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杨晓红;赵诚鼐
目的:探讨犬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在裸鼠皮下成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ADSCs,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珊瑚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DIO染色后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细胞材料复合物植于8只裸鼠右侧背部皮下作为实验组,在左侧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珊瑚支架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移植后第4、8周取材,HE染色,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为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外观,与材料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可见细胞贴附于材料表面及孔隙内生长.HE染色显示,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组织形成;8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形成增加.图像分析显示,两个时间点实验组成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8周成骨量高于第4周,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可以在裸鼠皮下形成骨样组织.
作者:沈海刚;李晔;刘波;袁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原因.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中医药学向中药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葛姗姗;朱英;李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从中风高危因素的发生和中医证候学研究,中风的临床证候学研究以及历代治疗学研究等角度论证从痰论证中风的重要性,认为从痰论治中风,注重痰浊的致病作用,更符合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治痰治疗中风应引起重视.
作者:沈王明;李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Rb1及其联合使用对树突状细胞系DC2.4吞噬抗原和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DC2.4细胞,分别加入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g1、Rb1及Rg1+ Rb1孵育24h后,分别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卵白蛋白(FITC-OVA),流式细胞仪检测DC2.4细胞吞噬卵白蛋白抗原的情况;体外培养DC2.4细胞,分别加入LPS和不同剂量人参皂苷孵育24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g1、Rb1、Rg1+ Rb1在一定浓度可促进DC2.4细胞抗原吞噬的能力;三者均抑制CD40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g1、Rb1可通过影响DCs的抗原吞噬功能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Rg1、Rb1联合使用与单独应用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殷胜骏;彭桂英;顾立刚;韩涛;周英武;万巧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以化痰散瘀为核心,综合脏腑调理的开郁散结颗粒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0例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2∶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由患者根据第一感觉填写SF-36调查问卷,入组时、治疗4周、8周和停药8周后各填写1次,比较两组患者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4周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总评分两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活力评价方面治疗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方面,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②治疗8周后,除活力评价外,各方面及总分两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活力评价方面治疗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③停药8周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及总分组内均有统计学差异.④治疗和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开郁散结颗粒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有改善,其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方面起效时间早,改善明显.
作者:宋爱莉;李静蔚;时光喜;陈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SGM)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并研究SGM的给药时机和是否有超前镇痛作用.方法:所有大鼠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来分别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假手术组、CCI组和空白组,BN组和BS组,于术前7天开始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或SGM120mg/kg,每天2次,直至手术当天结束;AN组、AS组为后给药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直至术后第7天;BAN组和BAS组术前7天前开始直至术后第7天.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3、7天分别测定MWT和TWL.结果:和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CCI组术后MWT及TWL明显下降(P<0.01).BS、AS和BAS组与各生理盐水组相比,MWT和TWL在术后1、3和7天均明显增加(P<0.01).BS组和AS组相比,术后第1天的MWT和TWL均明显增加(P<0.01),但到术后第7天,AS组的MWT和TWL均高于BS组(P<0.01),BAS组和AS组相比,术后第1天的MWT和TWL均明显增加(P<0.01),但到术后第7天,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CCI大鼠从术后1天形成稳定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SGM能抑制CCI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作用,术前给予SGM对NP有超前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并能持续数天.和术后用药相比,术前后给药组镇痛作用出现更快.
作者:张娟;郑晖;郭小文;王海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冠脉康有效部位群中指纹图谱共有峰与处方药材有效部位及药效的相关性,探讨冠脉康有效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冠脉康制剂中53个色谱峰的校对峰面积为自变量,以各提取物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有效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53个色谱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发现有12个化学成分与冠脉康抗缺血作用密切相关.结论:初步提示有12个化学组分可能是冠脉康抗缺血的药效物质基础,处方中各药材在抗缺血作用中均有贡献.
作者:邹桂欣;吴雅崑;尤献民;杜佳林;王光函;李显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卧寐异常是指病理状态下的睡眠,是睡眠疾病的特征表现.通过中医“五神”理论剖析了卧寐异常的发病机制为五神失调,根据五神病理变化的层次性和不同组合,总结出卧寐异常的不同病证特点.
作者:滕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胚胎期给药,探讨补肾方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胎鼠己糖激酶(HK)、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方法:模型组用酒精给孕鼠灌胃导致IUGR模型,各补肾组分别在造模同时予补肾方灌胃,其他组予补气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灌胃,检测各组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结果:IUGR胎鼠HK、GDH活性明显降低(P<0.05);补肾阴方、补血方对IUGR胎鼠HK活性降低均有明显恢复作用(P<0.05);补肾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均能不同程度恢复IUGR胎鼠GDH活性(P <0.01,P<0.01,P<0.05,P<0.05).结论:改善IUGR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可能是补肾方治疗IUGR机理之一,可作为中医“肾主生殖发育、肾为先天之本”和“补母益子”论的依据.
