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陶云;陈东梅;董明霞;吴之煌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疏肝饮,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疏肝饮,对照组30例口服得舒特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得舒特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得舒特对粪便性状、肠鸣的改善不及本方.得舒特仅从D-IBS复杂的发病机理中的一个点入手,虽能收效,但难免不周.相对而言,本方能针对D-IBS各个症状均起到明显的疗效.结论: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疗效好.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消癖止痛散的药效学研究

    消癖止痛散对苯甲酸雌二醇造模的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造模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此外,消癖止痛散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这些作用为消癖止痛散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林霜;刘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通过分析中医湿热证(包括温病湿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的造模方法,并联系中医的发病学原理,对不同的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评价,为不同湿热证实验研究筛选恰当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作者:杨巧芳;孟庆刚;常辉东;许珊;王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内经》《难经》中脾病五行辨证

    对《内经》、《难经》脾病五行辨证进行研究,其概念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识别脾脏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思维方法,包括脾土自病、母子相及、太过不及乘侮、胜复4种辨证模式,进而可丰富中医辨证学,直接为临床医学服务.

    作者:谢裕竹;戴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苡仁六妙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苡仁六妙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分层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221例,其中试验组111例,完成99例;对照组110例,完成104例.试验组:苡仁六妙颗粒1袋/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妇炎康复颗粒1袋/次,3次/日,口服.疗程设定为6周(经期不停药,连续用药).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结论:苡仁六妙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安全、有效.

    作者:陈莹;王昕;陈立怀;王喆;王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调气和血法治疗痛泻

    痛泻之因机,综观古今医书传载及教材所述,大多归于食积胃肠及肝脾失调,治则多以调整脏腑为主.而气血失调实为病机关键,调气和血法为治法总纲.阐明痛泻关键在于气血不调的机理,论证调气和血法是治疗痛泻的大法,引用总结古代医家及现代临床报道,结合临床实际以调气和血法为基本法,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分述痛泻各型的病机演化,治疗大法及方药加减.

    作者:宫爱民;桑希生;王艺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叶天士王清任证治瘀血证的学术特色

    清代医家叶天士、王清任皆是治疗瘀血证的名家,对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关瘀血证的治疗作一归纳分析,试探讨叶、王治疗瘀血证特有见解及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加深对二人学说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瘀血证提供对比经验.

    作者:潘锐焕;李洁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从外科学角度分析中医发展及中西结合之路

    从外科学的发展角度分析中医在近代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①科学技术的落后;②封建意识的禁锢;③中医理论体系自身的影响.当今的中医已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已日新月异.因此,在近代阻碍中医发展的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些直观性、模糊性和超稳定性的特点[1],要不断更新,中医理论体系要不断的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运用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不失为中医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虽初见成效,但也只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

    作者:余东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生脉散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采用生脉散口服观察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属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出院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相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加用生脉散颗粒剂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症状疗效变化.结果:症状疗效中总有效率治疗组88.4%,对照组为6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可改善CHF中医证候,有利于CHF的治疗,能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雪原;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无铅活血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铅活血膏外帖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以无铅活血膏为治疗组53例与传统活血膏为对照组57例在临床上外帖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结果:认为两组药物的疗效在观察时间内作用明显,两组药物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均有确切的疗效,治疗组在消除症状的起效时间和损伤修复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无铅活血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好于传统活血膏,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谢浩洋;沈国海;郑建林;孔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坚定不移地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刚才观摩了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活动总决赛的精彩展示,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军队中医药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十分振奋.我代表国务院向参加这次大比武活动的军队中医药工作者并通过你们向全军的医务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向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祝贺.

    作者:吴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药干预糖耐量低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型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持续增长的流行病学趋势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新近资料显示20岁以上的上海居民糖耐量低减(IGT)与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和9%[1],而在美国IGT患者转化为糖尿病的年转化率为4.76%[2],在中国相关的调查显示为8.9%[3],即使停留在IGT阶段仍然对机体具有危害性.

    作者:唐奇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

    论述了体质及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将辨体质与辨证融为一体,借助流行病学和科学统计学方法使体质辨证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辨施治诊疗水平.

    作者:武月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耳穴贴压法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对真性性早熟女童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有效方法,观察耳穴贴压法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对真性性早熟女童预测身高的影响.方法:对30例女童真性性早熟患儿予耳穴贴压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口服,比较治疗前后预测身高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骨龄差/年龄差(△AB/ △CA)值从1.34±0.63下降为0.65±0.32(P<0.01),终身高的预测值从149.7±3.6增加至153.5±3.8(P<0.01).结论:耳穴贴压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可明显减慢骨骼生长,延缓骨骼成熟,提高预测身高.

    作者:李伟元;邓丽莎;莫珊;谢学田;张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用甘草酸二胺、左旋门冬酰氨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左旋门冬酰氨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两组疗程均1个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抗核抗体谱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并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秉久;杨新莉;王欣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荆花胃康胶丸对大鼠十二指肠反流所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DGR组和胃康胶丸干预组,手术建立大鼠胃十二指肠反流模型,其中DGR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胃康胶丸干预组每日给予胃康胶丸(30mg/kg体重)灌胃1次.8周后对大鼠胃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和磷脂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结果:胃康胶丸干预组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GR组,而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磷脂和PGE2含量均显著高于DGR组(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和PGE2含量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对十二胃指肠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扩作用.

    作者:杨华;龚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G细胞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G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黏膜G细胞的变化.结果:疏肝和胃丸组大鼠胃溃疡组织中G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和胃丸能促使胃溃疡组织中G细胞萎缩,从而减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达到治疗和预防溃疡病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刘慧萍;莫新民;朱伟;彭琼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化痰软坚祛瘀法干预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化痰软坚祛瘀法对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化痰软坚祛瘀药干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肟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HE、PAS、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SABC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化痰软坚祛瘀药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改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能减少FN、LN在肾组织的沉积.结论:本实验提示化痰软坚祛瘀法能有效保护模型大鼠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病变进程,该作用与其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有关.

    作者:孙敬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探讨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申报工作,保障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曹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从《正体类要》初窥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从《正体类要》的角度阐明了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认为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由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病情的变化分期治疗、善于总结归纳病例,以提高诊疗技术、中病即止等5部分组成.5个方面指导现代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缺点,另一方面,传统师承教育培养的中医师大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但在中医知识结构上不够系统,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的师承教育的精髓.

    作者:李海波;李斌;林大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