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丽;方肇勤;侯俐;潘志强;刘小美
心理的本体是元神和个人模式的整体,中医心理学的研究不能离开本体研究.个人模式是社会和教育背景的结果.中医心理学结合生物学和现代心理学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
作者:毕京峰;刘家强;王米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展示了近些年来托里消毒散的研究进展,分门别类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文献除继续深入研究普通疮疡,还对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交、原发性肝癌、肝脓疡等病作了治疗上的探索,研究方法也日趋深入、科学.
作者:郝福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根据多年中医证候学和亚健康研究基础,基于预防监测网络,以流行病学研究为基本方法,遴选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基础较好的亚健康监测与研究单元,研究面向社区人群健康状态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其标准,对推进亚健康研究和相关干预手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巧兰;辛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2007年4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倍他乐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与知柏地黄丸,各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2.7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1.1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论是血压改善情况,还是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故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雪平;高艳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O、SOD、GSH-Px、MDA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DS-201)、硒+DS-201组.分别检测血浆中SOD、GSH-Px活力和NO、CK、LDH、MDA含量.结果: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硒+DS-201纽与DS-201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硒+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GSH-Px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P<0.01)、DS-201组(P<0.05)及假手术组(P<0.05)相比,血浆GSH-Px活力均显著升高.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提高血浆SOD、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卉;张中林;马越娇;李屹;宋天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介绍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齐月;于世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脾益气中药对脾虚哮喘大鼠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补脾益气法对模型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数(Eos)及BALF上清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及二者的比值的影响,以及补脾益气中药和β2-受体激动剂(β2-AA)对BALF细胞孵育液中cAMP、cGMP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动物和哮喘动物均表现为Tot、Eos升高,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升高,cAMP/cGMP比值降低.脾虚哮喘动物的变化更为明显.补脾益气中药对脾虚哮喘和哮喘动物均可降低其Tot、Eos降低cGMP含量,升高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BALF细胞孵育液中,补脾益气中药与β2一从联合应用能更为显著的降低cGMP含量,升高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结论:补脾益气中药可升高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纠正cAMP/cGMP比值.补脾益气中药与β2-从合用药可加强抗哮喘作用.
作者:杨月妍;朱晓明;王巍;朴仁范;魏庆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选择,动物造模方法,实验动物的给药途经与方法进行文献研究,阐述了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作用机理.结果:中药经皮给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造模多选用大白鼠、家兔、豚鼠等,方法主要有雌二醇法、雌二醇配合少量黄体酮法、己烯雌酚法及病证结合造模法等.结论:通过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经皮给药途径进行实验,能够更好的研究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作用机理.
作者:宫少波;李湘奇;宋爱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气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加味逍遥散治疗,对照组给予芬必得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缓解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道遥散治疗肝郁气痹疗效满意.
作者:杨同广;冯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阴阳学说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且概括了药性的阴阳属性,提出了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药物的配伍和应用规律,为药性学说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康欢;崔撼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阐述疏肝理气在胃病治疗中的作用,讨论8种胃证的遣方用药方法.
作者:张舒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对2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行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并与26例行局部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相比较,对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辨经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行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鞠庆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防治PTCA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狭窄情况.方法:4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和西药常规加益气活血复方中药组(治疗组)20例.疗程3个月,随访半年,对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生、减少再狭窄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能提高治疗PTCA术后临床疗效、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艳;庞敏;胡晓红;王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和重量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CD105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结果:蜂毒素组对骨肉瘤的重量押制率为38.92%,体积抑制率为43.04%(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蜂毒素组CD105蛋白标记的MVD、VEGF、HIF-l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蜂毒素能明显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蜂毒素能够下调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高启龙;李玉梅;陈永强;李柏;凌昌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抗痿通痹贴膏的制备,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炙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明胶:羧甲基纤雏素钠(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聚丙烯酸钠(PAANA):氧化锌:丙三醇:聚乙二醇(PEG400)=1:4:7:0.5:1:3.5:10为基质制备抗痿通痹贴膏,并以抗痿通痹贴膏为治疗组60例、以抗痿通痹搽剂为对照组60例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抗痿通痹贴膏在膝关节部位附着时间长,贴适性良好,由于药物在贴膏中缓缓释放后迅速透过皮肤吸收,有利于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使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长,因而抗痿通痹贴膏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结论:抗痿通痹贴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宣痹止痛、补肝益肾的功效,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治疗效果较优于其他剂型.
作者:丁关生;沈钦荣;谢浩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辨证论治亦当注重调补脾胃.从脾胃与心的关系、脾胃与致胸痹之实邪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乃胸痹病因病机的关键,从先哲们注重脾胃治疗胸痹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运用论述了调补脾胃亦为胸痹治疗的关键.
作者:封亚丽;张明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总结了5-HMF的形成、存在、性质等概况,归纳了其毒副作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且探讨了实验室现阶段的研究结果,提出5-HMF可能会被作为中药中一个新的活性成分加以研究,并认为它对阐明中药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傅紫琴;王明艳;蔡宝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口服方,并与更年康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评分,同时放免测定了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含量.结果:(1)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各主要症状,痊愈率为28.57%,总有效率迭91.42%,较更年康疗效显著(P<0.05);缓解胸闷心悸、烦燥易怒、倦怠乏力、浮肿症状显著优于更年康对照组(P<0.05或P<0.01).(2)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升高50岁以下患者E2水平(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可靠,并对尚未完全衰退的卵巢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作者:范红霞;林琼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活血膏处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以氧化锌代替铅丹制备无铅化活血膏的工艺.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优选无铅化工艺.结果:根据正交试验显示:佳工艺条件为氧化锌与麻油配比为1:4、炼油温度为265℃、炼油时间为4.5h.结论:按无铅化工艺制备的活血膏,软硬度适宜,粘贴、揭扯性能良好,疗效显著,不影响骨折病人X线摄片复查,不污染衣物及环境.
作者:谢浩祥;丁关生;陈劲柏;黄月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介绍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经验:(1)注意胃府的和降通达;(2)重视脏腑间相互影响;(3)详辨病在气分血分,并举病案说明.
作者:吕立言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