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痹脾胃论治纂要

封亚丽;张明雪

关键词:胸痹, 脾胃, 辨证论治
摘要:胸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多由脾胃亏虚而来.辨证论治亦当注重调补脾胃.从脾胃与心的关系、脾胃与致胸痹之实邪的关系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乃胸痹病因病机的关键,从先哲们注重脾胃治疗胸痹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运用论述了调补脾胃亦为胸痹治疗的关键.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复方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防治PTCA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狭窄情况.方法:4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和西药常规加益气活血复方中药组(治疗组)20例.疗程3个月,随访半年,对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生、减少再狭窄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能提高治疗PTCA术后临床疗效、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张艳;庞敏;胡晓红;王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刺五加皂苷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检测刺五加皂苷(ASS)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测定刺五加皂苷(ASS)对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刺五加皂苷(ASS)250、500μg/mL作用于Hep G2细胞株,VEGF mRNA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一定剂量刺五加皂苷(ASs)抑制Hep G2细胞株的VEGF mRNA表达量,提示刺五加皂苷(ASS)可以抑制VEGF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途径,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丰俊东;林代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O SOD GSH-Px MDA的影响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NO、SOD、GSH-Px、MDA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DS-201)、硒+DS-201组.分别检测血浆中SOD、GSH-Px活力和NO、CK、LDH、MDA含量.结果: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硒+DS-201纽与DS-201组相比,血浆CK、LDH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DS-201组、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硒+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血浆T-SOD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浆GSH-Px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硒+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P<0.01)、DS-201组(P<0.05)及假手术组(P<0.05)相比,血浆GSH-Px活力均显著升高.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提高血浆SOD、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卉;张中林;马越娇;李屹;宋天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论五则——谈效验

    中医药论治病的大部分效验多显现在5种因果关系:①知标与本,病常可癌;②医不三世,不服其药;③治未病时宜常使其药有预防此病的效用;④治病应随四季病的变化而有所选药,不宜千篇一律;⑤信医而不信鬼神,则此病常易治好见效.此即为因果用药用的辨证关系.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聚酰胺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广藿香叶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采用柱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6批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作参照物,在室温25℃下,510nm处测定广藿香叶中总黄酮的吸光度.结果:该方法在线性10.1~50.5μg/mL范围内,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2%~98.3%;RSD≤2.0%.结论:该方法测定广藿香叶中总黄酮,方法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作者:庞贺;杨明;胡丽萍;田原;康廷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活血解毒益气方对兔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CA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按试剂盒说明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其对血清NO、NOS和血浆、vWF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增加NO、NOS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vWF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增加NO、NOS的含量,降低vwF的表达等机制,改善因PTCA术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

    作者:彭哲;王春林;祝光礼;行俊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菘蓝种子萌芽习性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菘蓝种子萌发习性,为收获优质大青叶筛选优良种源.方法:采用室内实验观察方法.结果:适宜在气候凉爽、湿润、弱酸性、基质疏松的环境下生长;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光照条件好,则生长发育较快;不耐涝,如果人工栽培不适宜渠灌.结论:实验为研究菘蓝种子的萌芽习性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在此条件下比较了不同产地种子的优劣,可作为大青叶GAP栽培的参考依据.

    作者:冯娇;吴启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而结合的关键在于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参照模式,人格参照模式是人的心理行为的背景.

    作者:刘家强;王米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波提取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超声条件下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提取效果.方法:设计了变频超声提取装置,以黄芪为原料研究超声频率对黄芪甲苷提取率的影响,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闪射检测法.结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用25kHz与40kHz双频超声提取时,测得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067%,明显高于其他双频及单频提取时的测得含量.结论:双频超声强化可以降低提取温度,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

    作者:董巍巍;吕效平;孙东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不同品系大鼠乳腺的病理改变,探讨造模的成模规律及成功率,建立可靠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方法:随机抽取42只SD大鼠和10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只)、SD模型Ⅰ组(15只)、SD模型Ⅱ组(15只)和Wister模型组(10只),采用DMBA10mg/100g一次性灌胃造模,动态观察大鼠乳房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D模型Ⅱ组大鼠在第9周出现肉眼可见肿瘤,wister大鼠未发现;空白对照组全部为正常乳腺,SD模型Ⅰ组、SD模型Ⅱ组、Wister模型组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5%、40%、22.2%,SD模型Ⅱ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8.3%、10%、0,SD模型Ⅱ组与SD模型Ⅰ组比较无差异,较Wister模型组发生率高(P<0.01).结论:DMBA可诱导SD大鼠乳腺增生及癌变,造模10周后出现乳腺癌癌前病变,成功率优于wister大鼠,是癌前病变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静蔚;宋爱莉;张敬涛;刘晓菲;殷玉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尿毒康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尿毒康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大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的大黄酚含量.结果:大黄酚在48~1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54%,RSD为3.6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尿毒康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雷素云;罗清;吴惠妃;钟希文;梁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进行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增高(P<0.05),乳房微循环灌注量降低(P<0.05);莪术油组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象黏度、还原黏度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微循环灌注量恢复到空白组水乎,与病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莪术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之一.

