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玲;徐亚丽;李敏雄;黄敏齐;廖礼兵;王晓利;黄映红;张建国
目的:研究局部麻醉钬激光辅助下治疗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局部麻醉钬激光辅助下对32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进行术前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明确显示鼻中隔棘突与鼻甲和(或)鼻腔外侧壁之间的接触点,同时排除明显的鼻窦炎表现.采用4%丁卡因作用于头痛患者鼻腔黏膜接触点区域后,头痛完全消失或头痛强度减少50%以上.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0个月标准化疗效问卷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0个月,其中9例患者(28.1%)疼痛完全缓解;19例(59.4%)头痛强度评分改善;4例(12.5%)术后无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接触点的部位,丁卡因试验阳性提示可能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局部麻醉钬激光辅助下治疗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短期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作者:吕凡;黄魏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危急重症,严重者可危急生命.1岁以内意外死亡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所致[1].部分特殊支气管异物常可使手术难度加大,术中异物难以一次性安全取出.多次手术取异物不但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还可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2].术者使用多次撑开钳夹法取气管支气管异物后,明显增加了特殊支气管异物的首次手术成功率.
作者:廖大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紊乱(SDB)人群中鼻腔通气功能的改变及鼻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与PSG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NV1鼻呼吸量仪测量128例正常人、11例习惯性打鼾患者和33例轻中度OSAHS和33例重度OSAHS的单侧鼻腔总呼吸量(NCun)、双侧鼻腔总呼吸量(NCbi)和鼻呼吸流量差异比(NPR,包括吸气量差异比NPRi和呼气量差异比NPRe);利用NR6鼻阻力仪测量受试者的双侧鼻腔吸气相的总阻力(TNRi)和双侧鼻腔呼气相的总阻力(TNRe);利用A1鼻声反射仪测量受试者的第一切迹距离前鼻孔的距离(MD1)及横截面积(MCA1)、第二切迹距离前鼻孔的距离(MD2)与横截面积(MCA2)及鼻腔0~5 cm段的容积(NV0-5).将鼻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与PSG结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①鼻呼吸量参考值NP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Cbi及NCun无组间差异.②TNRi和TNRe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正常对照组与轻中度OSAHS组的TN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重度OSAHS组的TNRi和TNRe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男性患者的MD1、MCA1、MCA2、NV?-5参数有显著的组间差异(均P<0.05);但在女性患者中,MCA1、MD2、MCA2和NV0-5均无组间差异.④在SDB人群中,PSG各指标与鼻通气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将BMI进行分级(<25;25~35;>35),发现BMI<25的女性患者中低血氧饱和度与MCA2呈正相关(r=0.688,P<0.05),微觉醒指数与MCA1呈负相关(r=-0.543,P<0.05);而男性人群中各指标仍无相关性.结论: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与SDB发病有关,而鼻腔阻塞对SDB疾病的作用在非肥胖女性患者中较肥胖患者更为显著.
作者:严小玲;徐亚丽;李敏雄;黄敏齐;廖礼兵;王晓利;黄映红;张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中,先天性蜗神经孑狭窄与骨性闭锁的CT形态特征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神经的电生理反应和听觉言语识别效果,为探索人工耳蜗植人手术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对3 700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蜗神经孔狭窄和骨性闭锁判断方法的制定,用术前颞骨高分辨CT和MRI筛查双侧蜗神经管狭窄和骨性闭锁患者,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术后的听觉神经电反应遥测、术后的EABR检测、人工耳蜗的声场下纯音听力检测、听觉言语识别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蜗神经孔狭窄和骨性闭锁的感音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电生理检测结果和听觉言语识别效果.结果:①按蜗神经孑狭窄和骨性闭锁的判断方法对3 700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的影像学筛查:蜗神经孑狭窄和闭锁共27例,发生率为0.73%,其中蜗神经孑骨性闭锁6例.②27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中电极阻抗检测均正常,听神经电反应遥测(NET、ART、NRI)检测,除6例奥地利COMBI 40+无该检测以外,其余21例中14例引出非典型的听神经反应波形,7例引不出波形.③术后3个月进行EABR检测为:27例均引出非典型EABR波形.④术后3个月进行主观听力检查.声场下纯音听力检测:27例500、1 000、2 000 Hz平均为75 dB HL;术后16例3岁以上患者进行言语识别率的检测:单韵母的言语识别率为65%,单声母的言语识别率<10%.结论:①蜗神经孔狭窄和骨性闭锁可以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通过颞骨高分辨CT筛查明确诊断.②蜗神经孔狭窄和骨性闭锁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识别效果很差,大多数仅对汉语韵母有识别,是否具备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还需进一步的临床效果的随访验证.
