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朱富高;李文娟;付涛;张晓恒;黄天桥;纪彩丽
目的:探讨富氢生理盐水鼻腔灌洗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筛选2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先后采用生理盐水及富氢生理盐水灌洗鼻腔,做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研究,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指数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BQL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2种灌洗液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指数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QL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者随访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富氢生理盐水鼻腔灌洗能够缓解中重度AR的临床症状,有望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玲;余少卿;张熙;葛琴;张晓林;王扬;秦马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急性鼻-鼻窦炎(RAR)细菌学特征.方法:29例RAR患者,鼻内镜下获取中鼻道和(或)嗅裂区脓性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9例送检标本中,25例(86.2%)标本检测为阳性,共分离出细菌32株,其中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25株,厌氧菌7株.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厌氧菌以脆弱类杆菌及丙酸杆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5株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中,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88%和92%;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耐药率大于90%(100%、92%和92%);对三代头孢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0%.分离培养出的7株厌氧菌,6株对奥硝唑敏感.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是复发性急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其中大部分细菌对目前常用抗生素耐药.
作者:卫红齐;朱政文;曹忠胜;刘志勇;莫江伟;邢洪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后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桥接抗凝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人工心脏瓣膜术后行CRS内镜手术患者(华法林组)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性别等条件匹配58例未口服华法林的CRS患者作为对照组.华法林组术前72 h停用华法林,采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血栓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年龄、性别、血栓发生率和鼻窦炎复发率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CRS内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避免大量失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刘海鹰;王建宏;李希平;房居高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H)[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以60例OS患者作为实验组,33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MCP-1、SAA水平;应用蒙特利尔量表评分分析MCP-1、SAA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①OS组MCP-1、SAA水平分别为(159.85±21.38)ng/L和(122.64±42.49)ng/L,对照组分别为(135.02±15.31) ng/L和(71.37±10.16)n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OS组蒙特利尔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③OS组蒙特利尔量表评分与MCP-1、SA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OS组患者较对照组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提示OSAHS很可能是认知障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MCP-1、SAA水平增高,认知功能缺陷加重,这提示MCP-1、SAA在OS患者认知障碍发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戈艳蕾;刘聪辉;付爱双;王红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IL-18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不同临床表型和CRS伴鼻息肉(CRSwNP)不同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鼻内镜手术获取1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组织(对照组),10例CRS不伴鼻息肉患者(CRSsNP)的钩突组织,36例CRSwNP患者的息肉组织;通过ELISA法检测CRSwNP中IL-5的表达,对CRSw-NP进行分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18的mRNA和蛋白在不同CRS亚组中的表达.结果:CRSwNP可分为12例IL-5阳性鼻息肉(IL-5+ NP)组和24例IL-5阴性鼻息肉(IL-5-NP)组.IL-18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CRSsNP、IL-5+ NP和IL-5-NP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1或P<0.05),但在IL-5+ NP和IL-5-NP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鼻黏膜中可见IL-18存在,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结论:CRSwNP可分为IL-5+ NP和IL-5-NP两种主要的亚型.IL-18在CRSsNP、IL-5+NP组和IL-5-NP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表明IL-18与CRS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鼻息肉中表达的IL-18不受炎症反应类型的影响.正常鼻黏膜中可能存在的IL-18与IL-18结合蛋白的平衡为研究和治疗CRS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刘若无;杜进涛;刘亚峰;刘世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三角肌皮瓣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后的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用胸三角半岛及岛状皮瓣修复5例放疗后颈部软组织缺损.结果:5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患者供区切口缝合处有渗出;1例发生切口裂开,但后期肩部制动,创面重新减张缝合后愈合;1例患者对侧颈部皮肤及软组织发生坏死,再次用对侧胸三角肌皮瓣修复后愈合;1例患者行皮瓣修复后无任何并发症,愈合良好.结论:以先易后难、就近取材的原则选用胸三角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娜;姜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中耳积液为主要表现,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1],针对上述病因,常使用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激光打孔、鼓膜置管等方式,均各有利弊.我们采用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术治疗成人SOM,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昭迪;李占珍;李金海;安庆华;孙书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喉癌的发病率位居头颈部肿瘤第2位,在我国占全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近50%[1],仍然是上呼吸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喉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吸烟、饮酒以及HPV感染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咽喉反流(laryngopharygeal reflux,LPR)也是喉癌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食管黏膜相比,咽喉部黏膜对反流的消化液更加敏感.Copper等[2]研究证实LPR参与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病,24 h pH监测显示83%的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存在LPR.当包含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就可以对声带黏膜的上皮产生慢性刺激,继而引起角化、不典型增生以及癌变.胃蛋白酶现已被认为是LPR敏感且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它可以诱导细胞损伤、炎症和肿瘤发生.胃蛋白酶在喉癌发病中的作用已逐渐得到证实,且其相关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作者:刘泽阳;许洪波;郭伟;尹高菲;陈晓红;黄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耳甲腔成形术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13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耳甲腔成形术,其中实验组70例患者采用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覆于术腔表面,对照组63例未采用,对2组疗效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完全上皮化时间28.5d,干耳时间为27.15 d,对照组术后完全上皮化时间60.75 d,干耳时间为44.35 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有利于开放性乳突根治术后术腔的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及肉芽的发生,缩短上皮化时间,加快干耳.
