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部肉瘤样癌1例

孙饶奚;赵宇;余天平;黄石

关键词:喉肿瘤, 肉瘤样癌, 治疗
摘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OSAHS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玺;易红良;殷善开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原发灶不明侵及皮肤的巨大颈部转移癌的手术及修复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侵及皮肤的巨大颈部转移癌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修复方法.方法:原发灶不明的侵及皮肤的巨大颈部转移癌患者16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切除足够的受侵皮肤,妥善解决暴露、止血、颈内静脉上下极的处理、颈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干、膈神经及臂丛神经的保护等问题,应用肌皮瓣修复颈部巨大皮肤缺损,术后给予同期放化疗.结果:16例患者术中无颈动脉破裂大出血,2例因与颈总动脉粘连紧密分离时颈总动脉外膜破裂给予直接缝合修复血管;1例颈总动脉切除约1.5 cm,游离动脉后无张力给予端端吻合;1例术中证实颈内动脉已闭塞给予切除;2例切除部分迷走神经,1例行迷走神经端端吻合,1例胸长神经移植吻合;2例切除膈神经;16例均保留颈交感神经干及臂丛神经;16例颈部皮肤缺损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手术时间200~300 min,术中失血量190~350 ml.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坏死.手术放化疗后随访3~50个月,死亡8例,死亡时间距离发病时间长48个月.死于肺转移4例,骨转移2例,颈部复发1例,鼻咽大出血1例;其中3例发现原发灶,分别为鼻咽癌、扁桃体癌及食管癌.结论:原发灶不明的侵及皮肤的巨大颈部转移癌的手术是安全的,胸大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疗效满意,不影响术后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罗克勍;田克强;吴修洪;李韶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ForceTriad能量平台在精细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rceTriad能量平台在精细甲状腺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利用ForceTriad能量平台并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对29例患者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结果:29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均未使用结扎或缝扎止血,未出现声嘶、手足抽搐、术腔血肿以及出血所致的二次手术等术后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54 min(40~70 min),术中平均出血25 ml(10~40 ml),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26ml(15~50ml).结论:ForceTriad能量平台简化了术中止血及组织离断操作,可安全的用于精细甲状腺外科手术.但能否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加快术后康复,尚需扩大样本量并进行对照研究.

    作者:邓莅霏;王一凤;刘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12-12期间经病理确诊的12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男9例,女3例,年龄35~65岁,中位年龄58岁.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7年,2例术后复发.至末次随访,4例未见复发,2例带瘤生存.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少见,尚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CT及MRI影像学检查有助了解病变范围及性质.MRI在显示病灶向周围侵犯程度、判断疗效及术后复发方面优于CT.治疗以广泛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复发或难以彻底切除的患者可配合放疗和化疗.

    作者:古庆家;何刚;樊建刚;李彬;徐刚;冯勇;宋林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甲状舌管癌的诊治

    作者:冯嘉麟;沈宇玲;王家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颈深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诊疗及相关因素分析

    颈深部化脓性感染是指邻近区域深部的感染源,如牙、咽、扁桃体、食管、呼吸道等处的感染,发展至颈深筋膜深层以下的组织所引起的脓肿形成或较广泛的蜂窝织炎的总称[1].随着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感染易沿筋膜迅速发展,特别是小儿和伴有全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者[2-3],可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20%[4].现整理2000-01-2013-12期间我科收治的57例颈深部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对年龄、病程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期以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作者:毕静;陆鸿略;高珊;齐志伟;张淑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技术改进体会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及占位病变被发现.各级医院甲状腺的手术量逐年在增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也在增加,医疗纠纷及事故率亦在升高.甲状腺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空间狭小,传统方法费时且并发症较多.2009-2013年我科通过技术改进开展甲状腺良性病变腺叶切除术13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东;熊志东;朱学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颈前径路鼻窦内镜下甲状腺腺瘤微创手术治疗11例

    传统甲状腺手术是在颈前部做一切口的开放性手术,手术后遗留明显瘢痕,而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多数为女性,比较难以接受.现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2008-05-2012-05期间我科采用鼻内镜行甲状腺手术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31~50岁,平均36岁.术前B超或(和)CT示单发或多发甲状腺肿物,肿块直径2.0~4.5 cm;单侧左4例,右6例;双侧1例.均无颈部淋巴结肿大.

    作者:江千珍;蓝晓明;林家胜;吴晓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咽侧径路水平喉部分切除术19例报告

    目的:探讨咽侧径路水平喉部分切除手术的技术操作、疗效及该径路积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2008年间咽侧径路水平喉部分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声门上型,8例下咽上型(其中1例侵犯舌体,2例侵犯舌根扁桃体软腭,2例侵犯下咽侧后壁);其中术中采用直接缝合12例,甲状软骨膜3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1例,胸大肌肌肌皮瓣修复3例.术后根据需要给予放射治疗.结果:19例患者全部拔出气管套管,16例一期拔管,拔管后呼吸通畅;发声良好,无1例发生咽瘘;1例术后6个月仍有轻度误吸,1例术后1年突然咽部大出血死亡,2例术后颈总动脉转移出血死亡,4例术后2年内复发,3例3~5年内复发;3年生存率78.9%,5年生存率57.9%.结论:咽侧径路水平喉部分切除术损伤相对小,功能恢复快,为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秦照军;陈莉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声带白斑8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声带白斑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响声带白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12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声带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病理类型与声带白斑复发以及癌变的关系.结果:82例声带白斑患者中,男76例,女6例;年龄30~90岁,中位年龄52岁.长期吸烟70例(85.37%),长期饮酒67例(81.71%),伴胃食管反流48例(58.54%);术后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8例(9.76%),鳞状上皮增生42例(51.22%),黏膜轻度异型增生14例(17.07%),中度异型增生8例(9.76%),重度异型增生10例(12.19%).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类型是影响声带白斑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5,OR=0.543;恶变P<0.05,OR=0.382),且复发率及恶变率随异型增生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病理类型是声带白斑预后的重要指标,且预后随异型增生严重程度增加而变差,应密切随访.

