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老年肿瘤的机理研究

贾勇士;林白桦

关键词:中医药, 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DMEM, Fas、FasL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抗肿瘤疗效及Fas/FasL基因在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0、0.01、0.1、1 μg/mL表阿霉素分别处理的肝癌细胞与有、无参芪处理的淋巴细胞一起培养,观察中药或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之后抗肿瘤的实际效果;用PCR进行测定化疗药物处理的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具体表达.结果1μg/mL表阿霉素所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要高于0、0.01、0.1μg/mL表阿霉素所处理的肝癌细胞,没有处理肝癌细胞的OD值则高;7402肝癌细胞表达Fas和FasL基因,与0μg/mL表阿霉素干预过的7402肝癌细胞FasL表达比较,0.01、0.1μg/mL的降低,1μg/mL的增高;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之后,0、0.01、0.1 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也高于空白对照.结论:中药抗肿瘤可减毒增效;Fas/FasL系统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方案A: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剂和热淋清颗粒(规格:4g×8袋,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203).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每日2次,连续7日;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 次,连续7日.方案B: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静脉给药后改为联合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和热淋清颗粒.其中,阿奇霉素分散片,0.2g,每日1次,口服3天,停1天,再口服3天;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7日.)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由航空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统计共48例急性下尿路感染门诊病例的症状积分,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本研究采用成本/疗效指数(C/EI)比较,不仅能得到与传统的成本/效果(C/E)比较同样的结果排序,而且还可以得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诸方案中,方案A的总成本为403.25元,总有效率为96.0%,成本/效果比为4.38,成本/疗效指数比为440.47±68.11;方案B的总成本为523.81元,总有效率为86.9%,成本/效果比为5.46,成本/疗效指数比为585.80±129.36.因此,方案A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疗效指数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下尿路感染,给药方案A具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华;朱文婷;韩蕾;高明;许梦;赵晶;李霞;祁麟;高成哲;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总结

    阐述了尤昭玲教授临床上结合多种诊疗手段及方法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独特思维和经验;归纳了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尤氏八法”,为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肖彭莹;尤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78例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联合治疗组给予泽泻(10g/煎服)+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治疗时间6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 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联合应用泽泻治疗后虽然不能增加总的有效率,但是显效的患者数明显增加.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酶学指标,但是改善血脂的效果不如加用泽泻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加用泽泻患者不仅甘油三酯下降较为明显,症状消失率也明显增高,但是两组间的B超诊断图像消失率未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这一疗效的提高可能与泽泻的调节血脂代谢有关.

    作者:张晓峰;王立福;白云峰;杨慧银;王仲霞;李丰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及受体1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 - 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l)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 - 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许惠娟;滕超;钱永清;刘慧慧;王艳杰;柴纪严;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的发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这已经引起了医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很多,但是专门针对骨质疏松所导致的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分 型、治疗进展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赵岩;李爱强;倪力刚;史晓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叶绿素铜钠促进再障小鼠骨髓MSC对T细胞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促进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模型组(M)、环孢菌素组(Cs)、叶绿素铜钠小剂量组(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组(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组(G)6组,每组6只,15日后处死,观察各组的骨髓病理,骨髓进行MSC培养,第3代MSC诱导成骨细胞,观察光镜下第2代MSC (F2MSC)、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SC调节植物血凝素(PHA)对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ELISA检测MSC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N、Cs、X、Z、G组的骨髓增生均比M组活跃.各组F2MSC细胞呈长梭形,第3代MSC可被诱导为成骨细胞.N、X、Z、G组的CD+25 FOXP+3明显大于M组(P<0.05).N、Cs、Z组的TGF-β1显著大于M组(P<0.05).结论:叶绿素铜钠能促进AA小鼠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灵聪;蒋慧芳;尹利明;魏克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蔡淦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作者:陈明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排便习惯改变进展

    排便习惯改变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之一,包括便秘和腹泻,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中医方法防治该症更加贴近生理,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张翔;张喜平;程琪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肿瘤的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抗肿瘤疗效及Fas/FasL基因在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0、0.01、0.1、1 μg/mL表阿霉素分别处理的肝癌细胞与有、无参芪处理的淋巴细胞一起培养,观察中药或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之后抗肿瘤的实际效果;用PCR进行测定化疗药物处理的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具体表达.结果1μg/mL表阿霉素所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要高于0、0.01、0.1μg/mL表阿霉素所处理的肝癌细胞,没有处理肝癌细胞的OD值则高;7402肝癌细胞表达Fas和FasL基因,与0μg/mL表阿霉素干预过的7402肝癌细胞FasL表达比较,0.01、0.1μg/mL的降低,1μg/mL的增高;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之后,0、0.01、0.1 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也高于空白对照.结论:中药抗肿瘤可减毒增效;Fas/FasL系统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勇士;林白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阻肺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SGRQ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SGRQ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传博;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骺干细胞研究现状

    骨骺干细胞又称前软骨细胞,存在于胚胎或新生动物四肢干骺端LaCroix环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在体外有持续增值及定向分化的能力,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保持有干细胞特性的成体干细胞,它的分离和培养为未能找到理想种子来修复软骨缺损和退化所导致的临床一系列疾病的病人带来了希望.然而只分离出骨骺干细胞只是找到了种子来源,如何体外培养并调控骨骺干细胞使其保持生物学特性成为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热点.