作者:曹琳;朱富高;李文娟;付涛;张晓恒;黄天桥;纪彩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继发颈深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敏感药物,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07-01-2017-06取130例CPSF继发感染后的脓液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8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08株(阳性率67.7%),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数的56.5%,革兰阴性菌占43.5%;低龄患者(≤14岁)多为草绿色链球菌(22.2%)、金黄色葡萄球菌(17.7%);大龄患者(>14岁)多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5.7%)、流感嗜血杆菌(12.0%).分离的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都保持着较低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等100%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100%敏感.结论:CPSF继发颈深部感染的致病菌多为上呼吸道菌群,对包括β-内酰胺类在内的广谱抗生素保持较高的敏感率.
作者:梁璐;陈柳勤;陈良嗣;张贝;黄舒玲;宫喜翔;张思毅;罗小宁;谢景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耳后注射甲强龙作为补救方案在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筛选治疗2个疗程(14 d)后无效的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45例,其中包括后续常规治疗25例及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20例,比较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在250、500、1000、2000、4000、8000 Hz各频率,常规治疗组听力提高值依次为(6.30±5.00)dB HL,(3.80±5.52)dB HL,(5.35±5.50) dB HL,(15.60±11.84)dB HL,(19.60±13.46)dB HL,(15.40±12.90)dB HL,耳后注射组听力提高值依次为(5.35±6.22)dB HL,(2.50±3.00)dB HL,(4.65±6.60) dBHL,(23.75±10.75)dB HL,(25.75±11.73)dBHL,(30.50±14.50)dBHL.在2 000~8 000 Hz常规治疗组和耳后注射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4%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5,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作为补救方案治疗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安全有效,可提高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天宇;尚小领;谢亚学;林彦涛;张青俊;李栋;辛运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并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裸鼠前腋皮下成瘤,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二甲双胍组(Met组)和二甲双胍+DM-SO组(Met+DM组).连续观察3周,每周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Ki-67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Con组肿瘤增长迅速,Met组与Con组相比肿瘤体积增长缓慢,抑瘤效果明显(P<0.05),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CNA蛋白和CyclinD1蛋白表达减少,Ki-67增殖指数降低,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5).Met组与Met+DM组相比两者在肿瘤体积、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增殖活性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二甲双胍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凋亡方式实现的.
作者:董丽儒;王欣;胡琨;杨虎;李双;熊艳杰;李敏;唐慧;刘爱东;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人OSAH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PSG确诊的OSAHS患者107例为观察组,按照AHI分为重、中、轻3组;以无OSAHS的健康人50 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入组者血清IGF-1;30例获得随访的重度患者进行手术及CPAP治疗3个月及半年后复测IGF-1、PSG.结果:①随着OSAHS病情加重,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逐渐下降(F=37.732,P<0.01),其中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其他组相互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1).②OSAHS患者血清IGF-1水平和BMI、年龄无关联(P>0.05),与LSaO2呈负相关,与AHI呈正相关(P<0.01).③30例重度患者经CPAP+手术方案治疗3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46.56±3.74)μg/L]较治疗前[(42.79±4.87)μg/L]稍有上升(P<0.01).治疗半年后血清IGF-1水平[(56.61±5.46) μg/L]明显上升(P<0.01);AHI水平(18.72±7.36)较治疗前(48.77±10.51)明显下降,LSaO2[(87.42±8.61)%]较前[(68.33±10.24)%]上升(P<0.01).结论:OSAHS患者血清IGF-1水平下降,可能与并发胰岛素抵抗有关;手术联合半年以上的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AHI,并改善LSaO2及血清IGF-1的水平;可采取血清IGF-1水平监测对疗效进行评估.