作者:许凯霞;王永辉;杨向竹;牛欣;刘亚明;冯前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益气软坚散结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心肌TRα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T4组、益气软坚散结组(自拟芪贝复元饮)4组,每组30只.(2)正常组:普通饲料,双蒸水;模型组:低碘饲料,双蒸水.(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血清总T3(TT3),总T4(TT4).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心肌TRα1nRNA的表达.砷铈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心肌形态.心电图机记录大鼠心电变化.结果:56天时予处理因素的L-T4组和芪贝复元饮组大鼠血清TT3值均升高(P<0.01),二组之间比较无差异;血清TT4值均升高(P<0.001),二组之间比较无差异;TSH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较L-T4组血清TSH值降低明显.心电图描记发现芪贝复元饮组与L-r4组比较有差异(P<0.05),心率及低电压表现有恢复;芪贝复元饮组心肌TRα1 mRNA的表达较L-T4组高0.81倍(P<0.05);心肌细胞形态观察发现芪贝复元饮组较L-T4组恢复的明显.结论:与L-T4比较益气软坚散结法能使甲减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其作用机制与TRα1mRNA在心肌细胞上的表达有关.
作者:梅兰;高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麻黄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症,是辛温解表中发汗作用强的,害怕使用.结合历代本草、方书中对麻黄功用的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的作用远远超出目前中药学教科书所记载的“发汗、平喘宣肺、通阳利水”功效,还具有较强的“温通阳气”作用,可以温通阳气,调和血脉,起到温阳通络止痛、止遗、止痒等作用.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探悉麻黄在临床的功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善用麻黄辛温走散之性,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利平;孙志高;王发渭;段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骨宁酊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大连依利特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73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浓度在0.095~1.5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70,n=6),加样回收率在96.94%~100.01%范围内,RSI≤0.94%(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丽杰;马满玲;刘世萍;郭美华;张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宫腔给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灌肠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照2:1比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输卵管再通术(fallopian tuberecanalization,FTR)联合中医内外合治.对照组采用FTR和常规西药治疗.术后随访1-2年,记录受孕情况或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分别如下,输卵管术后通畅率82.02%、64.29%;闭塞率17.98%、35.71%;再闭塞率12.66%、31.58%;宫内妊娠15(27.78%)例、4(16.67%)例;输卵管妊娠1(1.85%)例、3(12.5%)例;术后半年仍保持通畅或通畅度有改善的输卵管共计68(76.40%)条、18(42.86%)条.两组输卵管通畅度比较有显著差异(Z=-3.186,P=0.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宫腔给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灌肠可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术后的疗效,降低输卵管再粘连率,为受孕提供可能.
作者:鲁琳;许丽绵;严英;李海凤;谷风;林宜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中医药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排除和诊断标准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和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各项指标和腹内压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综合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常规监测与中医药联合防治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秀娟;张庚;李玉花;孟建标;季春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糠秕孢子茵作为人体皮肤寄生之正常菌群,是花斑癣及糠秕马拉色茵性毛囊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结果与中医银屑病“虫毒论”不谋而合.将“虫毒论”作为银屑病发病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临床到理论,系统论述了“虫毒”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其渊源及内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糠秕孢子茵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作者:郭健;杨晓红;赵诚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经发酵炮制后对小鼠抗应激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试验、低温冷冻试验、负重游泳试验及耐高温试验等实验方法,以小鼠存活时间为指标,开展刺五加经发酵炮制后对小鼠在冷、热、疲劳、缺氧等应激环境下的生存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刺五加组比较刺五加发酵组可延长缺氧存活时间、低温存活时间、高温存活时间及游泳持续时间,其中延长游泳持续时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存活时间、低温存活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温存活时间虽有延长但无统计意义.结论:刺五加经发酵炮制后可延长小鼠在冷、热、疲劳、缺氧等应激环境下的生存时间.
作者:白海玉;张树明;王伟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大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4例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经胃管鼻饲,对照组32例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IL-6、IL-8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PaO2/FiO2、PaO2指数第3天开始上升(P<0.05或P<0.01),7天后明显改善(P<0.01);血液中IL-6、IL-8浓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应急性溃疡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大黄可以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应急性溃疡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以作为临床救治ARDS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冯锦;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在3.28~82.0μg·mL-1(r =0.9998)、次乌头碱在3.2~80.0μg·mL-1(r =0.9998)和新乌头碱在3.2~80.0μg·mL-(r =0.999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回收率分别为99.2%(RSD =0.58%)、101.1%(RSD =0.89%)和99.6%(RSD=0.35%).结果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灵敏,可用于五味麝香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俏军;王彬辉;陈苹苹;章文红;张晓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通过对薄荷在近几年国内外化学研究、药理作用方面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薄荷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沈梅芳;李小萌;单琪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香薷防感喷雾剂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7nm.结果:连翘苷的线性范围为0.07~2.24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为1.70%(n=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香薷防感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巧凤;郝云云;戴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