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落叶松脂醇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丁艺雪;李膺;陈旖湛;陈津;张如松

关键词:落叶松脂醇, 体外, 抗肿瘤作用, 凋亡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考察落叶松脂醇(laricircsinol,以下称L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生长曲线法考察LA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LA作用PC-3细胞后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LA对PC -3、KB、NB4、B16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LA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0.32±0.04)、(3.92±0.09)、(0.59±0.05)、(2.17±0.11)μg·mL-1;生长曲线法结果表明LA对PC -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显的著量-效关系,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时-效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给药组细胞的细胞核改变和凋亡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L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LA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证候研究在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意义及现代方法学探讨

    肿瘤的治疗分为“四阶段”,证候研究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及肿瘤治疗四阶段理论的内在要求;证候研究现代方法学包括证候数据挖掘技术,证候量化方法及证候统计学方法,在证候的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合理选用.

    作者:洪朝金;郭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OX-2的影响

    为研究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looxygenase -2,COX -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并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中COX -2表达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能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能抑制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表达.由此得出结论: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囊肿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OX -2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起作用.

    作者:孙忻;胡志英;赵剑虹;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胃癌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西医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治疗方法,在西医治疗不同阶段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肿瘤复发率与转移率等方面具一定优势.通过对近5年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胃癌现状加以总结概括.

    作者:何萍;沈克平;胡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总结

    阐述了尤昭玲教授临床上结合多种诊疗手段及方法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独特思维和经验;归纳了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尤氏八法”,为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肖彭莹;尤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大黄酸组,每组15只.空白组腹腔消毒注射生理盐水(10mg/kg),其余各组腹腔消毒注射IPS( 10mg/kg).治疗组于攻毒前0.5h、攻毒后1h和取血前0.5h给予大黄酸1.4mg·10g-1·d-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同时按比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8h后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心室血0.5mL进行血浆ET检测,取部分肝脏进行免疫组化和生化检测,取肝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黄酸组对小鼠内毒素、TNF -α、IL - 1β、IL - 10、MDA、SOD和肝组织病理炎症等改善优于其他组.结论:大黄酸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途径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机体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内毒素血症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马超英;彭春荣;耿耘;杨超;涂显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土壤性质下羊蹄各部位大黄素含量的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对酸性和碱性土壤环境中羊蹄各部位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5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为2.04%(n=6).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5796mg·g-1、1.4634mg·g-1和0.1223mg·g-1.碱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4918mg·g-1、0.3162mg·g-1和0.0806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羊蹄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大黄素含量明显高于碱性土壤条件,羊蹄根与根茎中大黄素含量高于叶中大黄素含量.

    作者:周子晔;林迦勒;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 -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 - 1β和TNF -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 - 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 - 1β和TNF -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维增;吕红梅;陈晓峰;谢峥伟;贺敬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比较根茎与根中的大黄素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 ~ 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7.56%,RSD为2.72%(n=6).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2.965 mg·g-1和16.285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虎杖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浙产虎杖根茎与根中大黄素含量丰富且存在差异.

    作者:郑会丹;郑冰珊;叶冬青;涂安娜;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柿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柿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模型降糖、降脂、抗氧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结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柿叶提取物灌胃14天,测定血糖含量并分别测定血清TC、TG、HDLC、LDLC、SOD、MDA含量,并观察对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柿叶提取物组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并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具有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的作用.结论:柿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膺;陈旖湛;丁艺雪;徐锦龙;张如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氧自由基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乐胃饮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乐胃饮具有改善胃黏膜形态的功能.结论:乐胃饮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晋兰;陈展;朱飞叶;杨伟莲;夏露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茯苓等4种中药扶植实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茯苓、当归、白术、三补4种中药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林可霉素制造小鼠菌群失调模型,以中药灌胃,取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检测,pH值测定.同时刮取盲肠上皮细胞进行细菌黏附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中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菌群失调模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大肠埃希菌的菌量明显增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量在下降.各中药治疗组可降低菌群失调小鼠的pH值,中药白术、三补治疗组吸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种中药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所选4种中药对肠道正常菌群均有扶植作用,可降低肠道的pH值,提高双歧杆菌的黏附性,其中尤以白术、三补的效果为佳.