作者:张道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鼻腔鼻窦原发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存率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资料完整的鼻腔鼻窦原发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存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黑色素瘤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鼻腔进行性堵塞及间断性流鼻血.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异形性,胞质含有多量色素或不含色素,主要诊断依据为HMB45、S-100、melan-A部分或全部阳性.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8.9%(8/9),3年为66.7%(6/9),5年为33.3%(3/9).结论:鼻腔鼻窦原发黑色素瘤临床上发病率并不高,免疫组织化学即可以确诊,对病灶行广泛的根治性切除并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饶丽华;李先登;曹平平;黄孝文;刘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及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仪对13 315例新生儿,包括在出生后3~7 d初筛、出生后42 d复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满3个月时实施全面听力学诊断评估的三步法筛查方案,进行常规听力初筛和复筛.结果:初筛未通过者5 151例,42 d随访未通过者1 910例,出生后3个月随诊复查仍未通过的患儿1 167例于出生后6个月内经ABR和声导抗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642例,占总筛查例数的4.82%.结论:TEOAE联合AABR+全面听力学诊断评估的三步法筛查方案可能是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较佳模式.
作者:黄跃;梁荣军;文春秀;甘金梅;吕群;兰小玲;蒋鸣惊;莫誉华;谢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福建地区鼻咽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明确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70例(鼻咽癌组),其中角化型鳞状细胞癌9例,非角化型癌61例(非角化分化型癌31例,非角化未分化型癌30例);以鼻咽部慢性炎症标本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法(SPR)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鼻咽癌和正常组织中的HPV DNA;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和正常组织中的HPV 16/18 E6蛋白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运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ER.结果:SPR和PCR法检测的70例鼻咽癌标本中有2例HPV DNA阳性,其中1例HPV-18阳性,为非角化未分化型癌;1例HPV-70阳性,为非角化分化型癌.2例HPV阳性标本中未检测出EBV相关指标.鼻咽癌标本中未检出HPV 16/18 E6蛋白.70例鼻咽癌病理标本中EB病毒LMP-1的检出率为35.71%(25/70),EBER的检出率为81.43%(57/70).正常对照组未检出HPV-DNA、HPV 16/18 E6蛋白、LMP-1和EBER.结论:中国福建地区鼻咽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较低,该地区的鼻咽癌中无HPV和EB病毒共同感染现象.
作者:杨帆;黄少华;王茂鑫;李建忠;陈贤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针对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材料(M-Quick SIN)进行结果计分公式参数的探讨及分组材料等价性的评估,以期合理化计分标准并初步筛选等价性句表用于日后研究和应用.方法:先后分别选取2组39例18~27岁听力正常受试者进行M-Quick SIN测试.第一部分在20,18,15,13,10,8,5,3,0,-2,-5,-7,-10 dB信噪比条件下测试,验证之前所得50%识别率信噪比(SNR-50)的可信性并找出用于测试的6个信噪比;第二部分在20,15,10,5,0,-5 dB信噪比条件下测试,分析各组材料P-I曲线走势,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NR-50为-2.24 dB SNR符合前期研究95%置信区间[-2.40,-1.60] dB SNR范围;20,15,10,5,0,-5 dB SNR包含了50%~100%识别率范围,确定公式为“信噪比损失=24.5-答对词数”.13组测试材料组间具有难度等价性.结论:确定公式“信噪比损失=24.5-答对词数”为M-Quick SIN测试结果计分公式;13组测试句表具有难度等价性,可初步应用于临床研究.
作者:周蕊;张华;王硕;陈静;张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上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行上气道扩容术后血压变化情况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上气道扩容术对45例伴有高血压且主诉鼻阻塞患者进行治疗,并记录晨起坐位血压.所有患者均实施鼻腔扩容术,其中11例伴咽腔狭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联合实施改良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结果:45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均有所下降,收缩压由(157.38±15.15)mmHg下降为(132.18±8.43)mmHg,舒张压由(95.42±9.28)mmHg下降为(82.31±5.88) mmHg.收缩压及舒张压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Ⅰ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对伴鼻阻塞的高血压患者,改善上气道(包括鼻腔、咽腔)通气有助于降低血压值,术后血压更平稳,比单纯行HUPPP降压效果更好.