    作者:赵友;尹航;王昌兴;王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熟地黄抗衰、养生与美容作用探要

    熟地黄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熟地黄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认为熟地黄通过滋阴、补血和补肾等综合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熟地黄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业;李云;孙莹;宋昕;赖杰;李云超;贾丽华;胡秋莹;袁英;李长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β-catenin、C-myc表达介导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结肠黏膜β - catenin、C- myc表达变化,探讨β- catenin、C- myc 在溃结癌变中的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两组,每组30只,正常组、模型组;除外正常组,模型组采用DMH/DSS复合法制备溃结癌变模型,分别应用光镜检测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黏膜β- catenin、C- myc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肉眼可见浆膜层散在、多处息肉状隆起变化,镜下见腺体萎缩、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癌变,其结肠β - catenin、C- myc蛋白及其mRNA呈高表达特点;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 catenin信号突变及下游靶基因Cmyc过度转录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调控β- catenin将有望成为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的靶点.

    作者:殷汉华;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畲药验方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观察

    探寻畲药对酒精性肝炎的疗效.选择酒精性肝炎109例,随机分为畲药组和对照组,畲药组用畲药验方治疗,对照组用易善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相关血清学指标、影像学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肝功能、PT(凝血酶原时间)、MCV(红细胞平均体积)、肝纤维化(HA、PCⅢ、LN)3项、B超和CT改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畲药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畲药治疗酒精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后兴;郑宋明;徐向东;卢向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肝郁脾虚型出现多,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具体药物以白术、陈皮和茯苓为多.疏肝理气药次之,以白芍出现多.宣肺药以防风、桔梗为多用.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以健脾为第一大法,兼及疏肝理气.此外,不要忘记恢复肺气的宣降.

    作者:窦志芳;张俊龙;阎川慧;陈燕清;范凯芳;何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落叶松脂醇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考察落叶松脂醇(laricircsinol,以下称L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生长曲线法考察LA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LA作用PC-3细胞后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LA对PC -3、KB、NB4、B16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LA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0.32±0.04)、(3.92±0.09)、(0.59±0.05)、(2.17±0.11)μg·mL-1;生长曲线法结果表明LA对PC -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显的著量-效关系,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时-效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给药组细胞的细胞核改变和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L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LA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丁艺雪;李膺;陈旖湛;陈津;张如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黄三七散改善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研究

    研究中药大黄三七散对急性脑出血(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以肝素胶原酶Ⅳ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考察了施药前后IC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系数及脑含水量、脑匀浆中自由基释放量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大黄三七散可明显改善ICH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显著降低脑系数并减少脑含水量,施加大黄三七散后ICH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明显降低,而机体SOD及CAT抗氧化酶活力提高.改善效果明显呈剂量依赖效应.病理切片观察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三七治疗3个剂量治疗组ICH大鼠的脑组织病变、脑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明显改观,神经细胞损伤亦显著减轻.大黄三七散的解毒、通络及抗氧化功效是改善急性IC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王志伟;朱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测定

    目的:对80个来源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为今后锦灯笼药材质量的系统评价及适宜生长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锦灯笼木樨草苷含量测定,Agilent TC - 18 (4.6×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木樨草苷在(0.148μg ~0.74μg)成良好的线性关系,Y=32.778X+ 5.11,r=0.9998,加样回收率为100%,RSD=2.76%(n=5).结论:不同产地的锦灯笼药材木樨草苷含量存在差异,并与生长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管慧洁;徐保利;李先宽;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国学生看《伤寒论》及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境外班学生学习《伤寒论》心得分析,了解到外国学生对于仲景、《伤寒论》书名、成书时代背景、六经辨证、现代运用、方证剂量诸问题,有别于中国学生一般看法.其体现的批判、创新与实践精神值得经典教学借鉴.

    作者:李赛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的建立与使用

    目的:探讨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方法:对77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且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筛选出与判别方程相关的Hb(g/L)、PLT(×109/L)、CD8(%)、CD3+CD+95(%)、C3 (g/L)、C4(g/L)等6个免疫学、血常规指标.结论: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使AA辨证分型得以客观量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