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蒋平;谭映霞;于永洋;潘忠良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以降逆和胃方治疗,奥美拉唑为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24h食管pH监测情况、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降逆和胃方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作者:叶蔚;王小奇;刘庆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和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疏血通和舒血宁治疗15天,对照组用舒血宁治疗15天.两组常规治疗如调整血压、血糖、颅内压及营养脑细胞等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81.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SSS评分、血液流变学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ACI安全有效.
作者:魏亚芬;殷萍;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草木犀的正丁醇提取物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LPS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药物干预时胞质被染为棕色,NF-κB多分布在胞质未被激活;仅有LPS干预时,胞核被染为棕色,NF-κB集中分布在细胞核表达增强.药物提取物干预后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型关系;Westem blo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HO-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草木犀的正丁醇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同时促进HO-1的释放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庞然;张淑玲;赵雷;刘双林;董继华;陶君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8例(103膝)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4周,经过6~40个月的随访,平均13.2月,结果优52人67膝、良16人23膝、中7人10膝、差3人3膝,总优良率为87.38%.结论: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童培建;何帮剑;金红婷;马镇川;肖鲁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UA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加用自拟中药方荆保心通络汤,观察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心通络汤能够更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缓解临床症状,对血脂及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作者:周玉文;张志娟;李淑芹;吴佐玉;杨玉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临床运用谭敬书升麻解毒汤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特点的总结,分析其诊断经验及升麻解毒汤治病的体会.结果及结论:全面分析儿童症状结合鼻窦影像学检查可避免误诊,升麻解毒汤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效验方.
作者:周小军;李凡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为指标,以黄酒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优选出的酒当归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0%,闷润1h,140℃炒制15min.结论:优选出的酒当归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当归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滕菲;张学兰;张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中药的现代化和世界对中药认识的加深,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问题便突出地表现出来.从中药说明书所存在的问题和翻译策略方面对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作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作者:罗海燕;施蕴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丹参脂溶性组分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II A、隐丹参酮、丹参酮I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IE法,以乙腈一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线性范围内3个组分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103%.所有化合物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3%,并建立了山东丹参脂溶性组分的HPLC标准指纹图谱.结论:该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同时分析丹参中的3个不同化合物,可为山东产丹参脂溶性组分指纹图谱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立萍;周凤琴;郭庆梅;冉蓉;刘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赤芍对血管内膜损伤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NADPH Oxidase)亚单位p22pho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lowes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给予赤芍提取物.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原位杂交及RT-PCR检测NADPH Oxidase P22Phox mRNA表达.结果:赤芍可显著减低NADPH Oxidase P22Phox mRNA表达,并减轻内膜增殖程度.结论:赤芍抑制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NADPH Oxidase P22Phox mRNA表达及内膜增殖程度可能与赤芍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作者:朱慧民;吕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山东GAP基地产虎掌南星药材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限度.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水分测定法(烘干法)和灰分测定法.结果: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中水分含量稍有差异;各样品间总灰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菏泽栽培品和曲阜野生品含量较高;酸不溶灰分含量甚微.结论:初步提出了山东产虎掌南星中水分和总灰分的含量限度.
作者:孙稚颖;周凤琴;石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变化的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方法:以证候所包含的主要症状进行组内分组,以症状的合计作为证候,运用等级分组资料的H检验(Kruskal and wallis法).结果:创造性地运用了现有的统计方法,为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探索出一条新路.结论:强调症状变化程度应作为等级资料,划分为加重、无明显变化、减轻、消失,4个等级,并给出了界定标准.提出了干预措施是否针对主要症状的问题,用以区分和检验干预措施是主要治疗还是辅助治疗,使基于症状变化的中医证候(和疾病)的疗效评价趋于客观化.
作者:王志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MMP-2mRNA表达探讨开窍通腑汤的神经保护及神经功能重塑作用,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h再灌注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MCAO后不同时间点各组MMP-2mRNA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结果:开窍通腑汤可通过降低MMP-2的含量,减轻缺血时基底膜的降解,从而维护BBB的完整性.从而达到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作者:刘树权;关欣;李檀;孟宪生;金岩;池明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得气,是针刺过程的一个独特现象.长期以来,针刺得气的描述多为一种主观化的感觉描述.关于得气实质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方面.针刺得气可以定义为针刺干预人体经络后经过脑的整合时在脑部区域的针刺反应.进一步指出应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和模式识别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开展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
作者:黄泳;夏冒李;陈俊琦;杨君军;唐纯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对本溪地产的生晒参、红参、林下参,建立可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g1、Re、Rf、Rb1、Re、Rb2和Rd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三者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人参皂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50%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结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不同种类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结论:生晒参、红参、林下参之间多数成分上有差异.
作者:荆淑芹;姜海平;刘凤云;窦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甲法针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以完全弗氏佐剂关节局部注射造成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纳甲法针刺组,分别处理后测定各组血清皮质醇、大鼠关节肿以及病理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纳甲法针刺组血清皮质醇升高,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与正常组对比无差异(P>O.05).治疗后纳甲法针刺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和病理改变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纳甲法针刺对其关节肿胀情况和病理方面有明显改善且可能与调节血清皮质醇含量有关,其针刺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生物节律等时间因素有关.
作者:孙云廷;王淑玲;李琳;姜学连;魏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伤寒论>除了在少阴病篇有甘草汤、桔梗汤等专门治疗咽部疾病的专方之外,其他各篇均未单独对咽部疾病进行论述,通过对太阳病篇中涉及到咽部干燥症的条文的详细解读,来揭示其隐藏的关于咽干症的一系列治则和治法.
作者:郭强中;李云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前,中药资源面临着需求量增加、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可持续发展困难的危机,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宋丽艳;谷建梅;刘秀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药在知识的体系和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医药既是知识的源泉,有待编码;又是知识的未来,引导超越.正确把握中医药的发展,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中医药由远古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吕乃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孙思邈作为伤寒八大家之一,其对伤寒学说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为伤寒学说能够流传于世作出巨大贡献;②首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③发展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方法;④奠定三方为纲的基础;⑤发展了儿科伤寒和妇科伤寒;⑥遵仲师制方之法,在实践中发展经方.
作者:巫大平;蔡彦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