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导航在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王聪

关键词: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鼻内镜手术
摘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202例鼻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诊断及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鼻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2例患者中,男163例(80.7%),女39例(19.3%);52例患者受伤与饮酒有关,且均为男性.致伤原因:斗殴94例(46.5%),摔伤43例(21.3%),交通事故39例(19.3%),工作意外伤害13例(6.5%),运动伤害12例(5.9%),其他伤害1例(0.5%).季节分布:春季54例(26.7%),夏季42例(20.8%),秋季58例(28.7%),冬季48例(23.8%).应用鼻骨X线检查诊断鼻骨骨折的阳性率为79.7%,而CT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斗殴是鼻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男性占绝大多数,高发年龄20~29岁.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振华;范西惠;练状;程泽星;庄远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声带丛状神经鞘瘤1例

    作者:姚群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影像导航在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内镜下治疗蝶筛窦相关性眼部损害13例报告

    鼻窦黏液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其中发生于蝶筛窦者随囊肿增大或伴发感染可导致眼部损害.2006-01-2014-01我科共收治伴有眼部损害的蝶筛窦黏液囊肿患者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3例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6~66岁,中位数年龄30岁;病程1周~2年.蝶窦囊肿4例,筛窦囊肿7例,蝶筛窦囊肿2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6例,右侧7例.主要眼部损害包括:视力下降11例,眼眶蜂窝织炎2例(患儿分别为6岁、7岁);除眼部症状外临床表现还包括:头痛9例,鼻根部疼痛3例,鼻塞3例,涕中带血2例,脓涕2例,发热2例.既往无手术、外伤史.除3例首诊于耳鼻喉科外,其余均首诊于眼科、儿科或神经内科.

    作者:高松;张国民;谢铠鹏;伍小琴;吴文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食管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食管后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1例(77.78%)继发于急性食管入口处异物损伤,2例(7.41%)继发于陈旧性食管后间隙异物感染,3例(11.11%)继发于咽后脓肿,1例(3.70%)原因不明.全部患者行断层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6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保守组),6例患者行咽内切开排脓术(咽内组),15例患者经颈外切口行切开排脓闭式负压引流术(颈外组).结果:保守组6例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6 d;咽内组有5例治愈,其中2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余1例并发纵隔脓肿及肺脓肿感染性休克死亡,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8 d;颈外组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5d.结论:食管上段异物损伤及食管后间隙异物残留是食管后间隙脓肿的主要诱因.断层影像学检查能充分显示食管后间隙脓肿与其他颈深部间隙,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经颈外切口行切开排脓闭式负压引流术是有效治疗方法;经咽内切口排脓效果差,易导致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不提倡做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无呼吸困难的无基础病患者也是一种选择,但需重视对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认识及处理.

    作者:陈泽;钟兆棠;梁敏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Msx2、topoⅡ-α、HPV16及VEGF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定量及意义