作者:吴树浓;卢坚;邹健华;黄纪逸;何晓峥;李柏滋;叶庆云;魏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喉显微手术治疗喉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显微支撑喉镜下,对63例喉癌前病变患者采用CO2激光进行黏膜表皮剥脱术或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其中声带白斑24例;轻度异性增生15例;中、重度异性增生16例;喉乳头状瘤8例.结果:全部患者行CO2激光手术治疗后均成功,随访6~39个月,全部患者存活.本组3例均及时发现复发或癌变,其中2例喉乳头状瘤于术后1年复发,再次行CO2激光喉显微手术切除,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术后1.5年癌变,行喉垂直部分切除并术后放疗,至末次随访局部均未再复发.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O2激光喉显微手术是治疗喉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并注意术中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显微喉镜激光手术引起的声带粘连.
作者:古庆家;冯勇;余晓旭;樊建刚;李德炳;何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伴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CRS伴哮喘患者,其中35例(鼻内镜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及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另外15例作为对照组行保守治疗;2组均行常规哮喘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各组患者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哮喘症状控制情况、肺通气功能即FEV1、FVC、FEV1/FVC及PEF.结果:CRS伴哮喘患者VAS评分与FEV1和PEF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则与PEF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鼻内镜组VAS评分和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术后1年和3年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鼻内镜组术后1年和术后3年哮喘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同期随访对照组(P<0.05);鼻内镜组术前FEV1、FVC、FEV1/FVC及PEF术后1年和3年与术前相比,以上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除随访第3年FVC鼻内镜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随访指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CRS伴哮喘患者的病程中,CRS与哮喘可相互影响;以ESS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改善CRS病情的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哮喘症状控制情况及肺通气功能.因此,针对防治CRS伴哮喘疾病,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潘松林;贺红斌;官兵;刘涛;袁小卫;马文学;谢元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慢性鼻窦炎属于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正常儿童中约30%患有鼻窦炎.研究发现,在慢性鼻窦炎患儿中,腺样体上培养出的细菌与鼻腔外侧壁的细菌相同,提示腺样体可能是慢性鼻窦炎细菌隐藏的场所,这成为了腺样体切除术有助于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1].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发展为儿童腺样体切除术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治疗途径[2],已经逐渐受到鼻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我科2008-01-2012-10收治的75例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粘家斌;符徵;魏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鼓膜按摩治疗是耳鼻咽喉科中耳疾病治疗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耗费大量精力,或自行按压耳屏、捏鼻鼓气效果欠佳,遂将听诊器与特制注射器连接组成新型鼓膜按摩器(专利号:201320298466.5),并应用于临床,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珍;郝红燕;李薇;王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紫杉醇对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X射线大剂量低分割照射技术建立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亚系(子代,CNE 2S1);用紫杉醇单独处理和联合放疗分别处理CNE-2S1,以单纯放疗处理组为对照组.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紫杉醇对放疗的增敏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处理组CNE-2S1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发生率;免疫印迹分析不同处理组SHP-1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亚系CNE 2S1;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紫杉醇对放疗具有明显增敏作用;流式检查结果表明紫杉醇处理后的CNE-2S1处于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紫杉醇联合放疗处理组可明显提高CNE-2S1细胞的凋亡比率;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紫杉醇及联合放疗组可降低CNE-2S1细胞中SHP-1的表达水平.结论:紫杉醇可增强放疗对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的作用,SHP-1下调可能参与其中.
作者:陈曦;邹枕玮;潘肖芬;牟晶晶;彭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与树突状细胞(DCs)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因子rhlL 4、rhGM-CSF与rhTNF a体外诱导扩增人外周血单个核来源的Des,将DCs诱导的T淋巴细胞与西妥昔单抗联合作用于HNSCC,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HNSCC杀伤率与凋亡率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EGFR与pEGFR蛋白表达.结果:西妥昔单抗与DCs联合应用较其分别单独应用时,可明显增强对HNSCC的杀伤作用与凋亡作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西妥昔单抗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与DCs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强其对HNSCC的杀伤作用.
