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杨骁;张振秋

关键词:重楼, 皂苷, 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中总皂苷含量,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高氯酸反应使薯蓣皂苷元显色,对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于408nm波长处对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楼总皂苷在3.74~26.1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重楼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何新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作者:周毅萍;何新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经穴输氧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穴输氧治疗大鼠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损伤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电针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仙台合剂4.17L/g)、经穴输氧组(将氧气按0.1L/min输入穴位)5组.后3组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进行对应治疗7天后活杀动物取双侧脑组织,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含量变化,并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各治疗组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穴输氧组高于各治疗组(P均<0.05);经穴输氧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于各治疗组(P均<0.05).治疗前创伤各组双侧半球不对称,伤侧半球明显肿胀,挫伤中心区有出血、神经细胞坏死,挫伤周边神经组织水肿、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塌陷、有血管外出血;治疗后各组均为正常脑表现.结论:经穴输氧对治疗脑损伤后遗症有效,可以改善脑部血供,纠正组织缺血缺氧,使机体具有对抗自由基损害的而起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杨华锋;杨喜民;王晓峰;李栓德;李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世界多发病,疑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对于哮喘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当今的研究表明:Th1/Th2的失衡与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西医对于这一失衡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医药运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特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回顾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发病机理,探讨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关系,以期为哮喘的防治开辟新思路与方法.

    作者:余建玮;薛汉荣;洪广祥;程光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中总皂苷含量,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高氯酸反应使薯蓣皂苷元显色,对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于408nm波长处对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楼总皂苷在3.74~26.1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重楼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骁;张振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银荆感冒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银荆感冒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接种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于狗肾细胞(MDCK),观察银荆感冒颗粒体外抗病毒作用;体内实验(1):以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滴鼻感染小鼠,观察14天,计算小鼠存活率及存活天数;体内实验(2):以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滴鼻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病理改变等.结果:银荆感冒颗粒体外抗甲型流感毒EC50为3.24mg/mL.银荆感冒颗粒10g/kg和20g/kg剂量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降低死亡率;银荆感冒颗粒10g/kg和20g/kg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肺指数值,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9.1%.结论:银荆感冒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邱召娟;朱萱萱;倪文澎;严士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配方颗粒剂优势的开发与利用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高质量大规模、集约化产品,质量可控可测,在临床使用中,具有用量小、使用方便、效果好的特点.并在中药鲜药,中药急诊用药,中药调剂机械化等诸方面具有优势.逐渐认识、接受中药配方颗粒剂,使之与中药饮片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

    作者:芦柏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的方法验证

    按中国药典[1]2005版有关规定,通过测定试验菌回收率建立4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经试验发现4种药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培养基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确定4种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检测,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即可.

    作者:阚秀燕;李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十全大补汤/CTX抑瘤作用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十全大补汤/CTX抑瘤作用及对肿瘤小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C57小鼠复制Lewis肺癌模型后,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十全大补汤及CTX处理,比较各组小鼠的生活质量及各组药物的抑瘤率.结果:CTX抑瘤率明显高于十全大补汤组,但十全大补汤在改善小鼠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使患者在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方面受益.

    作者:孙在典;郑小伟;包素珍;宋红;毛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蛋黄馏油中哈尔满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蛋黄馏油中哈尔满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条件:Shim-packODS C18柱(6.0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025mol/L磷酸三乙胺(20 80),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柱温4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哈尔满对照品进样量在0.0678~0.339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对照品和样品的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0.39%和1.95%(n=5).样品的稳定性试验的RSD为2.4%(n=5).重复性试验RSD为1.10%(n=5).平均回收率为96.11%,RSD为1.71%(n=5).结论:供试液中哈尔满与相临组分分离度良好,且保留时间适宜,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蛋黄馏油中哈尔满的含量.

    作者:彭懿;孟莉;贾天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运用的状况.方法:对近10年(1994-2006年)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运用的文献进行概括、分析.结果:分子遗传学技术已在针灸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针灸治疗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研究所选用的对象仍然以实验动物为主,少见人体试验.结论:分子遗传学技术很可能有利于针灸学各种重要问题的阐明,而针灸学也很可能在人类基因组功能测试及基因转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恩华;吴焕淦;刘慧荣;赵天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治肝之法撮要

    对常用治肝之法如疏肝、缓肝、柔肝、平肝、清肝、泻肝进行了诠释,并从辛散酸收并用、疏肝为治肝之通法、治肝勿忘顾护肝阴、柔肝养阴务必法取灵动、实脾为治肝的防治之法、脏腑相关疾病调肝为先、举例瓜萎柴胡运用等5方面讨论了临证治肝之法的体会,旨在灵活运用治肝之法治疗内科杂病.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根据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的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筛选症状,确定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分值,以ROC曲线分析确定证候诊断阈值.结果:建立了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的量化诊断标准,并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后建立了程度分级标准.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以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诊断研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作者:高怀林;吴以岭;贾振华;陈静;西广成;谷春华;陈建新;袁国强;吴相春;魏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用传统循经取穴法.测定两组血浆ET和NO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浆ET和NO值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前后两组差值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于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炎2号对IgA肾病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肾炎2号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进行IgA肾病模型的制作,治疗组、对照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肾炎2号(15g/kg)和福辛普利(4.17mg/kg)至12周末.观察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①第7~12周末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减弱(P<0.01),但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肾炎2号具有减轻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的作用.

    作者:张小云;马红珍;何灵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消白胶囊治疗肺卫不固风湿蕴阻型白癜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白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随机观察肺卫不固、风湿蕴阻型白癜风153例,其中消白胶囊治疗组102例,白癜风胶囊对照组51例.疗程6个月.结果:消白胶囊治疗组显效率(治愈+显效)为69.61%,显著高于白癜风胶囊对照组(P<0.05);色素岛出现或白斑变淡时间,消白胶囊组显著快于白癜风胶囊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不同分期显效率(治愈+显效)比较,进展期消白胶囊组显效率显著高于白癜风胶囊组(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消白胶囊治疗肺卫不固、风温蕴阻型白癜风疗效良好,优于白癜风胶囊,而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爱民;余秋生;赵东滨;周国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止泻奇效散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止泻奇效散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该制剂中主要中药成分的定性鉴定用显微鉴定法,主要有效成分的鉴定用薄层层析法,葛根的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国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应用也较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柴可夫;黄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造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用J点变化评价心肌损伤,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5min内的心律失常情况评价缺血性心律失常程度.结果: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J点明显下降,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J点的下降程度,吴茱萸次碱还能减少缺血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结论: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缺血损伤及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程度.

    作者:凌峰;段徐;杨建敏;夏强;叶治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神经肽SP VIP 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神经肽SP、VIP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h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脑垂体中SP、VIP含量.结果:在模型组,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含量较正常组逐渐增加,VIP含量较正常组逐渐降低,第18天、2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海珠益肝胶囊能够降低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含量,增加VIP含量,与模型组第25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够恢复SP与VIP的平衡;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过程中,存在SP与VIP的分泌紊乱及Th1/Th2细胞失衡,海珠益肝胶囊能够恢复SP/VIP、Th1/Th2细胞的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利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约理机制之一.

    作者:黄育华;晏雪生;彭亚琴;明安萍;盛国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金氏膝三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氏膝三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两组.金氏膝三针组采用金氏膝三针疗法进行治疗,诺福丁组予口服诺福丁片.采用WOMAC调查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金氏膝三针组的WOMAC总积分、僵硬与功能积分下降明显(P<0.05),疼痛积分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氏膝三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勇刚;宣丽华;张舒雁;龚秀杭;莫晓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