    目的:探讨Msx2、topoⅡ-α、HPV16及VEGF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织中的定量及意义,研究上述四种因子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进一步确定Msx2和topoⅡ-α在SNIP恶变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别检测Msx2、topoⅡ-α、VEGF及HPV16在13例SNIP,10例鼻息肉(INP),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NSCC)中的表达.其中SNIP根据病理形态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结果:SNIP和NSCC组织中Msx2、topoⅡ-α、HPV16及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INP(P<0.05).Msx2、topoⅡ-α、VEGF及HPV16在SNIP的3个病理形态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得出HPV16、topoⅡ-α、VEGF、Msx2之间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Msx2和topoⅡ-α在SNIP恶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SNIP和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张峻峥;杨一兵;汤勇;吴锡芳;丛林海;阮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鼻内镜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程度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伴或不伴息肉患者术前焦虑状态与鼻内镜术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167例CRS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术前发放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焦虑评分.记录术后8、32、56 h时患者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评分,统计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S-AI评分平均为42.45±9.98,T AI评分为41.81±8.47.术后疼痛评分:8h时为6.33±1.74,32 h时为4.21±1.51,56 h时为2.35±1.42.术后8h无痛者0例,轻度疼痛者10例,中度疼痛者107例,重度疼痛者47例,剧痛者3例;术后32 h无痛者9例,轻度疼痛者97例,中度疼痛者32例,重度疼痛者29例,无剧痛患者.至第56h时无痛者108例,轻度疼痛44例,中度疼痛15例.术前S-AI及T-AI评分与术后8、32、56 h疼痛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RS伴或不伴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8h内疼痛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程度逐渐减轻.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小婉;杨贵军;李爽;李小溪;吕春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纳吸棉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内镜鼻窦术后填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纳吸棉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填塞术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行双侧鼻窦内镜手术且完成随访的CRSwNP和CRSsNP患者,分为实验组(左侧鼻腔)和对照组(右侧鼻腔).实验组在手术结束时用含有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纳吸棉填塞术腔,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纳吸棉填塞术腔,分别在术后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对患者行VAS评分及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结果:①2组术后第2周、第1、3个月时患者整体不适感及鼻塞、鼻腔分泌物、头痛或头昏、鼻面部胀痛四大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②2组术后第2周、第1、3个月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各项目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3个月时,实验组的鼻腔阻力小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第3个月,实验组28例(93.3%)病情完全控制,总有效率96.6%;对照组22例(73.3%)病情完全控制,总有效率93.3%.2组间病情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含有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纳吸棉填塞术腔,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促进黏膜的顺利转归,提高了病情完全控制率.

    作者:岑瑞祥;许昱;万浪;欧劲;刘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慢性气管食管瘘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慢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该病的相关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通过手术成功修补1例慢性气管食管瘘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诊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报道笔者对该病的诊疗体会.结果:患者在经胃肠造瘘、介入科植入食管支架等相关综合治疗无效后,于发病9个月后入住我科,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术后10d复查食管碘水未提示明显异常,术后12d出院,进食无呛咳,瘘口愈合,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食管瘘经保守治疗后无效者,应及时行外科手术修补,术中双层缝合瘘口,并借助临近肌肉等组织加固,可达到良好效果,对该病的诊疗特征应引起耳鼻喉医生高度重视.

    作者:程庆;魏晶晶;刘邦华;钟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临床病程和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发病年龄、首次复发年龄、首次复发间期、性别、有无气管切开进行分组,并对病变严重程度评分与受累的亚区、手术间期以及再次手术的间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复发年龄分为≤4岁组和>4岁组,2组在手术次数和平均、短、长手术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03,0.010,0.039),而按发病年龄分组(≤4岁组和>4岁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54,0.219,0.194,0.219);病灶严重程度评分与受累的亚区呈正相关(r=0.914,P=0.000),与复发间期呈负相关(r=-0.451,P=0.000);发病年龄≤4岁组和>4岁组在病灶严重程度和手术间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00),而按手术年龄分组则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103,0.813);行气管切开术的患儿接受更多的手术,但在发病年龄、复发年龄及复发间期等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准确评估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临床病程的发展趋势,首先要考虑首次复发年龄及间期,判断病灶严重程度需考虑发病年龄及病变受累的亚区.