    作者:许咪咪;张思毅;黄宏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并发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并发气胸的原因、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我科2003-01-2013-12期间共计行支气管镜检术3324例,对术中并发气胸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治愈,2例因异物未能取出转胸外科手术,1例死亡.结论:尽快解除呼吸道梗阻,快速的诊断和正确的处理是降低支气管异物并发症死亡率的前提.

    作者:马伟军;张晓彤;许映龙;成颖;王军利;许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Ⅰ型胶原/HA/rhBMP-2复合材料原位修复甲状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Ⅰ型胶原、羟基磷灰石(HA)、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为材料,制作人工材料支架修复兔甲状软骨缺损,寻求一种原位修复甲状软骨缺损的新途径.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实验组以Ⅰ型胶原、HA、rhBMP-2为材料;对照组以Ⅰ型胶原、HA为材料,分别进行甲状软骨缺损的原位修复;空白组直接切除一侧甲状软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Ⅰ型胶原/HA/rhBMP-2复合材料支架能够原位诱导成骨.结论:Ⅰ型胶原/HA/rhBMP-2复合材料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材料为临床甲状软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打下基础.

    作者:胡万青;张龙城;夏薇;曹高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幼儿声门区苍耳子异物1例

    作者:张茏;陈世汉;张志茂;钟大林;常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喉骨肉瘤1例

    作者:全华涛;王行炜;唐瑶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825对喉癌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酪氨酸酶抑制剂AG825对Hep-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观察酪氨酸酶抑制剂AG825在不同浓度及时间时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G825对Hep-2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AG825促进了Hep-2细胞的早期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G825作用以后,表皮生长因子下游的信号传导蛋白因子p-Akt和p-MAP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下游的信号传导因子的表达水平依次下降.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825能有效的抑制Hep-2细胞的生长,并促进细胞的早期凋亡.

    作者:王唯一;王雪峰;张敏;金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用于声带息肉住院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1年(非路径组)和实施后1年(路径组)在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占比.采用SPSS 19.0软件,以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非路径组患者共125例,路径组患者共1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3±1.4)d和(5.1±0.9)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208.9±990.1)元和(7420.5±685.7)元,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路径组和路径组药占比分别为(38.02±5.18)%、(35.53±5.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本研究所得到的阳性结果较少,但我们同样看到了临床路径带来的益处,它减少了医疗工作的“随意性”,使得同种疾病的治疗过程更加一致.此外,本研究表明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对声带息肉的诊疗已颇为规范合理.

    作者:赵鹏举;李进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IL-25和嗜酸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IL-25和嗜酸粒细胞(EOS)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IL-25与EOS在其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31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及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局部组织中IL-25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变应性鼻炎组IL-25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表达情况与EOS局部浸润数呈正相关(r=0.652,P<0.01);②鼻息肉组IL-25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表达情况与EOS局部浸润数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组织中IL-25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大量EOS浸润,两者呈正相关.提示IL-25及EOS均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发病过程,IL-25对EOS的趋化、聚集作用不可忽视,并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徐丽;张俊中;关兵;徐英;王莹;曹清;徐桂容;彭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喉部肉瘤样癌1例

    作者:孙饶奚;赵宇;余天平;黄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S100A7蛋白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检测S100A7蛋白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头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从而确定其在头颈鳞状细胞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44例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100A7蛋白.结果: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100A7蛋白的高表达,其阳性率(72.72%)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3.64%),且S100A7蛋白的表达与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性别无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100A7的高表达可能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作为头颈鳞状细胞癌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指标.

    作者:赖史胜;万志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和术后疼痛的预测分析

    目的:探讨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可靠指标,分析术后咽喉部疼痛与术中支撑喉镜使用时间及喉部和舌根所受压强的关系.方法:对50例实行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术前测量和声门暴露可能相关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改良Mallampati分级、张口度、颈围、胸颏间距、甲颏间距、舌颏间距、水平甲颏间距、垂直甲颏间距、颈后仰度、甲颏夹角,术中记录声门暴露的Cormack-Lehane评分、声门暴露分级、暴露声门所需时间、手术持续时间、作用喉和舌根部的压力,术后记录咽喉部疼痛情况,并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体质指数≥25和全伸展体位下的甲颏间距<6 cm(均P<0.05)是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可靠指标;声门暴露所需时间[(1.96±1.28)min]及舌根和喉部所受压强[(292±109)mmHg]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中显著增加,22例(44%)患者术后主诉喉痛,其程度和手术时间[(39±31) min]有关(P<0.05),而和压强无关(P>0.05).结论:体质指数和全伸展体位下甲颏间距可作为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可靠指标;术中喉部和舌根所受压强是术后咽喉部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统计学表明仅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陈浩;孙敬武;方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