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盛;张丽霞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放免法测定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血浆TXB2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较相对应的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6-K-PGF1α的含量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则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活动程度(P<0.01,P<0.05),显著降低血浆中TXB2含量和TXB2/6-K-PGF1α比值(P<0.01,P<0.05).结论:血浆TXA2与PG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大鼠NASH的发病;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水平,维持TXA2与PGI2的动态平衡,防止NASH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华;陈芝芸;严茂祥;施军平;何蓓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节律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按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多角度因时治疗疾病的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临床观察发现,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月经病等常见病,因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根据季节、天气,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及八纲辨证,掌握疾病发生的时间规律,因时治病,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作用.
作者:陈丽娟;李永堂;周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定心胶囊对房颤大鼠P-选择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开发中药治疗房颤及预防房颤后血栓.方法:采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以鼠尾静脉给药的方式建立房颤的动物模型.筛选具有典型房颤心电图表现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房颤模型组、定心胶囊治疗组、维拉帕米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共4组.定心胶囊治疗组、维拉帕米对照组给药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中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①治疗组(包括西药、定心胶囊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说明有显著意义,治疗有效.②定心胶囊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定心胶囊与西药维拉帕米对房颤的治疗与预防作用是相近的.结论:定心胶囊能够降低血清中P-选择素的含量,减低血小板活化,对房颤大鼠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张艳;柳士博;胡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 mg/天,加用口服维生素C0.3g,3次/天;对照组48例,单用葛根素,两组葛根素均静脉滴注,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UAER、BUN、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有较好的改善肾功能及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葛根素注射液加用维生素C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单用葛根素好,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何美英;李小白;尹书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胶原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50 mg·kg-1,醋酸泼尼松组每天为0.56 mg·kg-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天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进行HE和Mallory染色,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显色,结合图像分析来检测各组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支气管黏膜下、血管壁及周围、肺泡壁、肺间质均有胶原大量沉积;姜黄素治疗组胶原沉积明显轻于模型组;假手术组轻,胶原沉积不明显.免疫组化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强,姜黄素治疗组较弱,假手术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在延缓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李银生;牛建昭;王继峰;周刚;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的HPLC定量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HIMADZUVP-ODS(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4:9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没食子酸在0.0214~0.2140 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74%.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叶下珠的含量测定法.
作者:邢俊波;曹红;王朝红;刘成红;陈玉敏;水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升阳益胃汤为主加减,配合腹部按摩,观察对胃下垂的改善.结果:联合方法治疗胃下垂疗效确切.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可提高疗效.
作者:何晓;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医易同源,医食同源.医以文载道,民以食为天.医文历史悠久,医文典籍浩繁,代有传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巍然屹立于东方,遍及全球,历5000年灿烂文明而不衰,龙飞环宇,它和人类与生俱来,相依为命,未尝须臾相离也.中医它是苍生司命,生命科学的始源,国之瑰宝.
作者:郭振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组方,配合水蛭、田七等中药粉剂治疗高脂血症35例,设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观察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脂血症确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水盛;张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简述陈应贤对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行发热、痛经及经来如鲞脑等女科血症五则的辨证施治与遣方用药.
作者:陈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及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学的现代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中医现代文献检索、古籍原文的浏览与检索、不同疾病的辨证研究、针灸方面的研究以及中药和方剂的检索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通过对目前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加以回顾分析,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分析其不足,对中医药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提出建议.
作者:张林;许文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瘀血病证尽管有许多,但其基本病理病证瘀血热证、瘀血寒证、瘀血气虚证、瘀血气郁证、瘀血痰湿证、瘀血水结证6种情况,其治法主要有活血清热、活血散寒、活血益气、活血理气、活血祛痰湿、活血利水.出血病证尽管有很多,但其基本病理病证血热出血证、阳虚出血证、瘀血出血证、气虚出血证、阴虚出血证5种情况,其治法主要有凉血止血、温阳摄血、化瘀止血、益气止血和滋阴止血.
作者:王付;叶剑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瘀血和非瘀血2种状态的研究,为中医糖尿病辨证分型和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1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瘀血组和非瘀血组,在体重指数、血压无差异的状态下,对其采血测定血常规、血糖各项、血脂各项、血流变等项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瘀血组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非瘀血组;在全血黏度(高切,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等项目比较中,瘀血组均高于非瘀血组,差异有显著性(全部P<0.01),但瘀血组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数则低于非瘀血组(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异常是造成瘀血的主要因素.
作者:闻智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医药学中蕴藏有多重价值,中医疗效、中医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根本与核心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是中医多重价值丰富有魅力的宝库,中医药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的经济价值以及突出中医特色的医疗保健体系的社会价值都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振兴中医是抢占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文章从建立法律法规、专门机构及制度、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周立华;卢依平;唐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7个方面对近年来动物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提出了目前动物类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问题和以后的趋势.
作者:刘宇文;熊耀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采用MMPI临床子量表对肝气郁结证患者进行心理测量,以发现肝气郁结证的个性特征.方法:2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按年龄、性别配对,采用MMPI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得出两组28个临床子量表的得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肝气郁结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1、D2、D3、D4、Hy3、Hy4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Sc1B、Sc2B、Sc3、Pd4B、Pa2、Sc1A、Sc2A也有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肝气郁结证患者有对身体证状过分关注,社会适应力下降,抑郁紧张、孤独、淡漠、错觉幻觉和认知功能改变等个性特征.
作者:刘子旺;王玉来;滕晶;王爱成;秦绍林;赵永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剂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作者:刘素芝;包祖晓;张锐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阐述痰与瘀的生成,痰瘀同病,心阳虚、心气虚是心衰的根本病机.表达心衰与血瘀、心衰与痰浊、心衰与水泛的相关性,提出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并举例说明.
作者:曹玉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莲胆片中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KromosilTmC18,5 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结果:穿心莲内酯在10.7~64.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1.19%,脱水穿心莲内酯在21.7~65.0 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0%,RSD=1.4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均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重现性好,为莲胆消炎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作者:张华;朱继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