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狮驮;匡调元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和PC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胃黏膜癌病变模型,采用TRAP-ELISA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端粒酶活性,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低剂量乌梅丸组(简称低剂量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数少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乌梅丸组(简称高剂量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数少于低剂量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端粒酶活性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端粒酶活性低于低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模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低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梅丸能抑制端粒酶活性和PCNA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乌梅丸干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勇;黄伶;钱红花;杨雪飞;叶知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临床有效案例,探讨各常见恶性肿瘤病机要素及病机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数据挖掘(data minimg)的技术手段,采用频数法探讨恶性肿瘤总体及各常见恶性肿瘤病机要素;采用因子分析法,以总体病机要素及各病种中病机要素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总体及各类恶性肿瘤中病机要素的常见组合.结果:病机要素有虚、实两个方面,常见的实性病机要素主要是癌毒与瘀、痰、热、湿、风等互结所形成的复合病邪,其中以癌毒与瘀互结致病为常见;各类恶性肿瘤均是多个病机要素复合致病.结论:癌毒在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中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海波;吴勉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前虽未见骨碎补总黄酮直接作用于OPG/RANKL/RANK轴系统的研究报告,关于骨碎补总黄酮的多项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其检验指标与OPG/RANLL/RANK轴系统互为联系,进而提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会影响OPG/RANKL/RANK轴系统的表达,本文现将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刘钟;郭梁;吴亚东;魏杰;史晓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的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起到积极的逆转作用,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方面就运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魏杰;史晓林;何伟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双参克癃方抗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给去势大鼠每日皮下注射丙酸睾酮的方法制造前列腺增生模型,通过测定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含量变化,并通过对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增生程度评分、计算上皮细胞高度及腺腔皱褶指数来评价药效.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克癃方水提醇沉液可显著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以及血清酸性磷酸酶含量(P<0.01),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的增殖,并降低大鼠腺体上皮细胞高度及腺腔皱褶指数(P<0.01).结论:双参克癃方水提醇沉样液对前列腺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黄维洁;戚虎昶;徐锦龙;张如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对不同产地了哥王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并进行比较.方法:样品制备后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放置6 min后.加10%硝酸铝溶液1 mL,放置6 min后,加4%氢氧化钠溶液10mL,15min后,甲醇定容至刺度线,摇匀,在波长λ=510nm下测定吸光度,以芦丁做对照.结果:江西、广西、湖南3个产地的了哥王药材中的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2.19%、2.52%、1.72%,广西产4批药材中含量相差较小.结论:可见不同产地,因不同的生长环境、温度、温度等因素对了哥王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
作者:熊友香;尤志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丹酚酸胶囊对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2周每日给予Beagle犬25mg·kg-1、50mg·kg-1、100mg·kg-1丹酚酸胶囊后,观察二步法结扎冠状动脉致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心率(HR)、血压(MAP)、心肌血流量(MBF)和冠脉阻力(CVR)的变化,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给予高、中、低剂量丹酚酸胶囊组可明显降低HR、CVR、CK-MB和MDA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MBF、SOD活性和GSH-PX活性(P<0.05,P<0.01),对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丹酚酸胶囊可有效降低Beagle犬急性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对犬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柴建国;陈民利;张善飞;潘永明;陈亮;徐剑钦;应华忠;朱科燕;叶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优选新风胶囊的佳水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风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影响新风胶囊提取的显著因素是加水量.结论:新风胶囊佳提取工艺为A3B2C1,即浸泡时间0.5h;加水量8倍,6倍,6倍;提取时间2.0h,1.5h,1.5h.
作者:刘健;夏伦祝;孟楣;王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从思维方法的角度促进温病学的学习和发展,整理了明清时期有关温病学病因与发病理论的文献,发现类比法在温病学病因与发病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强的认识功能,这有效的帮助温病学脱离伤寒体系而自成一系.
作者:艾碧琛;赵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柿叶提取物对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柿叶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备高血糖大鼠模型,葡萄耱氧化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并通过对肝脏组织匀浆糖原含量生化测定和肝脏组织糖原染色及病理评分来初步评价药物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柿叶提取物组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P<0.01),明显增加肝糖原含量(P<0.01),增高糖原染色评分.结论:柿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能增加肝糖原的含量.