    作者:宋爱莉;张敬涛;李静蔚;殷玉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热消痰散结方对S180荷瘤鼠PGE-2 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消痰散结方对热邪干预S180荷瘤鼠前列腺素E-2(PGE-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探讨它对S180荷瘤鼠肿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腋下种植S180肉瘤细胞株建立肿瘤模型,并用灌胃乙醇的方法建立肿瘤热证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S180小鼠血清中PGE-2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热邪干预S180小鼠肿瘤组织中IL-8的含量.结果:成功建立S180肉瘤荷瘤鼠模型和热证S180肉瘤荷瘤鼠模型,病理组织学检测均为小鼠肉瘤.清热消痰散结方组、消痰散结方组、化疗组PGE-2、IL-8的含量均比热邪干预组PGE-2、IL-8的含量明显下调(P<0.05),热邪干预组比单纯肿瘤组PGE-2、IL-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痰散结方能抑制S180荷瘤鼠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180小鼠肿瘤组织炎性因子PGE-2、IL-8的含量有关.

    作者:张霄峰;党海珍;刘占文;魏品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补肾健脾方对去卵巢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口服方,并与更年康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评分,同时放免测定了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含量.结果:(1)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各主要症状,痊愈率为28.57%,总有效率迭91.42%,较更年康疗效显著(P<0.05);缓解胸闷心悸、烦燥易怒、倦怠乏力、浮肿症状显著优于更年康对照组(P<0.05或P<0.01).(2)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升高50岁以下患者E2水平(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可靠,并对尚未完全衰退的卵巢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作者:范红霞;林琼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南葶苈子饮片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从南葶苈子饮片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南葶苈子饮片中多糖含量较高,平均回收率100.26%,RSD=1.61%(n=6).结论:首次从南葶苈子饮片中提取出多糖;其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

    作者:马梅芳;吕文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2007年4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倍他乐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与知柏地黄丸,各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2.7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1.1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论是血压改善情况,还是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故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雪平;高艳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黄芪多糖中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目的:为了筛选佳的黄芪多糖的脱蛋白效果.方法:比较sevage法,蛋白酶法,乙酸铅法和732树脂法脱除黄芪多糖中的蛋白质的效果.结果:蛋白酶法和732树脂法都可以较好的除去黄芪多糖中的蛋白质.尤其以732树脂静态吸附效果为佳.多糖得率达88.6%,蛋白质含量降低至0.91%.而且732树脂成本低,快速,吸附效果好,样品损失小,便于在黄芪多糖的制备中推广使用.结论:732树脂静态吸附法是佳的黄芪多糖脱蛋白方法.

    作者:高美风;俞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证型及其血液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中风病后遗症期主要证候分型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临床用药,以预防中风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证候学研究相结合.结果:在所有证候分型中,气虚血瘀证型占中风病后遗症期47.88%;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气虚血瘀证组在血流动力学相关生化指标FIB(g/L)、ηL(10s-1)、ηp(mPa·s)、ESR(mm/h)、IR值、PAgT、VWF:Ag、Fn、ATⅢ:A、PLG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中风病后遗症期患者主要证型,该型患者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

    作者:江涛;刘金民;尹岭;王玉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关于中医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要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就需要借鉴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临床疗效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肿瘤的临床实践特点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作者:江锋;叶永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普济方》肿瘤药物抑制肿瘤配伍比例研究

    目的:观察<普济方>中治疗积聚类疾病所用频次高的中药大黄、当归、木香的不同配伍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影响,探讨大黄当归木香的佳配伍关系.方法:制备Lewis肺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组、大黄当归组、大黄木香组、大黄当归木香组;通过测定荷瘤小鼠的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不同配伍组对肿瘤生长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黄当归组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78.52%,脾指数(2.349±0.58)mg/g,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抑瘤率与脾指数,大黄当归组合在本次实验中作用好.

    作者:王文萍;汤宇;王东梅;吕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