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王益;沈敏鹤;林胜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和灰色文献,并配合手工检索所有文献全文,由两位评价者分别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主要对实体瘤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99,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1.48,95% CI l.01 ~2.08,P<0.0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患者生存质量改善:OR=3.48,95% CI 2.17 ~ 5.58,P<0.01(P<0.00001),有显著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①白细胞减少情况OR =0.31,95% CI 0.20~ 0.49,P<0.01(P<0.0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②神经毒性OR=0.49,95% CI 0.30~ 0.81,P<0.01(P=0.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合谷”组、“神门”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mg·kg-1·d-1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通电20min,1次/天,共14天.测定左室壁厚度和心肌细胞直径,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清TNF -α和IL - 1β含量,研究电针“内关”、“合谷”、“神门”穴对左室壁厚度、心肌细胞直径、TNF -α、IL - 1β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左室壁厚度、心肌细胞直径、TNF -α和IL-1β显著升高(P<0.01),“合谷”组、“内关”组、“神门”组大鼠左心室壁平均厚度、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P<0.01),3组之间比较“合谷”组优于“内关”组、“神门”组(P<0.05,P<0.01),“内关”组、“神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关”组、“合谷”组、“神门”组大鼠TNF -α、IL - 1β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内关”、“合谷”、“神门”可以有效防治心肌肥厚,“合谷”优于“内关”、“神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NF -a、IL - 1β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抗心肌肥厚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松;王华;李佳;粱凤霞;唐宏图;刘建民;黄伟;陈泽斌;洪亚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氧自由基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乐胃饮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乐胃饮具有改善胃黏膜形态的功能.结论:乐胃饮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晋兰;陈展;朱飞叶;杨伟莲;夏露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土壤性质下羊蹄各部位大黄素含量的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对酸性和碱性土壤环境中羊蹄各部位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蹄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 -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5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素进样在1.μg·mL-1~5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为2.04%(n=6).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5796mg·g-1、1.4634mg·g-1和0.1223mg·g-1.碱性土壤条件下羊蹄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0.4918mg·g-1、0.3162mg·g-1和0.0806mg·g-1.结论:本法适用于羊蹄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酸性土壤条件下羊蹄大黄素含量明显高于碱性土壤条件,羊蹄根与根茎中大黄素含量高于叶中大黄素含量.

    作者:周子晔;林迦勒;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 CD2+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 CD+25 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采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 - β1和IL -2存在的环境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 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 CD+25 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和扩增的CD4+ CD25+ T细胞对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士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于健宁;施华萍;马纪林;蔡龙;陶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参附汤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参附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水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以人参总皂苷含量、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定指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对参附汤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提取工艺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水的用量>提取时间.参附汤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0.5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作者:黄孝闻;李效贤;张春椿;姚静;熊耀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中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地黄饮子+桃仁+红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在神经外科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病患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疗法,受试组57例术后除进行常规西药疗法,联用加减地黄饮子+桃仁+红花中西医结合疗法,考察并对比两组对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个组的血流变和抗氧化酶等指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受试组的血流变指标显著改善较为明显,血肿量较低,总有效病例数较高,并发症较少.结论:地黄饮子加减配合桃仁和红花可改善血流变和脑抗氧化能力,弥补了西医西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之不足.

    作者:金许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国学生看《伤寒论》及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境外班学生学习《伤寒论》心得分析,了解到外国学生对于仲景、《伤寒论》书名、成书时代背景、六经辨证、现代运用、方证剂量诸问题,有别于中国学生一般看法.其体现的批判、创新与实践精神值得经典教学借鉴.

    作者:李赛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目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40%乙醇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同时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进一步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CAG脾气虚证大鼠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方法:以170μg/mL的MNNG10mL/kg灌胃,150μg/mL的MNNG溶液给大鼠自由饮用,40%乙醇,2mL/只,每周2次,在此基础上第5周采用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建立CAG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连续10周.每2周随机处死CAG脾气虚证大鼠2只进行光镜观察.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动物胃部病变的进程是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前病变.结论:采用MNNG和40%乙醇灌胃以及破气苦降,饥饱失常和疲劳的方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模型.

    作者:朱萱萱;史淋峰;吴旭彤;王海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规律初探

    目的:初步探寻大肠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对总结出的7组病例数据,并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方中医证型比较.结果:湿热蕴结、瘀毒内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大肠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南方多以湿热蕴结、瘀毒内结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为主.结论:大肠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的临床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邵梅;舒琦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78例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联合治疗组给予泽泻(10g/煎服)+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日.治疗时间6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 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联合应用泽泻治疗后虽然不能增加总的有效率,但是显效的患者数明显增加.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酶学指标,但是改善血脂的效果不如加用泽泻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加用泽泻患者不仅甘油三酯下降较为明显,症状消失率也明显增高,但是两组间的B超诊断图像消失率未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泽泻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这一疗效的提高可能与泽泻的调节血脂代谢有关.

