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硬膜下血肿伴对侧硬膜下积液45例临床分析

刘正敏;刘补兴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现报道如下, 病例, SFC
摘要:近年来,硬膜下积液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报道渐渐增多,而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合并对侧硬膜下积液(SFC)的病例鲜有报道.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5例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合并对侧硬膜下积液病例,现报道如下.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调查分析

    为研究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特点及规律,为急诊临床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分(trauma scor,TS),然后按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PCL-C)评分,发现急诊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心理干预.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立恒;骆国妹;却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肿瘤性骨缺损的修复重建

    股骨近端是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1],由于股骨近端特别是股骨头、颈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对此部位肿瘤的治疗有其特殊性:不但要注重肿瘤本身的治疗,而且要修复因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股骨近端减弱的机械强度.本文对本院自1995~2007年间股骨近端肿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12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蔡晓斌;刘云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叶状肿瘤17例诊治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是比较少见的乳腺肿瘤,于1838年由Johannes Miiller首次报道[1].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肿瘤的0.3%~1%[2].本病术前诊断率极低,据文献[3]报道只有21.3%,并且其诊断标准不一,临床预后不明.多年来,文献对其命名和性质见解不一,据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1年对乳腺疾病进行统一分类时,将其命名为乳腺叶状肿瘤,但至今国内外学者仍持多种观点.本院结合绍兴县中心医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乳腺叶状肿瘤17例,现将17例临床诊治体会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焕根;邵海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2例诊治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致死致残的常见脑血管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夹闭和神经介入栓塞两种.本研究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22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金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骨给合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4%,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所致.由于胫骨软组织覆盖少,所有患者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又由于骨折波及胫骨关节面,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对绝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本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以来,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尝试进行同种异体骨结合解剖钢板治疗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作者:金国华;张根福;赵钢生;陈红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的救治中,并发症的产生直接关系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故应予以重视.现就本院于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54例病人予以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阮立新;李先锋;黄其川;李新崇;林来鹏;吴道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49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本院自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9例,笔者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王建莉;金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颈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的诊治体会

    自主神经反射不良(AD)或称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是指胸6脊髓或以上平面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所引起的以血压阵发性骤然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院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颈脊髓损伤致高位完全截瘫患者中观察到14例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郁华;何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1例体会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此种骨折在处理上较复杂.自2005年4月至2008年1月,本院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陶志东;孙成长;毛伟欢;吴祥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反应17例分析

    极化液由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及加(或不加)硫酸镁组成,常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治疗,以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心脏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并促使心电图上抬高的ST段恢复到等电位[1].但在静滴极化液过程中或静滴结束后的低血糖反应极易漏诊误诊,往往被误诊为原有疾病加重或恶化而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应用极化液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发现17例低血糖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亚熙;胡海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萎缩性胆囊炎手术中胆囊三角处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的处理是整个手术的关键所在,萎缩性胆囊炎术中更应重视.本组回顾分析了2000年到2008年本院已完成的腹腔镜萎缩性胆囊炎手术51例,现将胆囊三角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春均;周升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继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心功能综合征是指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改变.其临床表现都不典型,不明显.如观察不仔细,护理和操作不当,将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现将本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俊杰;刘泽洪;孙建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目的 研究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螺钉的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 方法 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於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逆行法沿后柱中心打人一克氏针,其从髂窝的穿出点为P点,作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前缘,B为髂前下棘基底下缘,由P点向AB作垂线,与AB相交于D点,然后测量以下数值:1.测量AB、AD、PD的距离;2.测量仰卧位时后柱克氏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与矢状面的夹角β;3.测量髋臼后柱截面的半径;4.测量后柱克氏针在骨皮质内的长度. 结果 PD是AB的中垂线.PD的距离男性为1.62±0.23cm,女性为1.51±0.10cm;夹角α男性为24.3±2.0°,女性为24.0±1.3°;夹角β男性为25.9~3.1°,女性为14.7±2.0°;后柱截面半径男性为10.18±1.24mm,女性为8.57±0.82mm;后柱克氏针长度男性为11.6±0.8cm,女性为10.2±0.5cm. 结论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作者:石成弟;郭晓山;黄俊武;水小龙;周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中老年复杂肱骨近段骨折

    中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上非常棘手,保守治疗难以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常导致肩关节僵硬、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由于广泛暴露对软组织的破坏,加重了肱骨头血供破坏,增加了肱骨头缺血坏死及骨不连的危险,尤其对严重粉碎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固定更难以奏效.因而,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作者:朱宝华;王俊;包士忻;刘昌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肩袖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慢性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超声,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出现,使其诊断准确率大大的提高,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及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的显示肩关节的软组织影像,清楚显示肩袖的各个结构,已经成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笔者回顾分析本院从2007年至2009年35例慢性肩袖损伤病例,分析其MRI表现,探讨MRI在慢性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瞿华;崔凤;乐先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8例创伤后脑缺血的临床分析

    创伤后脑缺血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颅脑损伤死亡的病人约90%都存在脑缺血[1].创伤后脑缺血将加重脑损伤,并将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2].创伤后脑缺血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其病理过程较脑梗塞后的缺血更复杂.随着影像学的广泛应用,发现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缺血表现常提示存在的脑血管损伤.脑血管损伤是创伤后脑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静予;顾国山;蔡佩浩;邱锋;许乐宜;孔令军;沈知彼;龚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脏刀刺伤9例诊治体会

    心脏锐器伤是心胸外科凶险的急症,绝大多数需急诊手术治疗[1].本院从1995年至今共收治9例心脏刀刺伤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清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尿道损伤的分期手术

    意外事故导致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尿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复合伤,常常伴有膀胱破裂、盆底大出血、后腹膜巨大血肿和会阴部广泛毁损.由于创伤严重,患者急诊入院时、术中往往已有不同程度的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如果强行完成各种损伤修复手术,势必造成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患者往往死于术中大出血及术后MODS.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尿道损伤35例,均采用分期手术处理,包括简单快速手术、术后复苏和确定性手术3部分,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湧;邱中笑;邵勇;陈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激光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术和胶原酶化学溶核术应用于腰突症已有多年历史,对于按国际腰椎研究会明确分型为突出型[1],并采用上述两种微创介入法联合应用的疗效报道较少.本院对符合上述分型的32例病人采用双介入治疗.有效率达93.8%,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晓锋;刘利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源性尿道损伤的分析及对策

    医源性尿道损伤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发生治疗目的以外的的尿道损伤,临床表现为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出血性休克等.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此类原因的尿道损伤9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