作者:张敏;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不同维持量右美托咪定(DEX)对七氟醚吸人麻醉UPPP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血浆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行UPPP患者12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DEX低剂量维持量组(D1组),DEX高剂量维持量组(D2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和C组分别接受初始剂量为1 μg/kg的DEX和生理盐水,容量均为20 ml,注药时间15 min.随后D1组以0.2 μg·kg-·h-1,D2组以0.7 μg· 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前5 min,C组则给予相同维持速度的生理盐水.术中通过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使BIS值维持40~60.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所有麻醉药,测定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5 min(T3)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血糖;记录手术时间,吸入麻醉时间,术中七氟醚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围拔管期间发生躁动、呛咳及低氧血症(SpO2 <90%)的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在T1时MAP、HR明显降低(P<0.05),T1~T3时血浆皮质醇浓度及血糖明显降低(P<0.05),术中七氟醚用量明显减少(P<0.05),围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2组苏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较C组和D1组明显延长(P<0.05);各组呛咳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下UPPP中应用DEX 0.2 μg·kg-1·h-1,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且不抑制呼吸,减轻气管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显著减少术中七氟醚用量和躁动的发生率,同时不延长术后苏醒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
作者:王晓宁;姜天乐;赵斌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嗓音医学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人正常嗓音的年龄演变规律及病理嗓音特征与疑难嗓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少,80年代后以杨式麟为代表的杨强、杨和钧、杨宝琦等老一辈嗓音医学专家,对国人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嗓音特征及年龄、性别差异和发声障碍机制及有关生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掌握正常嗓音的声学变化规律和病理嗓音声学特点,为病理嗓音的诊断与鉴别奠定了坚实的嗓音生理学基础,对指导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群顺利渡过儿童期、变声期及更年期等嗓音疾病高发阶段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踏入21世纪,我国的嗓音医学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又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嗓音医学研究者,推动了我国嗓音医学的发展.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儿童支气管异物的误诊原因,避免漏诊发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可疑支气管异物患儿中1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4例误诊患儿中有9例经MSCT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物影,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异物;5例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考虑异物,经支气管镜检查后未见异物,4例为痰痂,1例为炎性肉芽,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误诊原因主要有域值选择错误,扫描层面未从声门启始,成像技术失误等.结论:MS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高认识可减少误诊发生.
作者:张军梅;沈蓓;郭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儿童咽喉反流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声嘶、咳嗽等具有3个月以上病史的患儿62例,进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检查、反流检查评分、食管24 hpH监测,对其中2项以上阳性结果的患儿给予诊断性治疗,诊断性治疗有效患儿继续系统治疗.结果:62例患儿均进行RSI和RFS评分,RSI阳性57例,阳性率91.94%,症状发生频率依次为声嘶90.32%,痰多或鼻涕倒流77.42%,吞咽困难74.19%,上腹或胸部烧灼感72.58%,清嗓64.52%,咳嗽56.45%,呼吸困难51.61%,咽异物感48.39%;RFS阳性49例,阳性率79.03%,依次表现为杓会厌襞内侧红斑100%,声带水肿75.81%,弥漫性喉水肿50.00%,后连合肥厚33.87%,声门下水肿0.49%,未见肉芽肿.食管24 h pH监测52例,阳性16例(30.76%),均表现为直立位反流次数明显多于卧位及餐时和餐后.诊断性治疗62例,有效53例,阳性率85.48%;42例治疗时间为1~2个月,11例≥3个月.结论:儿童咽喉反流症状表现多样、不典型;反流症状指数量表检查结合反流检查评分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治疗上需提醒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和进行抗酸治疗.
作者:李兰;赵宇;马翔宇;张德伦;吴泽斌;陈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建立喉癌数据库,为喉癌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信息平台,满足临床科研需求.方法:在临床专家指导下,采用Apache+ PHP+ MySQL技术,依照临床数据标准,结合喉癌专科特点和肿瘤基因信息,构建基于Web的喉癌临床数据库.结果:基于Web的一体化喉癌数据库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数据录入、查询方便,采用临床数据标准,与现行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信息互通,避免肿瘤数据库系统成为信息孤岛,在数据库表单设计上实现专科化,并整合肿瘤基因信息.结论:基于Web的一体化喉癌数据库专科信息全面、专业性强、可扩展性好,符合喉癌临床专科的特点;收集、录入肿瘤患者信息详实,依据临床数据标准,结构化处理临床数据,便于信息交换,能更好地满足科研的需要;此外,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访问和操作该数据库.
作者:鄂琪敏;刘加林;黎勇;梁传余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