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睿;祁鑫;于明薇;裴迎霞;张培彤;林洪生
目的:探讨畲族医药食凉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用中成药脂必妥治疗,治疗组58例用畲药食凉调脂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和血脂指标明显,特别对实症显著,达95.7%;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高胆固醇(TC)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内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代)、低密度脂蛋白(LDL-c)差异分别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两组疗程接近:2个月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畲药食凉调脂汤具有明显影响脂质代谢,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方.
作者:林祖辉;张兆和;鄢连和;郑宋明;李慧珍;任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通过侍诊脾胃病专家姜树民教授,总结出其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本病因肝胆毒热之邪,逆行于胃,灼伤胃络所致.临床常见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等证.治疗大法为:清利肝胆、化腐生新、和胃化浊、疏肝理脾.
作者:姜永帅;姜树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胃癌康方对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探讨该药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受试对象,利用血清药理学和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影响.结果:(1)Mg2+-ATP酶与G-6-P酶在细胞株内定位准确.(2)中药组,Mg2+-ATP酶和G-6-P酶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活性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康降低胃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可能是体现其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刘海兴;路学荣;蔡玉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首先注重教材改革,方剂学的教材建设应能从教材编写的层次、内容、体例及方剂选录等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辨证思维、组方能力和灵活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中医来源于实践,作用结果也体现于实践.方剂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是体现中医医疗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方剂教学过程中可引病案分析和开展实验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黄仕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DGR组和胃康胶丸干预组,手术建立大鼠胃十二指肠反流模型,其中DGR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胃康胶丸干预组每日给予胃康胶丸(30mg/kg体重)灌胃1次.8周后对大鼠胃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和磷脂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结果:胃康胶丸干预组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GR组,而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磷脂和PGE2含量均显著高于DGR组(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和PGE2含量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对十二胃指肠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扩作用.
作者:杨华;龚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黄花石蒜对老年痴呆(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东莨菪碱(2mg·kg-1)制备老年痴呆小鼠模型,通过Y型水迷宫实验来观察黄花石蒜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花石蒜醇提物高剂量组(40.2g生药·kg-1)和低剂量组(20.1g生药·kg-1)均能明显缩短AD模型小鼠Y型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P<0.05),减少其上岸错误次数(P<0.05),明显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结论:黄花石蒜醇提物能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皮慧芳;阮汉利;张鹏;朱田;张勇慧;吴继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分别从外周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脾脏病理切片等方面分别考察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中西药对照药的差异,并考察两方之间的差异.实验证明紫癜颗粒原方及核心方能明显提升ITP小鼠血小板、促进骨髓成熟分化、抑制骨髓增生活跃;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已上市的中西对照药比较疗效相同,核心方可以代替原方继续开发.
作者:曲道炜;马骥;李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中医学是传统医学瑰宝,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图从5个方面审视医学与兵学,医道与兵道,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关系密切,互为通融,互相启发.在中医学备受质疑的今天,更加固守己道,充满自信,光大中医,迎接挑战.
作者:姜海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实验研究表明:肝脂消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C、ALT、AST的含量以及升高血清中HDL-C、ALB的含量,提示肝脂消合剂具有调节血脂及保肝作用.
作者:邓家刚;秦华珍;李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对自己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和体会加以总结.方法: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论治加以阐述.结果:把握甲状腺病的发病机制痰邪为患,抓住化痰、消痰、豁痰治疗的中心环节,从本论治;明确用药原则,辩证辨病加减运用;治疗强调规范连续,中西医治疗相结合;阐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病具体治疗.结论:甲状腺病的发生应明确甲亢的痰与热、甲减的痰与寒、甲状腺癌的痰与瘀的主要病理特征,用药辨证、辨病从痰邪着手,注重脏腑、气血、阴阳的调治,强调中西医结合.
作者:钱彦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姬松茸菌孢多糖对裸鼠SGC-7901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接种于BALB/C-nu/nu裸鼠的皮下,建立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共30只,随机分为5组:香菇多糖组、姬松茸菌孢多糖大、中、小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结果:姬松茸菌孢多糖大、中、小各剂量、香菇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移植瘤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姬松茸菌孢多糖中、大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对照组裸鼠脾脏指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姬松茸菌孢多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抑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白吉庆;席孝贤;贺新怀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慢性心衰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强心汤,30天为1个疗程,平均随访5个月.观察患者的总体疗效、心功能变化,及患者再住院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总体疗效、再住院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变化(P<0.05)、生活质量(P<0.01)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心汤对于CHF患者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霞;张艳;胡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探讨冲脉与月经的生理关系及病理联系,分析冲脉失利与月经不调的内在联系.分别从冲脉与月经的关系、固冲以固经、理冲以通经等3个方面探讨了月经不调与冲脉的辨证论治.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肺饮合剂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及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观察3周后的病理学改变,血清、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以及清肺饮合剂对其的影响.结果:注入脂多糖后的病理学表现符合慢支的特征.各给药组经不同浓度清肺饮灌胃后能改善气道炎症;尤其是清肺饮高剂量组,能明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清、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结论:清肺饮合剂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能通过降低体内TNF-α的水平来控制炎症的发展.
作者:吕小琴;张相彩;徐颖颖;孙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论述了体质及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将辨体质与辨证融为一体,借助流行病学和科学统计学方法使体质辨证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辨施治诊疗水平.
作者:武月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初步评价苡仁六妙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分层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共入组221例,其中试验组111例,完成99例;对照组110例,完成104例.试验组:苡仁六妙颗粒1袋/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妇炎康复颗粒1袋/次,3次/日,口服.疗程设定为6周(经期不停药,连续用药).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结论:苡仁六妙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安全、有效.
作者:陈莹;王昕;陈立怀;王喆;王小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有效方法,观察耳穴贴压法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对真性性早熟女童预测身高的影响.方法:对30例女童真性性早熟患儿予耳穴贴压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口服,比较治疗前后预测身高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骨龄差/年龄差(△AB/ △CA)值从1.34±0.63下降为0.65±0.32(P<0.01),终身高的预测值从149.7±3.6增加至153.5±3.8(P<0.01).结论:耳穴贴压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可明显减慢骨骼生长,延缓骨骼成熟,提高预测身高.
作者:李伟元;邓丽莎;莫珊;谢学田;张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仙灵骨葆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用Kromasil(R)-C18柱,以乙腈-水(27.5:72.5)为流动相,波长λ=270nm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在0.4116~1.2348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1.2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马新飞;殷放宙;李林;陆兔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采用生脉散口服观察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属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出院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相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加用生脉散颗粒剂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症状疗效变化.结果:症状疗效中总有效率治疗组88.4%,对照组为6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可改善CHF中医证候,有利于CHF的治疗,能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雪原;王淑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新药研究角度分析了运用病证结合模式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实施该评价模式的载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常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思路并进行了评价;认为通过积极的探索研究,逐步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运用于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是可行的.
作者:张晓东;潘国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