作者:徐锦龙;王一奇;徐佳丽;张如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型大鼠胃内残留量,血浆胃动素(MTL)、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夹尾激怒法制作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吗丁啉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胃痛消痞方高、中、低剂量组、吗叮啉,每日2次灌胃,持续14天,测定各组大鼠胃内残留量及MTL、NO的含量.结果:胃痛消痞方能减少胃内残留量(P<0.05),中剂量组疗效优于高、低剂量组(P<0.05).胃痛消痞方高、中剂量组提高MTL的水平,各剂量组均降低NO的水平(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能提高MTL的水平及降低NO的分泌,减少胃残留量.
作者:方银玲;陈苏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康复显示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工艺、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各种原因,造成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近年并非少见.就临床中所遇见及文献报道的、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进行安全性思考及对策探讨,以引起重视,避免事故发生.
作者:洪育萍;谌剑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1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2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1 FM上肢评分、FM下肢评分及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仅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合针刺者效果更好.
作者:卢君艳;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蒋松鹤;叶天申;陈传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天胡荽有效部位HS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复制猪血清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γ干扰素组,HS高剂量组(1.5g/Kg)与低剂量组(0.5g/Kg),观察HS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羟脯氨酸(Hyp)的含量以及对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HS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Hyp水平;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HS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都有一定改善.结论:Hs具有良好的抗免疫型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郑燕一;彭震宇;李娜;张如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养血清脑颗粒与单纯西医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g,日3次口服.治疗14天、30天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急性期死亡率、再出血比率.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I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1)观察组14天内死亡10例(18.5%),对照组死亡11例(20.4%),组间比较χ2=0.05,P=0.81;(2)观察组和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是9.26%(5/54)和7.41%(4/54),χ2=0.12,P=0.73;(3)两组治疗前C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天和30天CNIS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分别P<0.01和P<0.05;(4)30天存活患者ADL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0.310,P=0.036.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促进血肿吸收.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更利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作者:施婵宏;吴亦;王欣;王兰青;骆杭丽;楼美珍;何冬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筛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椒目油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椒目中α-亚麻酸的含量和椒目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椒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两因素对综合评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分离釜Ⅰ温度、分离釜Ⅱ温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分离釜Ⅰ温度35℃,分离釜Ⅱ温度30℃.结论:优化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许家鸾;蒋剑平;陈琳;骆仙芳;宋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从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综述了民间药鹅绒藤的研究进展.目前已从鹅绒藤中分离的主要成分有蛋白酶、黄酮苷、萜酯及有机酸等.鹅绒藤在对心肌、免疫功能、抗惊厥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抗病毒等确切疗效.
作者:马艳;周凤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平滑肌收缩性及肌球蛋白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离体小肠及胃平滑肌条为研究模型,首先考察槲皮素在高钙、低钙及正常克氏液环境中对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然后在正常克氏液中分别观察槲皮素对新斯的明、乙酰胆碱及阿托品存在下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用孔雀绿法测定槲皮素对肌球蛋白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高钙、正常钙及低钙不同条件下,槲皮素在4~64μmol/L范围内均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肠、胃平滑肌收缩;槲皮素(32 μmol/L)拮抗新斯的明、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作用(P<0.01),且相加性协同阿托品引起的抑制收缩作用(P<0.01);槲皮素(25μmol/L)对不同磷酸化程度的肌球蛋白的Mg2+ -ATPase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槲皮素对胃、肠平滑肌收缩性及平滑肌肌球蛋白的Mg2+ -ATPase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徐志立;刘守义;李云兴;陶小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电针抗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HSP70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组,经免疫组化(SABC法)、He染色、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组织学损伤分级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较对照组HSP70阳性细胞数多,组织学损伤分级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的表达,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与HSP70蛋白增加有关,为临床针刺治疗脑缺血痰病提供又一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伟;闫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儿童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TLC法对处方中荆芥、桔梗、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利用HPLC法对方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法检出荆芥、桔梗、甘草,HPLC法测黄芩苷含量稳定可靠.结论:本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对儿童抗感颗粒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张凤琴;龚伟;曲雷鸣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