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孙桂芝教授防治肿瘤转移复发临床常用中药及现代药理研究

吴洁;孙桂芝

关键词:肿瘤, 转移, 复发, 药理
摘要:孙桂芝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特别是在治疗以胃癌为主的消化系统肿瘤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防治肿瘤转移复发时,临床不但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依据中医药理论;而且注意辨病论治,结合中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现将孙教授防治胃癌转移复发临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放免法测定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血浆TXB2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较相对应的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6-K-PGF1α的含量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则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活动程度(P<0.01,P<0.05),显著降低血浆中TXB2含量和TXB2/6-K-PGF1α比值(P<0.01,P<0.05).结论:血浆TXA2与PG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大鼠NASH的发病;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水平,维持TXA2与PGI2的动态平衡,防止NASH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华;陈芝芸;严茂祥;施军平;何蓓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清热消积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消积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清热消积方含药血清,SGC-7901细胞和牛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SGC-7901细胞和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含药血清对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清热消积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及高剂量组的增值抑制率分别是7.4%、8.6%和16.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并能抑制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低、中及高剂量组对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率分别为10.8%、11.2%、20.1%和15.5%、19.7%、30.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清热消积方抗肿瘤和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培丰;丁志山;黄仁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剂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作者:刘素芝;包祖晓;张锐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茜草多糖的研究进展

    茜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005年版药典记载: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既往研究多集中在其醌类成分上[1],近年来,由于对多糖作用认识的加深,茜草多糖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试对茜草多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尹江宁;高峻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开设中药专业综合性设计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介绍中药专业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的实施步骤,结合带教体会,就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需要注意的环节.

    作者:龚慕辛;关怀;王地;郁崴岳;张红月;李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44例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升阳益胃汤为主加减,配合腹部按摩,观察对胃下垂的改善.结果:联合方法治疗胃下垂疗效确切.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可提高疗效.

    作者:何晓;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组方,配合水蛭、田七等中药粉剂治疗高脂血症35例,设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观察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脂血症确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水盛;张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康口服液对家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的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血康口服液对ITP模型家兔免疫学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法腹腔注射外源性抗血清(APS)建立家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分别运用血康口服液、泼尼松治疗,观察各组家兔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脏器均重、免疫器官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康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治疗组均能明显提升血小板,使骨髓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善.结论:血康口服液对家兔紫癜动物模型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作者:葛卫红;郭建友;楼云雁;石森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调摄观

    《黄帝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调养的理论中,对于春季养生尤为重视,主要从调情怡性、起居有常、谨和五味、劳作有度、惜精节欲等5个方面对《内经》春季养生理论加以分析探讨,认为其内容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朱永强;丁吉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述评

    从7个方面对近年来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提出了目前动物类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问题和以后的趋势.

    作者:刘宇文;熊耀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实验研究

    肾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就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实验研究作一阐述.

    作者:王祥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枸骨叶和十大功劳叶考辨

    由于历史原因,小檗科十大功劳叶和冬青科枸骨叶的别名和正名在古今本草著作中已完全混淆,造成了十大功劳叶品种使用混乱现象.

    作者:陆维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尺笺凭借力岐黄上青云

    适逢岁末迎新之际,《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更名通报会在北京召开,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地欢迎!

    作者:李俊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经》体质理论对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建构的启迪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及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脾阴虚证大鼠肝组织的MDA含量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脾阴虚证大鼠肝组织的MDA含量、端粒长度变化,探讨脾阴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复合因素塑造大鼠脾阴虚证模型,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Southern-blot法测定脾阴虚证大鼠肝组织的MDA含量、端粒长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阴虚证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多、端粒长度显著缩短.结论:在脾阴虚状态下,机体内自由基蓄积损伤端粒,其损伤可能导致肝组织端粒长度缩短.

    作者:柳承希;王彩霞;崔家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健脾益气类中药治疗难愈合性伤口及其机理的探讨

    伤口愈合一直是外科所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文章主要提出了难愈合性伤口采取健脾益气类中药为主的治疗观点,并根据此类中药对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中各个环节的作用,从而展开其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机理的探讨.

    作者:冯靖禧;李丹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张琪教授治疗甲状腺病经验

    介绍张琪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脑病、桥本氏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经验,并附验案举证.

    作者:孙元莹;吴深涛;姜德友;王暴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接骨续筋丸治疗骨折后期临床观察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丸治疗骨折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骨折后期35例采用接骨续筋丸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依普黄酮和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痂X线评分、骨痂BMD、血清ALP、血清GH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骨痂X线评分、骨痂BMD、血清ALP、血清G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骨痂BMD、血清ALP、血清G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痂X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骨痂BMD、血清AL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痂X线评分、血清GH、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结论:接骨续筋丸是骨折后期的有效验方.

    作者:柳景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风病开通玄府法的理论治则治法与方药——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六)

    玄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玄府理论的创立,玄府的涵义、生理及病理.对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风的相关问题,以玄府理论为指导,作了较为深入分析,指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治疗强调宣通玄府,开发郁结,援立小续命汤开通玄府、治风活血,三化汤畅气行血、通腑开玄.

    作者:郑国庆;黄汉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关系探析

    中医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而藏神.文章试图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探讨心气虚证,从而探讨心主血脉、藏神的实质.

    作者:许丽梅;赖仁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