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泻白散加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58例分析

刘荣东;黄如萍

关键词:泻白散加减, 急性呼吸道感染, 高热
摘要:目的:观察泻白散加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予中药泻白散加减,水煎,日1剂,煎2次,共服3d;对照组41例,利巴韦林针0.5和头孢他啶1.5加入补液中静脉注射,治疗共3d.结果:中药组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中药泻白散加减治疗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疗效显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生用与炮制熟用的临床意义

    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入药或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再入药,这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中药生用和熟用提出了很多规律,并就中药的炮制品规范使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降糖、降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颗粒剂止消保肾宁系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包括中医症状、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与对照组61.7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血脂水平、肾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进喜;牟新;王世东;宋美铃;黄学民;于秀辰;肖永华;李靖;宋冰;冯兴忠;徐丽梅;杨君;姜淼;吕仁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评析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现综述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制剂质量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黄喜茹;刘伟娜;曹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8例 哮喘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吸入疗法,治疗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日间症状得分、夜间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哮喘症状,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作者:莫珊;邓丽莎;曾莺;李伟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提纯三角草;用乙醇渗漉法提纯独行千里及抱树莲,制成注射液,并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血循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剂型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两组治愈率均达100%,但在控制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及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注射液组方合理,工艺简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缪英年;高玉桥;钟希文;梁食;欧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地龙降压颗粒对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地龙降压颗粒(以下简称DLG)对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正常血压SD大鼠饲喂高糖饮食(25%蔗糖)6周,造成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DLG大、中、小剂量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BP)、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的变化.结果:①DLG可降低模型大鼠血压水平.②DLG有一定降糖效应,可降低FINS、FPG,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③DLG可明显降低CHO、TG.结论:DLG可降低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大鼠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FINS,改善IR.

    作者:曹兰秀;肖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杨积武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集要

    杨积武教授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首席主任医师,临证30载,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见解.主要论述了杨师对心力衰竭-病所作的中医论述及潜心研制的强心宁煎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药理学.

    作者:姜丹;杨积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渴病合并风温肺热病证治特点探要

    消渴病合并风温肺热病是由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正气不足,邪毒乘虚入侵肺卫,使肺失宣肃而致.常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及口腔感染,病情严重者还易患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本文试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分析消渴病合并风温肺热病时的证治特点.

    作者:李春颖;李光善;李春妍;姜良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杨仁旭教授从痰湿论治临证经验浅识

    导师杨仁旭教授系四川省名中医,从医3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呼吸病、老年病、杂病的研究,遣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导师尤其擅长治疗痰湿之证,笔者随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导师治疗痰湿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玲;张旗;杨明高;杨仁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针关节松动术并用治疗肩周炎36例

    1临床资料本组肩周炎患者6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9例发生在伤后,其余均无明显诱因.均符合1991年全国第2届肩周炎学术研讨会的标推.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关节松动组和单纯针刺组.其中针刺配合关节松动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大年龄69岁,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2.1岁;病程长1年,短2周,平均病程3个月.

    作者:王景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以行气祛瘀清热为主的综合疗法对CPSI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行气祛瘀清热为主的综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症状指数(CPSI)的影响.方法:将216例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10例,口服以行气祛瘀为主的通列舒胶囊治疗;对照组106例,口服以清热为主的前列通瘀胶囊治疗;两组均应用前列安栓,并进行有关的心理辅导等.主要观察对CPSI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或不适、生活质量影响、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排尿异常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行气祛瘀清热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CPS,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玺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感染乙肝病毒妇女孕产期气血失调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感染乙肝病毒患者晚孕期气血失调病机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感染乙肝病毒的晚孕期患者107名,结合中医气血辨证分型,分别在分娩前后一周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将观测结果作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健康妇女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晚孕期及产后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孕期正常者(P<0.01),而IFN-γ水平产后下降(P<0.05).慢性乙肝患者晚孕期和产后表现有气虚、气滞、血虚等气血失调证候,在产后气虚和血虚的比例增加(P<0.05).其血清IL-12、IFN-γ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1),而IL-10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在晚孕期及产后,其气血阴阳动态变化是一与IL-12、IFN-γ/IL-10因子动态变化相关,且不同于非孕时的免疫生理、病理过程.

    作者:徐伟;徐陈槐;陈金如;郭兰萍;王家云;陈晓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肛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分类,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龙头和核心,在学校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一方面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学科的级别层次越来越清晰,表现为新兴学科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科学高度综合,一门科学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表现为各门科学之间的互相结合、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对学科定位,即对内涵与外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作者:田振国;柳越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1].

    作者:杨硕;武维屏;崔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揽要

    从中药的临床应用(包括中药单方、复方、提取成分及中西医结合方面)及其作用机理(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方面),对10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升降浮沉内涵及临床指导作用

    从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确立的依据以及升降浮沉的转化论述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基本内涵;从升降并用、浮沉并施、纯升无降、纯降无升论证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从而揭示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科学性.

    作者:朱焕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王冰以道释医以医述道学术思想特征诠释

    王冰<素问>注,是研读<素问>的楷本,其全面继承了道家的学术观点,将自己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成就与道家思想有机结合,使医学理论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得到全面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冰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为唯物主义道气观;顺乎自然,清静无为观;辩证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方式.深入探讨王冰的道家医学学术思想,对正确理解王冰注文,把握<素问>精髓,提高对中医学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理军;张登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朱宗元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用药经验浅识

    朱宗元教授临证4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师从朱老出诊期间,知其用自创经验方治疗慢性咽炎屡用屡效介绍如下:慢性咽炎,属中医燥咳范畴,秋天易发,临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咽干,咽痒,或声音嘶哑,或咽中有痰不易咳出,常因感冒而诱发加重,症状虽轻,却不易治疗.

    作者:杨巧芳;魏玉霞;王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随着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今后在慢性乙肝的基础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通过现代医学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补充和丰富传统中医辨证,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赵军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证治评析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从中医学角度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将亚健康状态分为肝郁气滞、肝脾不调、心脾两虚、脾虚痰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八个证型,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治疗,达到了较好的纠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作者:袁立霞;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