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朱杭溢

关键词:中医药, 生存, 发展
摘要:随着18,19世纪现代思潮涌人中国,几百年间,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现代文明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被不断削弱.而中医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科学,由于失去了其合适的土壤,亦变得日渐衰弱.是否中医真的已不合时宜,太过落后了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需要.中医的理论并不落后,随着科学进步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医药事业将再次腾飞,中医必将展现出其绚丽的光彩.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40nm,柱温40℃.结果:血竭素线性范围0.0305~0.244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2.53%(n=6).结论:本法分离好,快速、简便,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邢俊波;贾恒明;王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治肝之法撮要

    对常用治肝之法如疏肝、缓肝、柔肝、平肝、清肝、泻肝进行了诠释,并从辛散酸收并用、疏肝为治肝之通法、治肝勿忘顾护肝阴、柔肝养阴务必法取灵动、实脾为治肝的防治之法、脏腑相关疾病调肝为先、举例瓜萎柴胡运用等5方面讨论了临证治肝之法的体会,旨在灵活运用治肝之法治疗内科杂病.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讨

    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用药规律.主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应采用宣肃肺气司其升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酸甘缓急祛风止痉、运脾祛痰绝病之源、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的组方用药原则.

    作者:龙惠珍;夏永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神芪安神汤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神芪安神汤,并观察其对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药材共水煎煮提取、浓缩,制成安神汤.口服治疗失眠症.结果:神芪安神汤对失眠症的总有效率达90%.结论:神芪安神汤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保持传统中医药特色,对失眠症的疗效可靠.

    作者:余皖琴;文春光;陈绍强;叶智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何新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作者:周毅萍;何新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八宝丹配合介入治疗热毒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初步观察八宝丹辅助治疗热毒血瘀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人随机进入临床观察,一组单纯介入治疗;一组患者在介入基础上口服八宝丹,2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8周为1个周期.介入用药统一为5-FUDR1.0+DDP60~80mg+E-ADM60~80mg+碘油5~10mL,1次/4周共2次.观察八宝丹对患者近期中医证候、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和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浓度比治疗前都有很大程度的缩小或降低.八宝丹联合介入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二者证候稳定改善率分别为85%、55%;单纯介入组患者出现腹痛、呕吐、或体温超过38℃的并发症情况多于八宝丹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单纯介入组患者肝功能损害也明显多于八宝丹联合介入组患者.单纯介入组患者1年生存率48.3%,显著低于八宝丹联合介入组患者61.8%,P<0.05.结论:八宝丹在改善热毒血瘀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减少、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治疗肝癌的有效性.

    作者:冯正权;吴良村;沈敏鹤;舒琦瑾;邓涌川;邵国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毒康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尿毒康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7.6%,相对标准偏差RSD=0.5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尿毒康合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清;钟希文;雷素云;高玉桥;梁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杞养生酒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参杞养生酒抗小鼠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考察参杞养生酒作用前后,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能力、血红蛋白含量和运动小鼠的乳酸的变化.结果:海参提取液可显著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存活时间,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和抗缺氧效应.同时也显著提高人血红蛋白含量和减少运动小鼠血乳酸的积累.

    作者:郭斌;刘桂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于敏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菁

    针对慢性肾衰竭病程长,病情复杂且严重,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介绍于敏教授运用内服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和用药体会.

    作者:王安娜;高吉;史耀勋;田谧;于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天王补心丹方论评析及组方内涵探讨

    探讨古代名方天王补心丹的组方规律及深刻内涵,结合历代著名医家方论,研究该方的组方规律,发掘其蕴藏的丰富理论内涵,以期对临床组方用药及更好地运用此方有所启示.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排石饮防治大鼠肾结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排石饮对肾结石大鼠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以及尿Ca2+、Mg2+、P3+与尿尿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排石冲剂对照组和益气活血排石饮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以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灌胃制作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以及尿Ca2+、Mg2+、P3+与尿尿酸的含量.结果:排石冲剂对照组和益气活血排石饮组均能显著降低肾结石大鼠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以及增加尿Ca2+、Mg2+、P3+与尿尿酸排泄含量,且以益气活血排石饮组疗效为好.结论:益气活血排石饮对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灌胃制作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有肯定的疗效,通过降低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的含量以及增加尿Ca2+、Mg2+、P3+与尿尿酸的排泄,发挥该方的治疗作用.

    作者:宋秀英;赵宗江;于波;张学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造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用J点变化评价心肌损伤,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5min内的心律失常情况评价缺血性心律失常程度.结果: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J点明显下降,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J点的下降程度,吴茱萸次碱还能减少缺血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结论: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缺血损伤及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程度.

    作者:凌峰;段徐;杨建敏;夏强;叶治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胰岛素瘦素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肥胖对高血压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组和营养饲料组),再从营养饲料组肥胖大鼠中随机挑选两组,即模型组和空白组(继续喂养30天),观察普通饲料组(非肥胖大鼠)、模型组和空白组三组间Lee's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瘦素、内皮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普食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空白组(P<0.01);普食组血清胰岛素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而ISI则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空白组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明显;内皮素方面,空白组较普食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肥胖可以诱导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者通过影响血脂代谢以及瘦素、内皮素的分泌,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石占利;方堃;程志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世界多发病,疑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对于哮喘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当今的研究表明:Th1/Th2的失衡与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西医对于这一失衡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医药运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特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回顾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发病机理,探讨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关系,以期为哮喘的防治开辟新思路与方法.

    作者:余建玮;薛汉荣;洪广祥;程光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阳和平喘颗粒对豚鼠哮喘模型炎症介质和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实验性支气管哮喘时炎症及组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采用卵蛋白成功诱发豚鼠哮喘后用阳和平喘颗粒进行治疗,ELISA法检测豚鼠血浆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白介素-6(IL-6)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并采用光镜和电镜法观察其对肺组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血浆中sIL-2R、IL-6和ET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肺组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动物的肺组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片状浸润,Ⅱ型细胞部分线粒体脊突消失、膨胀,板层小体减少,有较多排空现象.肺组织光镜观察显示:血管腔狭窄,毛细血管内皮肿胀,核浓缩,胞浆内可见到髓样小体(细胞器变性),基底膜结构不清.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可明显降低上述炎症介质,并可抑制肺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能通过抗炎而达到抗实验性哮喘作用.

    作者:李泽庚;王成阳;李晓民;彭波;胡国俊;张念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金氏膝三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氏膝三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两组.金氏膝三针组采用金氏膝三针疗法进行治疗,诺福丁组予口服诺福丁片.采用WOMAC调查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金氏膝三针组的WOMAC总积分、僵硬与功能积分下降明显(P<0.05),疼痛积分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氏膝三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勇刚;宣丽华;张舒雁;龚秀杭;莫晓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方剂学教改实践及学科建设发展思考

    福建中医学院方剂学科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人才梯队合理、研究方向稳定、学术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学科.通过对方剂学教改实践、科研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作者:阮时宝;陈学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中总皂苷含量,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高氯酸反应使薯蓣皂苷元显色,对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于408nm波长处对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楼总皂苷在3.74~26.1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重楼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骁;张振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黄芪失笑散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失笑散对结扎大鼠心肌缺血及缺氧缺糖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冠脉结扎大鼠法及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法观察黄芪失笑散对CK-MB、cTNI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芪失笑散各剂量组的CK-MB、cTNI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失笑散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祝光礼;周凡;陈铁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转变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宋爱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