作者:谢楚波;黄雪琼;吴平;罗昰;何剑;曾俊丰;汪玮;唐瑶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规律.方法:将301例PT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侧颈部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侧颈部淋巴结跳跃转移组和阴性组.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侧颈部淋巴结状态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灶>2 cm、腺叶多发、多灶、突破被膜、B超血流信号、钙化点、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癌组织内沙砾体、主要癌灶位于腺体峡部及上极、气管前/旁淋巴结阳性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癌灶>2 cm、癌灶总直径>2 cm、B超可见钙化点、癌组织内沙砾体、主要癌灶位于腺叶上极、中极与淋巴结跳跃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腺叶多发、多灶、癌组织内沙砾体、上极和中极癌灶是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乔雷;董朝;张楠;马斌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3个月后治疗不愈转为慢性,可以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及鼓室硬化致听力损坏.本研究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BET)联合鼓膜切开置管及单纯鼓膜切开置管2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SOM,并比较分析二者复发率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鹏;郭亿莲;卢标清;周小军;张志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IgE水平因素,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749例症状符合AR的患者进行体外血IgE检测,按年龄分成5组,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血清过敏原分布及主要过敏原IgE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首要变应原为屋尘螨或粉尘螨,各年龄组屋尘螨或粉尘螨变应原亦处于首位,榆树、真菌、猫毛/狗毛、蟑螂、豚草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7~14岁组、15~35岁组食入性变应原排序分布与总体一致,≤6岁组前三位依次为芒果菠萝、牛羊肉、虾蟹,36~60岁组、61~65岁组芒果菠萝和牛奶并列第1位,鸡蛋第2位,牛羊肉第3位,芒果菠萝、牛羊肉、蟹和坚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蟑螂作为反应原IgE水平受到患者的过敏史及家中养殖花草和饲养动物的影响.真菌作为反应原IgE水平受到患者性别、过敏史及家中饲养动物和家具更新的影响.艾蒿作为反应原IgE水平受到过敏史和哮喘史的影响.花生作为反应原IgE水平受到年龄和过敏史的影响.鸡蛋作为反应原IgE水平受到饮食过敏史,家中养殖花草和饲养动物的影响.蟹作为反应原IgE水平受到过敏史和家中饲养动物的影响.结论:AR各年龄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屋尘螨或粉尘螨,食入性变应原各年龄组有所不同,为避免食入性过敏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变应原IgE水平影响因素不同为患者日后除避免接触过敏原,每一种危险因素成为患者的防控重点,为AR患者的防治提供较大帮助.
作者:褚彦玲;阎艾慧;邰旭辉;姜学钧;惠莲;姜菲菲;胡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9岁.因渐进性出现的夜间睡眠打鼾7年,加重伴睡眠憋醒半年就诊.查体:咽腔狭窄,双侧扁桃体Ⅱ度,表面光滑.鼻咽部CT:鼻咽部软组织影(图1);鼻咽部MRI:鼻咽顶壁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大小约1.73 cm×1.83 cm×0.96 cm,边界光整(图2),考虑鼻咽部囊肿可能.鼻咽喉镜检查:鼻咽顶壁新生物,其表面光滑,圆枕光滑,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可见(图3).
作者:刘玉彪;安云芳;李超;尚丽芳;赵长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鼻内镜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对术后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的疗效.方法:对87例术后复发AFRS患者进行以鼻内镜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患者术后1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鼻内镜随访患者Lund-Kennedy评分低于术前(P<0.05),42例病情完全控制(48.28%),37例病情部分控制(42.53%),有效率达90.81%.结论:以鼻内镜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对术后复发AFRS有良好的疗效,术后复发AFRS的治疗除手术彻底开放鼻窦和清除真菌外,还应重视消除炎症反应.
作者:周明辉;赵玉林;张玉杰;张世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开放式乳突再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术中发现、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式乳突再根治+鼓室成形术.结果:术中见窦脑膜角开放不彻底26例,乳突腔气房残留36例(乳突尖气房残留9例),天盖病灶残留8例,上鼓室前隐窝开放不全13例,后鼓室开放不全23例,面神经嵴过高25例,面后气房及迷路气房残留5例,圆窗处肉芽3例,咽鼓管功能不良5例,外耳道口狭窄32例.42例患者于开放式乳突再根治术后3个月、半年、1年随访均获得干耳.结论:窦脑膜角、乳突气房开放不彻底,上鼓室前隐窝开放不全,后鼓室内病变清理不彻底,面神经嵴过高,外耳道口狭窄均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可能原因;面后气房及迷路气房由于位置隐蔽难以清除干净,术后换药未及时清理术腔也是导致术后不干耳的潜在原因.
作者:高芬琦;王林娥;龚树生;王振晓;梁文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避免漏诊与误诊.方法:对11例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初诊症状与体征、迟发性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眩晕为首次发作者5例,反复发作者6例;眩晕发作由劳累诱发者3例,无明显诱因者8例.除1例患者不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外,余均伴有1个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初诊前庭神经炎4例,梅尼埃病1例,后循环缺血1例,原因不明5例.无神经定位体征7例,出现迟发性神经定位体征4例.经脑部MRI检查确诊为急性小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与脑干梗死1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或致残病例.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容易误诊为周围性眩晕,遇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眩晕患者时,需及时进行颅脑MRI及DWI等检查以排除后循环梗死的存在,及时诊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陈元星;孙勍;石丽亚;王恩彤;彭新;王宁;任成龙;单希征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