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义;李硕;姚望禄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疏肝饮,对照组30例口服得舒特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得舒特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得舒特对粪便性状、肠鸣的改善不及本方.得舒特仅从D-IBS复杂的发病机理中的一个点入手,虽能收效,但难免不周.相对而言,本方能针对D-IBS各个症状均起到明显的疗效.结论: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疗效好.
作者:陶云;陈东梅;董明霞;吴之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缺点,另一方面,传统师承教育培养的中医师大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但在中医知识结构上不够系统,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的师承教育的精髓.
作者:李海波;李斌;林大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20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IC、MVV、FEF25、FEF50、PEF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MVV、FVC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MVV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实验组治疗后FEF25、FEF50、FEF75、PEF的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积分、心理功能积分、健康自我认识能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社会功能积分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生理功能积分、社会功能积分、生活质量总积分等部分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中药新风胶囊通过抗炎消肿止痛,调节免疫,能全面改善RA患者关节局部症状,降低炎症活动性指标,还能改善RA患者肺功能.同时,也能改善生活质量,其综合作用优于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作者:刘健;范海霞;杨梅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探讨冲脉与月经的生理关系及病理联系,分析冲脉失利与月经不调的内在联系.分别从冲脉与月经的关系、固冲以固经、理冲以通经等3个方面探讨了月经不调与冲脉的辨证论治.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内经》、《难经》脾病五行辨证进行研究,其概念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识别脾脏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思维方法,包括脾土自病、母子相及、太过不及乘侮、胜复4种辨证模式,进而可丰富中医辨证学,直接为临床医学服务.
作者:谢裕竹;戴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无铅活血膏外帖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以无铅活血膏为治疗组53例与传统活血膏为对照组57例在临床上外帖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结果:认为两组药物的疗效在观察时间内作用明显,两组药物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均有确切的疗效,治疗组在消除症状的起效时间和损伤修复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无铅活血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好于传统活血膏,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谢浩洋;沈国海;郑建林;孔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肾调肝汤对排卵障碍患者卵巢抗卵巢抗体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病人血清抗卵巢抗体(AOVAb)进行检测,并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益肾调肝汤组西药克罗米芬组,两组为以3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排卵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抗卵巢抗体OD值及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中药组治疗后AoAb OD值及阳性率明显低于西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抗卵巢抗体值及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益肾调肝汤促排卵疗效肯定,与克罗米芬功效相当(P>0.05),中药还可明显降调排卵障碍患者血中抗卵巢抗体,能更多方面的调节免疫内分泌,从免疫学角度可见中药在促进卵泡发育、诱发排卵方面优于西药.
作者:陈芊;张华;颜建敏;姜国湖;冉雪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能够准确客观的评价中药质量的新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在众多的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评价中药质量,进行中药品种分类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它的几种常用技术,如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中药品种分类和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勤;尹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G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黏膜G细胞的变化.结果:疏肝和胃丸组大鼠胃溃疡组织中G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和胃丸能促使胃溃疡组织中G细胞萎缩,从而减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达到治疗和预防溃疡病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刘慧萍;莫新民;朱伟;彭琼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申报工作,保障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曹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首先注重教材改革,方剂学的教材建设应能从教材编写的层次、内容、体例及方剂选录等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辨证思维、组方能力和灵活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中医来源于实践,作用结果也体现于实践.方剂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是体现中医医疗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方剂教学过程中可引病案分析和开展实验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黄仕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分别从外周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脾脏病理切片等方面分别考察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中西药对照药的差异,并考察两方之间的差异.实验证明紫癜颗粒原方及核心方能明显提升ITP小鼠血小板、促进骨髓成熟分化、抑制骨髓增生活跃;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已上市的中西对照药比较疗效相同,核心方可以代替原方继续开发.
作者:曲道炜;马骥;李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对实验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DGR组和胃康胶丸干预组,手术建立大鼠胃十二指肠反流模型,其中DGR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胃康胶丸干预组每日给予胃康胶丸(30mg/kg体重)灌胃1次.8周后对大鼠胃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和磷脂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结果:胃康胶丸干预组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GR组,而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磷脂和PGE2含量均显著高于DGR组(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胃黏液凝胶层厚度、胃黏膜氨基己糖和PGE2含量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对十二胃指肠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扩作用.
作者:杨华;龚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贺丰杰教授、主任医师是陕西中医学院教学名师,医疗名医,又是科研骨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国家新药证书.在从医、任教近30年中,始终坚持医、教、研并重,在中西医结合妇科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作者:朱丽红;贺丰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是将教学活动的中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使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统一起来,以病例讨论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本校的中西医结合2002年级和中西医结合7年制2003年级学生作了PBL教学法进行探讨.
作者:蒋凤荣;戴晓明;黄玉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实验研究表明:肝脂消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C、ALT、AST的含量以及升高血清中HDL-C、ALB的含量,提示肝脂消合剂具有调节血脂及保肝作用.
作者:邓家刚;秦华珍;李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新药研究角度分析了运用病证结合模式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实施该评价模式的载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常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思路并进行了评价;认为通过积极的探索研究,逐步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运用于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是可行的.
作者:张晓东;潘国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化痰软坚祛瘀法对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化痰软坚祛瘀药干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肟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HE、PAS、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SABC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化痰软坚祛瘀药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改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能减少FN、LN在肾组织的沉积.结论:本实验提示化痰软坚祛瘀法能有效保护模型大鼠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病变进程,该作用与其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有关.
作者:孙敬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肾灵对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TGF-β1、CTGF、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肾组织中TGF-β1、TIMP-1、CTGFmRNA表达.结果:本研究的大鼠肾组织RT-PCR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组织TGF-β1、CTGF和TIMP-1mRNA表达明显上调,而益肾灵干预后上速上调指标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提示益肾灵可能通过下调促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子TGF-β1和CTGF及抑制ECM降解因子TIMP-1在肾脏内的表达,而减轻肾间质ECM的蓄积及纤维化.结论: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应用益肾灵早期干预GAAN动物模型,能显著减轻肾间质ECM蓄积及纤维化,改善肾功能.该实验结果为今后临床使用中药治疗CAAN提供了初步依据.
作者:孙伟;王继明;陈继红;周栋;高坤;刘丽;赖仁胜;朱萱萱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