    作者:张初琴;陈波蓓;南奔宇;陈迎迎;高金建;黄赛瑜;项海杰;余啸;刘学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头颈部血管外皮瘤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外皮瘤(HNHPC)的特异性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从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电子数据库中,收集2013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且包含治疗、随访和预后的中、英文HNHPC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122篇,总计有213例HNHPC病例纳入统计学分析.HNHPC复发率为24.4%(51/209),阳性手术切缘(OR=3.977,P<0.01)及低分化病理类型(OR=1.890,P<0.01)使HNHPC局部复发风险增加.HNHPC转移率为15.8%(22/139),阳性手术切缘(OR=13.833,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OR=4.661,P<0.01)及非手术治疗(OR=2.000,P<0.01)与HNHPC转移率上升有关.HNHPC死亡率为15.0%(32/213),肿瘤直径>5.0 cm(OR=2.860,P<0.05)、阳性手术切缘(OR=9.833,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OR=4.061,P<0.01)、非手术治疗(OR=2.032,P<0.01)均为增加死亡风险的因素.单纯手术者139例,综合治疗64例,非手术治疗者10例.HNHPC总生存率(OS)为85%;3、5、10年OS分别为86%、78%和74%,其中单纯手术者OS分别为95%、88%和84%,手术加放疗者分别为90%、80%和80%,手术加化疗者分别为75%、25%和25%,手术加放化疗者分别为67%、58%和46%.HNHPC手术切缘与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转移生存率(MFS)和OS之间均有生存差异(P<0.01).HNHPC病理分化与RFS、MFS和OS之间有生存差异(P<0.01).HNHPC治疗方式与MFS和OS之间均有生存差异(P<0.01).HNHPC的OS在不同肿瘤大小之间存在差异(P<0.05).阳性手术切缘为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HR=3.680,P<0.01),低分化病理类型为术后转移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2.619,P<0.05和HR=3.188,P<0.05),肿瘤直径>5.0 cm和非手术治疗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5.461,P<0.01和HR=8.563,P<0.01).结论:手术治疗是HNHPC主要治疗方式且优于综合治疗.手术切缘、肿瘤大小、病理分化和非手术治疗是HNHP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阿里木江·吾守;苗辛超;赵雅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不良反应,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使用安脱达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皮下注射治疗386例AR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86例AR患者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2/386),其中大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0/38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6/386),其中轻度全身反应(1级)34例,中度全身反应(2级)1例,严重(非致命)全身反应(3级)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4级);3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常规方案高(21.1%),成人集群方案居次(11.9%),儿童集群方案低(1.5%);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中后期及维持治疗阶段早期.结论:对AR患者进行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治疗流程并执行操作规范,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易华容;刘远华;叶菁;余杰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白血病感染致硬腭瘘及鼻中隔穿孔1例

    作者:孙琳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甲状腺后鳃裂瘘管及囊肿4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甲状腺后鳃裂瘘管及囊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报告4例甲状腺后鳃裂瘘管及囊肿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鳃裂瘘管及囊肿均与甲状腺组织粘连重,解剖标志不清,2例术前喉返神经功能受累,术中均保留喉返神经,术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正常,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甲状腺后鳃裂瘘管及囊肿少见,容易误诊误治,手术完整切除是有效的方法,术中保护喉返神经非常必要.

    作者:陈敏;黄沂传;韩敏;于龙刚;李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微生态环境对小鼠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小鼠变应性鼻炎(AR)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置于超净无菌环境(GF环境组),另一组置于无特定病原体环境(SPF环境组)中饲养,每组30只.2种环境中的小鼠再各分为模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2组环境组中的模型组各在6周龄时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并评分;于第9周末次激发实验后取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行鼻腔组织切片染色;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gE、IFN-γ和IL-4浓度.结果:各组小鼠症状体征评分显示,GF环境模型组中AR反应阳性体征的小鼠数量显著高于SPF环境模型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AR反应阳性小鼠鼻黏膜高度充血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模型组中AR反应阴性的小鼠和对照组的小鼠鼻黏膜无异常形态;嗜酸粒细胞计数显示AR反应阳性小鼠鼻黏膜内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ELISA结果显示AR反应阳性小鼠血清中IgE、IL-4浓度显著升高(P<0.05),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GF环境中小鼠AR的发病率高于SPF环境.

