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比较

胡通洲;王徐灿

关键词:微创解剖钢板, 加压螺栓, 跟骨内骨折, 疗效
摘要:目的 比较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与传统解剖钢板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解剖钢板螺钉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骨恢复情况,采取AOFAS量表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术后,观察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ohler角与Gissane角分别为(69.9±2.1)mm、(47.9±3.2)mm、(29.2±2.7)mm、(38.5°±2.0°)、(138.5°±4.8°),与自身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评分上升至(94.7±1.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的2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跟骨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技术,可促进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尿道内切开术治疗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球尿道狭窄段内切开术治疗狭窄段>1cm的外伤性球尿道狭窄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狭窄段>1cm的外伤性球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中行球尿道狭窄段尿道切除重建术的27例作为对照组,行球尿道狭窄内切开术的51例作为观察组别,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大尿流率、尿道狭窄复发率、性生活质量和勃起功能.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大尿流率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QOL、SLQQ及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SLQQ、QOL及SLQQ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尿道内切开术结合术后尿道扩张是治疗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的有效术式之一,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勃起功能影响小等优势,但也存在术后复发率高的缺点.

    作者:陈建;潘峰;周共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19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 对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19例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4例先行钻孔引流术,2例先行微创锥颅置管引流术,其他13例直接行骨瓣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回顾分析该19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优缺点. 结果 4例首先采取钻孔引流术的患者中1例治愈,其他3例及2例先行微创锥颅置管引流术的患者,术后均积液复发,再行骨瓣开颅积液清除术后治愈,其他13例直接行骨瓣开颅积液清除术的患者,术后无1例复发. 结论 骨瓣开颅是目前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治疗的较为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凯;宋光太;胡居恒;李剑;詹寒;吴亲科;杨力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的疗效. 方法 回归性分析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本院就诊及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120例急诊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半年,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7.33±7.99)分钟、术中出血量(69.37±10.65)ml、肛门排气时间(23.40±1.83)小时、术后住院时间(6.08±0.82)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3/65)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的总有效率93.8%(61/65)显著高于开腹组80.0%(P<0.05),而两组术后卵巢功能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具有疗效好、术后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温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68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4)和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组(观察组,n=34).对比两组的全麻药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全麻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5、30、45、60分钟的MAP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且较本组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拔管后30分钟的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术中全麻药用量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疼痛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胫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方法.

    作者:严晓娟;莫肖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应用T型锁定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12例,根据AO分型,B型10例,C型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6例.手术前均多次手法复位,仍无法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或是重新移位.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骺损伤,以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分,优10例,良2例. 结论 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满意.

    作者:兰俊;王济纬;周崇斌;张凯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谢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后二次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特征,为其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11例发生二次骨折.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后定期测定髋部singh指数与骨密度,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胶原N末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singh指数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6个月的BGP、OPG及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NTX与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分析,BGP、OPG及BALP水平与骨密度呈直线正相关(R2=0.7914、0.7811、0.7198),NTX与TRACP5b水平与骨密度呈直线负相关(R2=0.7704、0.7914). 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实时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为二次骨折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吕志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的效果

    目的 探究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的效果. 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采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对照组采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情况、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患指皮瓣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皮瓣存活率、皮肤温度、手指外观、出汗、触觉、痛觉、实体感觉及运动功能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两点辨别觉上要优越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拇指组织缺损伴神经损伤利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并髂骨移植修复具有成活率高、两点辨别感觉好等优点,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及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中度烧伤炎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麻醉深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应用于治疗中度烧伤炎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烧伤程度定义为中度,且烧伤至入院收诊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合并烧伤炎症的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12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头孢他啶组和地塞米松组,治疗过程中,头孢他啶组使用头孢他啶进行炎症治疗,地塞米松组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抗炎治疗.治疗过程中均采用针对烧伤的一般治疗处理办法进行治疗,并且常规处理后,应避免烧伤位置受压. 结果 在治疗炎症疗效上两组间比对地塞米松具有疗效优势性,但差异不大,地塞米松对免疫抑制有明显的作用,且能有效增加麻醉深度.头孢他啶不具备免疫抑制和对麻醉深度有影响的作用. 结论 地塞米松在治疗中度烧伤的临床应用上具有优越的抗炎效果和免疫抑制作用,并且有加大麻醉深度的作用.

    作者:瞿巍巍;黄振昭;程楠;唐官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痛风石引起的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痛风石引起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痛风石引起的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的疗效.选取2011年至2014年痛风石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入院治疗的患者,将10例患者用传统开放减压PLIF或TLIF术治疗1例行单纯开窗减压.并分别采用Nakai评分标准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8个月.按Nakai评分标准,其中优3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9%.1例切口感染延长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 结论 痛风石引起的椎管狭窄术后近期效果良好,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吕金柱;朱求亮;徐国荣;颜茂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眼铁质沉着症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眼铁质沉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 方法 对32例眼铁沉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异物存留于眼内15天~20年.手术前佳矫正视力<0.05,0.05~0.3和>0.3者分别为16、12和4眼.常规后径摘出3例,联合小梁切除术2例;经玻璃体的眼内异物摘出27例,其中24例联合晶状体摘除术;经晶状体摘除取异物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例.30例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得到提高,手术后<0.05,0.05~0.3和>0.3者分别为4、7和21只眼,高从术前光感提高至术后1.0.手术后佳矫正视力<0.05者,异物存留于眼内时间均超过5年. 结论 眼铁质沉着症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异物存留于眼内时间过长者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差.

