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道炜;马骥;李斌
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中医学是传统医学瑰宝,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图从5个方面审视医学与兵学,医道与兵道,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关系密切,互为通融,互相启发.在中医学备受质疑的今天,更加固守己道,充满自信,光大中医,迎接挑战.
作者:姜海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精粉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冬虫夏草精粉腹腔注射H22肝癌小鼠,观察其肿瘤抑制率以及NK细胞、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能力.结果:冬虫夏草精粉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提高H22肿癌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力,增强NK细胞活性.结论:冬虫夏草精粉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荷瘤鼠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孙艳;孙艳影;杜凤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清代医家叶天士、王清任皆是治疗瘀血证的名家,对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及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关瘀血证的治疗作一归纳分析,试探讨叶、王治疗瘀血证特有见解及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加深对二人学说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瘀血证提供对比经验.
作者:潘锐焕;李洁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实验研究表明:肝脂消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C、ALT、AST的含量以及升高血清中HDL-C、ALB的含量,提示肝脂消合剂具有调节血脂及保肝作用.
作者:邓家刚;秦华珍;李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申报工作,保障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曹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G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黏膜G细胞的变化.结果:疏肝和胃丸组大鼠胃溃疡组织中G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和胃丸能促使胃溃疡组织中G细胞萎缩,从而减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达到治疗和预防溃疡病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刘慧萍;莫新民;朱伟;彭琼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仙灵骨葆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用Kromasil(R)-C18柱,以乙腈-水(27.5:72.5)为流动相,波长λ=270nm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在0.4116~1.2348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1.2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马新飞;殷放宙;李林;陆兔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胃癌康方对人胃癌细胞株酶活性影响,探讨该药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受试对象,利用血清药理学和酶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胃癌康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影响.结果:(1)Mg2+-ATP酶与G-6-P酶在细胞株内定位准确.(2)中药组,Mg2+-ATP酶和G-6-P酶的酶反应颗粒变小,数量减少,活性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康降低胃癌细胞株Mg2+-ATP酶和G-6-P酶的活性可能是体现其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刘海兴;路学荣;蔡玉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正体类要》的角度阐明了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认为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由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病情的变化分期治疗、善于总结归纳病例,以提高诊疗技术、中病即止等5部分组成.5个方面指导现代的中医骨伤科诊疗思路.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肾调肝汤对排卵障碍患者卵巢抗卵巢抗体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病人血清抗卵巢抗体(AOVAb)进行检测,并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益肾调肝汤组西药克罗米芬组,两组为以3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排卵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抗卵巢抗体OD值及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中药组治疗后AoAb OD值及阳性率明显低于西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抗卵巢抗体值及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益肾调肝汤促排卵疗效肯定,与克罗米芬功效相当(P>0.05),中药还可明显降调排卵障碍患者血中抗卵巢抗体,能更多方面的调节免疫内分泌,从免疫学角度可见中药在促进卵泡发育、诱发排卵方面优于西药.
作者:陈芊;张华;颜建敏;姜国湖;冉雪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经动物实验显示:胰胆炎合剂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尚可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另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作者:姜殿君;范晓东;赵丽妮;王俊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西洋参抗疲劳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游泳法,观察西洋参对氢化可的松所致阴虚小鼠的游泳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溶血空斑法,观察西洋参对豚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的影响;采用小鼠碳粒廓清法,观察西洋参对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结果:西洋参能显著延长阴虚小鼠的游泳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可显著提高豚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强度,空斑实验比色OD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提高小鼠单核细胞的吞噬指数,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洋参可显著提高氢化可的松所致阴虚小鼠免疫能力;提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强度和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能力.说明该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正固本的作用.
作者:李冀;柴剑波;赵伟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黄花石蒜对老年痴呆(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东莨菪碱(2mg·kg-1)制备老年痴呆小鼠模型,通过Y型水迷宫实验来观察黄花石蒜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花石蒜醇提物高剂量组(40.2g生药·kg-1)和低剂量组(20.1g生药·kg-1)均能明显缩短AD模型小鼠Y型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P<0.05),减少其上岸错误次数(P<0.05),明显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结论:黄花石蒜醇提物能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皮慧芳;阮汉利;张鹏;朱田;张勇慧;吴继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通过侍诊脾胃病专家姜树民教授,总结出其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本病因肝胆毒热之邪,逆行于胃,灼伤胃络所致.临床常见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等证.治疗大法为:清利肝胆、化腐生新、和胃化浊、疏肝理脾.
作者:姜永帅;姜树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解实验中医学的教学效果,以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实验中医学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思维、科研能力、艰苦耐劳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在课程完成后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发现实验中医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研究的能力、科研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方法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上还需要改进.
作者:李荣群;庄爱文;庄爱民;范丽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姬松茸菌孢多糖对裸鼠SGC-7901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接种于BALB/C-nu/nu裸鼠的皮下,建立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共30只,随机分为5组:香菇多糖组、姬松茸菌孢多糖大、中、小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结果:姬松茸菌孢多糖大、中、小各剂量、香菇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移植瘤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姬松茸菌孢多糖中、大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对照组裸鼠脾脏指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姬松茸菌孢多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抑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白吉庆;席孝贤;贺新怀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探讨冲脉与月经的生理关系及病理联系,分析冲脉失利与月经不调的内在联系.分别从冲脉与月经的关系、固冲以固经、理冲以通经等3个方面探讨了月经不调与冲脉的辨证论治.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对甘肃酒泉地区分布的3种甘草进行品质研究.方法:文献考证、信访调查、实地采样;性状鉴定、显微特征对比、有效成分质量评价、市场前景分析.结果:甘肃酒泉地区分布的3种野生甘草中,乌拉尔甘草和黄甘草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上较相似,而胀果甘草与二者差别较大;三者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以甘草酸、甘草苷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为甘草品质的规范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酒泉地区和甘肃省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李成义;李硕;姚望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论述了体质及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将辨体质与辨证融为一体,借助流行病学和科学统计学方法使体质辨证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辨施治诊疗水平.
作者:武月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首先注重教材改革,方剂学的教材建设应能从教材编写的层次、内容、体例及方剂选录等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辨证思维、组方能力和灵活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中医来源于实践,作用结果也体现于实践.方剂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是体现中医医疗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方剂教学过程中可引病案分析和开展实验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黄仕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