -6高于对照组(P<0.05),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证型间比较显示:心阳不振型房颤LVEF、FS、E峰、E/A低于其他证型(P<0.05);TNF-α、IL -6高于其他证型(P<0.05),BNP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心阳不振型房颤合并心功能减低,且该型房颤炎症反应明显.
作者:刘强;徐智;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骨骺干细胞又称前软骨细胞,存在于胚胎或新生动物四肢干骺端LaCroix环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在体外有持续增值及定向分化的能力,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保持有干细胞特性的成体干细胞,它的分离和培养为未能找到理想种子来修复软骨缺损和退化所导致的临床一系列疾病的病人带来了希望.然而只分离出骨骺干细胞只是找到了种子来源,如何体外培养并调控骨骺干细胞使其保持生物学特性成为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热点.
作者:赵友;尹航;王昌兴;王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桂枝茯苓胶囊60%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60%乙醇处理桂枝茯苓胶囊,HPLC法测定60%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浓度.结果:苦杏仁苷在0.3125~3.1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 =0.55%.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桂枝茯苓胶囊乙醇处理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金乾兴;黄燕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 - 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l)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 - 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许惠娟;滕超;钱永清;刘慧慧;王艳杰;柴纪严;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