    作者:林丽;谢佳璐;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喉罩全麻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 探讨并评价喉罩全麻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喉罩和导管组,喉罩组在全麻后使用喉罩进行机械通气,导管组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比较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的变化幅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喉罩通气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变化幅度小于采用导管的患者,其血流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两者在麻醉效果方面喉罩组效果略好;导管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咽痛等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大于喉罩组. 结论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采取喉罩全麻方案具有效果好,对患者刺激小,血气和血流指标平稳,安全性较好的特点.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7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8)采用改良小切口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和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较高,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疼痛评分较低,颈部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随访时间相仿[(4.24±0.47)月VS(4.31±0.51)月,P>0.05],随访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切口小、复原快、术后美容性高,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志龙;邬一军;陈健忠;赵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钬激光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钬激光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0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钬激光经皮肾镜碎石组(观察组,n=51)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组(对照组,n=51),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30天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钬激光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各有优势,前者结石清除率更高,但后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国栋;李志江;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TURP联合TUIBN治疗对IPSS、Qmax及PVR的影响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探讨患者手术前、后IPSS、Qmax及PVR等指标变化,从而可为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截选本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65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TURP,32例)与观察组(TURP+TUIBN,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Qmax、QOL及PVR变化,统计两组组织切除量;随访6~12个月,平均为(9.1±2.0)个月;统计两组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Qmax、QOL及PVR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显著;观察组组织切除量平均为(9.89±3.39)g与对照组(9.92±3.42)g比较(t=-0.036,P=0.97);观察组术后发生膀胱颈挛缩率为3.0%(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9%(7/32),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应用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术后膀胱颈挛缩发生,从而保障其安全性,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

    作者:王建锋;孟宏舟;王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后伤口闭合的时机与方法选择

    目的 探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急诊清创后伤口闭合的佳时机与方法.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0例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伤口闭合时间与手术方法,分析创面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30例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成3组: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9例(A组);初期缝合或植皮及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16例(B组);血管、神经及肌腱重建术+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5例(C组).A组患者受伤清创后至切开复位内固定时间为5.4~16.1小时,平均9.8小时;骨折愈合时间5~19周,住院时间6~21周,平均10.3周.B组患者受伤反复清创外固定时间为7~15天,平均10.2天;骨折愈合时间7~26周,平均11.6周.住院时间9~28周,平均15.0周.C组患者受伤至手术外固定时间为2~20天,平均14.0天.骨折愈合时间8~28周,平均13.0周.住院时间10~30周,平均16.8周.创面Ⅰ期愈合23例(76.6%).延期愈合7例(23.3%),延期愈合者按Gustilo分型,ⅢA1例(1/8),ⅢB型2例(2/13),ⅢC型4例(4/9).术后对伤肢恢复功能进行评价,优2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3.3%.3组手术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患者自身条件一期伤口闭合不但会降低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减少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和压力.对于创面污染、软组织损伤严重患者,可以运用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创面清理,采用延期闭合伤口,后选择准确合适的固定愈合方式,以达到佳愈合效果.

    作者:周斌;陈勇杰;唐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和分析其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主要评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时间分别为(26.06±1.02)mm、(90.48±6.22)ml和(39.81±3.90)小时,均低于对照组(63.89±1.21)mm、(123.63±7.41)ml和(44.28±3.87)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0.26±3.84)分钟,长于对照组(97.68±4.29)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70.88±4.91)小时、(43.72±3.82)ml、(2.12±0.31)天和(5.86±0.74天,均低于对照组(81.24±5.06)小时、(86.24±3.70)ml、(3.36±0.29)天和(7.44±0.8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和6个月复发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切口小、术中损伤较轻,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聂桂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成人手术骶管阻滞的麻醉及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成人手术骶管阻滞中的麻醉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本院94例ASA分级Ⅰ~Ⅱ期,无心肺疾患,行择期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7),实验组骶管注入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8μg/ml,对照组骶管注入0.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麻醉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评定镇痛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7.3±1.6分钟要短于对照组的9.2±2.3分钟,实验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7.0±2.5小时长于对照组5.2±1.8小时,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6、24及48小时的VAS评分,术后4小时两组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余时间点,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对血流动力学都基本没有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且两组在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成人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佳,可运用于成人手术麻醉.

    作者:王晓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全程介入心理护理

    总结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全程介入心理护理.护理要点为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及评价,全程介入心理护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调整患者身体机能,详细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术后护理计划,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护及并发症护理,重视康复护理、出院指导及家属宣教工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出院后随访,2组在假体柄松动下沉,非人工股骨头置换相关性死亡方面无差异,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明显由于对照组.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O2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其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尖锐湿疣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CO2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并观察患者主要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后第2、4、6个月复发情况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率为83.87%(52/62),高于对照组75.81%(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45.61±3.50)天,少于对照组(50.38±3.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3/62),高于对照组12.9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为4.84%(3/62),低于对照组14.52%(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2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缩短患者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爱兰;方德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临界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30±5)ml的血肿非手术保守治疗和6~72小时微创穿刺术的方法,分析2种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以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按照病人或家属意愿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微创穿刺组(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近期远期(治疗后3个月)疗效.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穿刺术组具有较大的优势.术后3个月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保守治疗组与6~72小时微创穿刺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脑出血临界体积(30±5)ml的血肿保守治疗与微创穿刺术在远期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结合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笔者认为6~72小时内微创穿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作者:邱华辉;蒋峰;张增辉;张小林;张行泉;王汉盆;陈忠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