    作者:王敏;宋勇莉;王继猛;闫辉;米文娟;邱建华;乔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中声门暴露困难病例的处理

    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能够提供清晰立体的手术视野,并可通过双手进行精细操作,是目前临床上手术处理喉部病变的常规术式.尽管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支撑喉镜轻松显露术野,然而,对于一些存在肥胖、上呼吸道解剖异常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声门暴露困难,只能部分甚至完全不能显露喉部术野的情况,从而导致手术切除不彻底或完全无法进行,并且支撑喉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1-2].本文就我们在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过程中遇到的声门暴露困难(difficult laryngeal exposure,DLE)患者的处理方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崔西栋;赵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成人上颌窦与磨牙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通过测量成人上颌窦容积、窦嵴距和计算气化系数,探讨上颌窦容积和牙槽骨骨量的关系及磨牙脱落对上颌窦的影响.方法:收集190例(361侧上颌窦)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121例(242侧)正常者为A组;42例(65侧)例磨牙部分脱落者为B组,其中31侧上颌窦1颗磨牙脱落为B1组,22侧上颌窦2颗磨牙脱落为B2组,12侧上颌窦3颗磨牙脱落(残留1颗)为B3组;27例(54侧)上颌牙全部脱落者为C组.通过测量上颌窦容积、窦嵴距和上颌窦各径线,并计算气化系数,分析上颌窦容积与窦嵴距的关系;对比分析3组上颌窦各径线、气化系数、上颌窦容积及窦嵴距的差异.结果:A组上颌窦容积和窦嵴距呈负相关(r=-0.63,P<0.05);A组窦嵴距大于其他2组(P<0.05),而B组窦嵴距又大于C组(P<0.05);C组上颌窦前后径及左右径分别大于A、B组(P<0.05);C组气化系数小于A、B组(P<0.05).结论:上颌窦容积和牙槽骨骨量呈负相关,上颌牙全部脱落促进上颌窦变形,上颌窦容积有减小趋势.

    作者:胡志;孙大明;周泉生;王玉丽;谷京城;韩耀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COX-2、p21、Ki-67的表达及HPV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COX-2、p21、Ki-67的表达及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和20例鼻息肉(NP)及10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NM)中COX-2、p21、Ki-67表达情况,并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HPV感染的情况.结果:NIP组、NP组和NM组中COX-2、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依次降低的趋势;COX-2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0,P<0.05);Ki-67在NIP和N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3,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COX-2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P<0.05).p21在NIP组中未见表达.NIP组HPV病毒检出率为26.67%,均为HPV16型.结论:COX-2、Ki-67和HPV感染与NIP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COX-2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作为NIP发病的危险因素.Ki-67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可作为衡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增殖活性的指标.COX-2与Ki-67的表达在NIP的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p21与NIP发病无明显相关.HPV感染与NIP的发病有关,但不能作为NIP发病的主要因素.

    作者:孟宪影;邬旭;袁益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渗性海水和等渗性海水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渗性海水(HS)和等渗性海水(IS)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鼻黏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海水鼻腔盥洗治疗AR的机制.方法:将Der p1构建的BALB/e小鼠A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HS组、IS组和空白对照组(BC组).HS组和IS组造模完成后第1~14天分别给予希诺宁(NaCl 2.3%)和必通(NaCl0.9%)滴鼻,BC组造模完成后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4组均在第14天末次给药后30 min内计数小鼠喷嚏及挠鼻次数;并在末次给药24 h后取各组小鼠鼻部组织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鼻黏膜微观结构.结果:AR小鼠经HS和IS滴鼻后,挠鼻及喷嚏次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HS组、IS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IS组小鼠鼻黏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明显好于BC组,并且HS组小鼠鼻黏膜形态和微观结构较IS组更接近阴性对照组.结论:HS和IS鼻腔盥洗均可以促进损伤的鼻黏膜纤毛上皮修复,而且HS鼻腔盥洗促进损伤的鼻黏膜纤毛上皮修复作用好于IS.海水鼻腔盥洗治疗AR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损伤的鼻黏膜纤毛上皮修复,从而减轻鼻部症状.

    作者:邓智锋;许昱;欧劲;向荣;陶泽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鼻道容积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鼻道容积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量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观察鼻腔解剖变异,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组患侧与正常组的骨性中鼻道容积、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组与正常组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24.24%和33.33%,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率分别为30.30%和26.67%,鼻腔解剖结构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60.00%,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中鼻道容积增大可能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有关,鼻腔解剖结构变异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无关.

    作者:李海艳;梁建平;袁弘;毛一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