    作者:曹俊敏;杨雪静;张伟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目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CAG脾气虚证大鼠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方法:以170μg/mL的MNNG10mL/kg灌胃,150μg/mL的MNNG溶液给大鼠自由饮用,40%乙醇,2mL/只,每周2次,在此基础上第5周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连续10周.每2周随机处死CAG脾气虚证大鼠2只进行光镜观察.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动物胃部病变的进程是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前病变.结论:采用MNNG和40%乙醇灌胃以及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

    作者:朱萱萱;史淋峰;吴旭彤;王海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和灰色文献,并配合手工检索所有文献全文,由两位评价者分别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主要对实体瘤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99,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1.48,95% CI l.01 ~2.08,P<0.0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患者生存质量改善:OR=3.48,95% CI 2.17 ~ 5.58,P<0.01(P<0.00001),有显著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①白细胞减少情况OR =0.31,95% CI 0.20~ 0.49,P<0.01(P<0.0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②神经毒性OR=0.49,95% CI 0.30~ 0.81,P<0.01(P=0.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王益;沈敏鹤;林胜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阐述太子参多糖降血糖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太子参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能明显改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及提高胰岛素水平.结论:太子参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徐锦龙;徐爱仁;应景艳;马卫成;陈元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 CD+25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采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 - β1和IL -2存在的环境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 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 CD+25 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和扩增的CD4+ CD25+ T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士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于健宁;施华萍;马纪林;蔡龙;陶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阻肺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SGRQ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SGRQ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传博;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HIP调节UUO再通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Carboxyl terminus of Hsc70 -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对肾间质纤维化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抑制性调节.方法:将18只SPF级SD大鼠中6只行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 (UUO)模型,6只植入弹性管脂肪垫加压梗阻,7天后再通定为reverse of 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RUUO)组,6只UUO在7天处死留取左肾组织,另外6只为假手术组.6只RUUO大鼠在再通7天后处死,留取左侧肾组织,运用Westem blotting检测肾组织CHIP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α- SMA、CD68的阳性表达面积,定制芯片研究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化.结果:UUO组TGF - β1、smad2、smad3、COLla2、JunB基因显著上调,和假手术组比较上调超过1.5倍,肾组织中的α- SMA、CD68表达面积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UUO组CHIP表达量较UUO组更是显著增强P<0.01,TGF - β1、smad2、smad3、COL1a2、JunB基因显著下调,和UUO组比较下调超过1.5倍,肾组织中的α- SMA、CD68表达面积减小和UUO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现CHIP的过量表达能显著降低细胞内,TGF-β1、Smad2/3、COL1a2、JunB基因水平,Western blot 结果也表明CHIP蛋白表达能明显降低Smads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CHIP蛋白能明显下调TGF-β1所诱导的下游基因JunB的表达.结果提示CHIP蛋白能抑制性调节TGF -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肾纤维化.

    作者:董飞侠;张新志;吴锋;黄迪;何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焦虑的词源学研究

    从词源学的角度,浅探“焦虑”一词及其每个字含义的源流,通过比较“焦虑”在中英文中不同的释义,有助于从词源的角度了解亚健康的焦虑状态.

    作者:程羽;孙增坤;袁萌;倪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对加入IL-1β诱导下软骨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加入IL - 1β诱导下软骨细胞Bcl - 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体外软骨细胞,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IL-1β诱导组和参麦组,空白组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IL - 1β诱导组采用含浓度为10ng/mL IL - 1β的培养基培养,参麦组采用含浓度为10ng/mL IL -1β和10%参麦注射液的培养基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软骨细胞Bax和Bcl -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L - 1β诱导组Bcl -2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Bax mRNA表达增多(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L - 1β诱导组比较,参麦组Bcl -2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1),Bax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 - 2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Bcl - 2/Bax mRNA的比例,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谢国平;江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维药野苜蓿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以新疆野苜蓿为原料,对野苜蓿中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提取方法从野苜蓿中提取异黄酮.结果:野苜蓿异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8(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在佳参数组合下苜蓿叶中异黄酮的大提取率为0.90%.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祖力帕力·艾买江;伊卜拉伊木·克热木;陈菲;阿布拉江·克依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