    作者:张晓峰;王立福;白云峰;杨慧银;王仲霞;李丰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升清降糖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升清降糖合剂(简称SQ)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SQ低剂量组、SQ中剂量组、SQ高剂量组.每两周测空腹血糖和体重,于干预后第八周末,各组大鼠麻醉后采集血样,ELISA法测定血清C肽水平,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空腹血糖水平,模型对照组(26.92±3.68)>SQ低剂量组(23.87±2.86)>SQ高剂量组(20.66±2.81)>SQ中剂量组(20.66±2.81)>正常对照组(4.55±0.57),SQ中、高剂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水平,正常对照组(2.27±0.47)>SQ中剂量组(1.76±0.91》 >SQ高剂量组(1.74±0.79》 >SQ低剂量组(1.11±0.36)>模型对照组(0.70±0.62),SQ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病理切片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胞质呈空泡状,部分细胞核固缩;SQ各组大鼠胰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SQ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清C肽水平,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作者:潘晓琼;胡臻;郑超;倪洁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大黄酸组,每组15只.空白组腹腔消毒注射生理盐水(10mg/kg),其余各组腹腔消毒注射IPS( 10mg/kg).治疗组于攻毒前0.5h、攻毒后1h和取血前0.5h给予大黄酸1.4mg·10g-1·d-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同时按比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8h后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心室血0.5mL进行血浆ET检测,取部分肝脏进行免疫组化和生化检测,取肝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黄酸组对小鼠内毒素、TNF -α、IL - 1β、IL - 10、MDA、SOD和肝组织病理炎症等改善优于其他组.结论:大黄酸对小鼠内毒素血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途径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肝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机体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内毒素血症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马超英;彭春荣;耿耘;杨超;涂显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和灰色文献,并配合手工检索所有文献全文,由两位评价者分别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主要对实体瘤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99,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1.48,95% CI l.01 ~2.08,P<0.0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患者生存质量改善:OR=3.48,95% CI 2.17 ~ 5.58,P<0.01(P<0.00001),有显著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①白细胞减少情况OR =0.31,95% CI 0.20~ 0.49,P<0.01(P<0.0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②神经毒性OR=0.49,95% CI 0.30~ 0.81,P<0.01(P=0.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王益;沈敏鹤;林胜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阻肺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SGRQ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SGRQ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传博;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蔡淦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作者:陈明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总结

    阐述了尤昭玲教授临床上结合多种诊疗手段及方法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独特思维和经验;归纳了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尤氏八法”,为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肖彭莹;尤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调摄精神 延缓衰老

    通过多年老年病临床实践及对衰老机理的研究,强调在导致衰老诸因素中,情志与衰老关系为密切,精神调摄是延缓衰老的重要原则.①情志内伤为衰老之因.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气机失调、损伤脏腑、伤及精血、损形伤神,而发生多种疾病.②仁德为养生长寿之道.摄生重视道德修养,道德高尚者长寿是养生思想的高境界.老年人道德修养,要从仁礼、性善、知足、忍让等4个方面进行修养.③虚静少欲为养生调神之要.清心寡欲、虚静养神为调摄精神、延年益寿的重要环节.清心寡欲,即节制名利权欲、节制酒色淫欲、节制财物私欲.虚静养神,即思想清静,调摄精神.④怡情快志为养生延年之法.自得其乐,愉悦心境,有利于气血流通,荣卫通利,脏腑安和,有益健康.宣泄不良情志,包括情志疗法,以情制情;心理疗法,宣泄化解等.⑤四时调神为养生健身之宗.天人合一的养神原则,即四气调神,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取得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以使形体更好地顺应自然.

    作者:李敬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伤寒论》第28条证治探微

    历代注家对《伤寒论》第28条的因机证治分歧较多,主要围绕该证有无表证和方中究竟是去桂还是去芍两个问题进行争论.认为该证无表证;且应当是去桂.而去桂的原因正是因为原文开首“服桂枝汤,或下之”七字所提示的误治过程损耗了人体阴液,体现了仲景重视顾护人体津液的思想,而与“无表证”无关.

    作者:刘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BNP、LVEF、FS、E峰、A峰、E/A和炎症因子CRP、TNF -α、IL -6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房颤患者92例,根据房颤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型,分别比较BNP,LVEF,FS,E峰,A峰、E/A以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 -6在中医证型间的差别.结果:房颤组E峰,E/A低于对照组(P<0.05),CRP、 TNF-α、IL -6高于对照组(P<0.05),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证型间比较显示:心阳不振型房颤LVEF、FS、E峰、E/A低于其他证型(P<0.05);TNF-α、IL -6高于其他证型(P<0.05),BNP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心阳不振型房颤合并心功能减低,且该型房颤炎症反应明显.

    作者:刘强;徐智;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叶绿素铜钠促进再障小鼠骨髓MSC对T细胞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促进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模型组(M)、环孢菌素组(Cs)、叶绿素铜钠小剂量组(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组(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组(G)6组,每组6只,15日后处死,观察各组的骨髓病理,骨髓进行MSC培养,第3代MSC诱导成骨细胞,观察光镜下第2代MSC (F2MSC)、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SC调节植物血凝素(PHA)对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ELISA检测MSC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N、Cs、X、Z、G组的骨髓增生均比M组活跃.各组F2MSC细胞呈长梭形,第3代MSC可被诱导为成骨细胞.N、X、Z、G组的CD+25 FOXP+3明显大于M组(P<0.05).N、Cs、Z组的TGF-β1显著大于M组(P<0.05).结论:叶绿素铜钠能促进AA小鼠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灵聪;蒋慧芳;尹利明;魏克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