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疮的中医认识探析

赵小青;罗云坚;邓芳柏

关键词:口疮, 中医认识
摘要:口疮是以口腔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目前,因口疮导致疼痛、饮食困难至医院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笔者意识到有必要使其引起重视.下面就对口疮的中医认识作一浅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C联合葛根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 mg/天,加用口服维生素C0.3g,3次/天;对照组48例,单用葛根素,两组葛根素均静脉滴注,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UAER、BUN、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有较好的改善肾功能及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葛根素注射液加用维生素C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单用葛根素好,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何美英;李小白;尹书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转化为SPSS 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温热证是文献中出现频次前6位的证候;肾、脾、肝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结论: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应疾病本质.

    作者:李志更;王天芳;赵燕;于春光;万霞;任婕;王庆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剂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作者:刘素芝;包祖晓;张锐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从虚实辨证探讨肺病便秘治疗规律

    文章论述肺失宣降,可致大便秘结.肺实可因风寒、风热、燥热、实火、痰热、湿热、血瘀、怒气犯肺引起,肺虚可由气虚、阴虚、阳虚所致.结合古今文献,详细探讨了各种证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常用方药.

    作者:严石林;汤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接骨续筋丸治疗骨折后期临床观察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丸治疗骨折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骨折后期35例采用接骨续筋丸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依普黄酮和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痂X线评分、骨痂BMD、血清ALP、血清GH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骨痂X线评分、骨痂BMD、血清ALP、血清G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骨痂BMD、血清ALP、血清G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痂X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骨痂BMD、血清AL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痂X线评分、血清GH、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结论:接骨续筋丸是骨折后期的有效验方.

    作者:柳景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风病开通玄府法的理论治则治法与方药——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六)

    玄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玄府理论的创立,玄府的涵义、生理及病理.对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风的相关问题,以玄府理论为指导,作了较为深入分析,指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治疗强调宣通玄府,开发郁结,援立小续命汤开通玄府、治风活血,三化汤畅气行血、通腑开玄.

    作者:郑国庆;黄汉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瘀状态下荷瘤小鼠肝转移的特点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以荷B16黑色素瘤细胞的血瘀证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血瘀状态下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特点.通过观察血瘀状态下荷瘤小鼠血清HGF水平变化,了解血瘀证影响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相关可能机制.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20只,6~8周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单纯荷瘤组:以生理盐水股四头肌注射,每天1次,连续14天,第15天经脾接种Bl6黑色素瘤建立肝转移模型;血瘀荷瘤组:以利血平注射液股四头肌注射,每天1次,连续14天,第15天经脾接种B16黑色素瘤建立肝转移模型.建立肝转移模型第12天摘眼球取血,脱椎处死动物,观察肝转移情况以及测定血清HGF水平.结果:①肝转移阳性率:单纯荷瘤组为100%,血瘀荷瘤组为70%,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肝转移结节数及肝转移抑制率:血瘀荷瘤组肝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P<0.01),肝转移抑制率为65.41%.③血清HGF水平:血瘀荷瘤组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荷瘤组(P<0.01).结论:在血瘀状态下,HGF水平降低有可能影响肿瘤细胞在肝内的生长、运动、侵袭,终使荷B16黑色素瘤小鼠肝转移减少.

    作者:金莉;刘鲁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黄及其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可能是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脑血管意外等)的共同发病基础.近年来有关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发病机制、检测方法、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中药大黄及其复方可通过降低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降低胰岛素水平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多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庆阳;于世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关系探析

    中医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而藏神.文章试图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探讨心气虚证,从而探讨心主血脉、藏神的实质.

    作者:许丽梅;赖仁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孙桂芝教授防治肿瘤转移复发临床常用中药及现代药理研究

    孙桂芝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特别是在治疗以胃癌为主的消化系统肿瘤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时,临床不但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依据中医药理论;而且注意辨病论治,结合中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现将孙教授防治胃癌转移复发临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洁;孙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调摄观

    《黄帝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调养的理论中,对于春季养生尤为重视,主要从调情怡性、起居有常、谨和五味、劳作有度、惜精节欲等5个方面对《内经》春季养生理论加以分析探讨,认为其内容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朱永强;丁吉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淡水珠蚌类的研究进展

    淡水珠蚌富含动物蛋白、多糖类及其它营养成分,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衰老等方面都发挥着排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

    作者:张志澄;吴皓;狄留庆;陈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张琪教授治疗甲状腺病经验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脑病、桥本氏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经验,并附验案举证.

    作者:孙元莹;吴深涛;姜德友;王暴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胆消炎片中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目的:测定莲胆片中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KromosilTmC18,5 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结果:穿心莲内酯在10.7~64.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1.19%,脱水穿心莲内酯在21.7~65.0 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0%,RSD=1.4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均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重现性好,为莲胆消炎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作者:张华;朱继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

    阐述痰与瘀的生成,痰瘀同病,心阳虚、心气虚是心衰的根本病机.表达心衰与血瘀、心衰与痰浊、心衰与水泛的相关性,提出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并举例说明.

    作者:曹玉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放免法测定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血浆TXB2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较相对应的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6-K-PGF1α的含量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则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活动程度(P<0.01,P<0.05),显著降低血浆中TXB2含量和TXB2/6-K-PGF1α比值(P<0.01,P<0.05).结论:血浆TXA2与PG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大鼠NASH的发病;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水平,维持TXA2与PGI2的动态平衡,防止NASH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华;陈芝芸;严茂祥;施军平;何蓓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尺笺凭借力岐黄上青云

    适逢岁末迎新之际,《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更名通报会在北京召开,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地欢迎!

    作者:李俊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经》体质理论对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建构的启迪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及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述评

    从7个方面对近年来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提出了目前动物类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问题和以后的趋势.

    作者:刘宇文;熊耀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学用理血方剂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瘀血病证尽管有许多,但其基本病理病证瘀血热证、瘀血寒证、瘀血气虚证、瘀血气郁证、瘀血痰湿证、瘀血水结证6种情况,其治法主要有活血清热、活血散寒、活血益气、活血理气、活血祛痰湿、活血利水.出血病证尽管有很多,但其基本病理病证血热出血证、阳虚出血证、瘀血出血证、气虚出血证、阴虚出血证5种情况,其治法主要有凉血止血、温阳摄血、化瘀止血、益气止血和滋阴止血.

    作者:王付;叶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