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林玎;谢晓林;王云帆;陈鹏

关键词:冠心病, 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系统, 心脏结构, 危险因素, 冠脉, 窦性心律, 病变程度, 心内科, 心功能, 发病率, 多发病, 人群, 年龄, 交叉, 患者
摘要:冠心病和心房颤动都是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心房颤动又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两者发病率都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且有交叉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在人群中合并存在的情况也较多.本文以本院心内科及浙医二院CCU在2006年收住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为例,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与冠心病窦性心律者相比在心脏结构、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不同亚组房颤类型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肋骨骨折后肺不张31例治疗分析

    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血气胸、肺不张等,而肺不张在胸外科处理极为棘手.本文将2000年至2006年本院因多发肋骨骨折后肺不张由外科转至ICU的病人31例,分别行一般治疗(吸痰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一般治疗上加纤支镜下吸痰术治疗,探讨两组治疗效果.

    作者:王云超;卢明;潘侃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肩袖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多发病,以中老年人多发.肩袖撕裂会影响肩部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因而导致肩部失去正常功能.

    作者:黄磊;虞志康;张弦;严志汉;詹淑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应用

    宫腔内妊娠物残留是育龄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常见病因,长时间的阴道流血会继发感染,导致不孕,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的观察一目了然,可在宫腔镜下诊断、定位和治疗,同时能诊断有无宫腔畸形等异常情况.本院从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7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珍;贾肖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锁骨钩钢板和空心螺纹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伴肩峰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伴肩峰骨折是临床中较少见的损伤.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笔者应用锁骨钩钢板和空心螺纹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伴肩峰骨折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大权;全仁夫;李伟;孙观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骨嗜酸性肉芽肿28例临床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少见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也可见于其他年龄,偶见50岁以上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为单个骨浸润病灶,极少累及皮肤和内脏、骨骼系统,常见于颅骨、颌面骨、肋骨、脊柱、盆骨、肩胛骨和长骨.本文报告2000年以来本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28例患者,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加以讨论.

    作者:柳萌;杨迪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探讨

    角膜穿孔伤常伴有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外伤性白内障多发于单眼,为了较好地恢复视功能,应及时进行人工晶体植入,这对恢复双眼单视及预防儿童外伤性弱视甚为重要.本院于1999年10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48例,于伤后2~6天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佳威;何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透析膜对重型脑损伤合并肾衰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者约占50%,死亡率可高达80%[1],血液透析(HD)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者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采用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检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患者,应用不同膜材料透析时外周血血氧饱和度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透析膜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衰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杨欣刚;李胜云;刘海龙;安海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腺闭合性创伤的早期诊断及急救策略

    闭合性胰腺损伤是胰腺创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虽然仅占腹部创伤的2%左右,却是腹部为复杂而严重的一类创伤,病死率平均约20%,腹腔感染、胰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达40%[1].本院近年来收治腹部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19例.报告如下.

    作者:廖宇;袁小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AR法)检测男性不育症患者抗精子抗体的临床应用

    笔者对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门诊诊断为男性不育患者656例,用新鲜精液行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AR法)检测抗精子抗体(AsAb).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晓芳;杜传军;张哲伟;杨之明;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配合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死亡率高达30%~50%.由于伤情危重,来势凶猛,有些患者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降低由于继发性颅内出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因此术中配合尤为重要[1].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共施行颅脑急诊手术125例,现将急诊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雪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可吸收钉棒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16例分析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临床中较为常见,多见为急性肩关节脱位造成.以往手术切开多采用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及张力带等内固定.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本院对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或固定棒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欣;池永龙;毛方敏;黄俊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比较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机体应激反应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为探讨其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同期开展的同类开腹手术23例为对照,对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1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飞芳;陈君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创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一般手术治疗创伤大、暴露广泛,易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常规内固定往往需要骨折解剖复位,钢板和骨紧密贴合才能提供坚强固定,以利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金永明;陈锦平;黄亚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创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36例体会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不少见,但临床处理却比较棘手.空心钉内固定术是骨科医师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采用闭合复位还是采用开放复位、是否需要完全复位、空心钉在股骨颈内采取何种布局及如何才能降低骨折不愈和股骨头坏死机率等问题,值得探讨.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本院共收治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忠伟;吴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盆骨折引起直肠肛管损伤诊治体会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复合伤,常同时有膀胱尿道伤、盆腔大出血、腹膜后大血肿、会阴部广泛撕裂毁损,且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若出血量不大,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改变,增加了诊断和处理的难度.但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可导致病人休克死亡,腹腔、直肠周围间隙感染等.笔者自1985至2005年共收治该病病人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林;王夫权;陈金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模拟颅骨钛网成型器的研制与应用

    修补缺损颅骨的材料日新月益,由于钛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它的组织相容性好、反应小等特点,目前被广泛使用.国内现有的钛网成型手段主要有利用不同半径凹型球面将钛网敲打或挤压成型和手弯制成型两种.近期国内出现利用CT扫描计算机处理,无模多点钛网成型技术[1].前者成型的钛网不符合颅骨的生理形态、不能恢复颅腔的大小,无法满足手术的需要;后者费时且费用高.

    作者:于海涛;丁鸿飞;夏建国;李军;汪滨;沈晓斌;虞欢东;戴萍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体会

    随着头部外伤增多及CT的普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了很大发展,现将本院2002至2005年20例病人有关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满棉;黄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指背神经血管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指腹对手的捏、持功能非常重要,而指腹缺损在手外伤中又比较常见,故对其的处理一直为人们重视,指腹缺损常伴有指骨外露或为保留手指长度,多需要皮瓣修复.从2001年5月至2005年10月,本院应用指背神经分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迎浩;武理国;姜波;高鹏;姜得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伤性结直肠穿孔的诊断治疗(附26例分析)

    结直肠外伤性穿孔术前诊断较困难,病死率较高.本院1990年至2006年共收治外伤性结直肠穿孔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培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体血回收复合控制性降压麻醉对脊柱大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失血量较多的脊柱大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对血液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目前血源比较紧张,且异体输血可传播多种疾病和发生多种并发症.

    作者:罗华梁;丛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