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生用与炮制熟用的临床意义

朱敏英

关键词:中药, 炮制, 临床使用
摘要: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入药或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再入药,这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中药生用和熟用提出了很多规律,并就中药的炮制品规范使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1].

    作者:杨硕;武维屏;崔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未来发展态势探析

    中医未来发展模式究以何种形式表达,笔者通过近50年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初步有如下几点体会.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证治评析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从中医学角度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将亚健康状态分为肝郁气滞、肝脾不调、心脾两虚、脾虚痰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八个证型,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治疗,达到了较好的纠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作者:袁立霞;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朱丹溪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探析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反映朱丹溪学术思想的著作,认为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发展和完善中医心理病机;六郁学说开郁证专题研究先河;运用中医心理疗法;注重中医心理卫生.

    作者:郭倩;杨洁;陈刚;黄海健;巴莺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杨积武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集要

    杨积武教授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首席主任医师,临证30载,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见解.主要论述了杨师对心力衰竭-病所作的中医论述及潜心研制的强心宁煎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药理学.

    作者:姜丹;杨积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苁蓉通便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苁蓉通便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大黄素在6.92μg·mL-1~311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 0.4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徐玲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8例 哮喘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吸入疗法,治疗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日间症状得分、夜间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哮喘症状,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作者:莫珊;邓丽莎;曾莺;李伟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朱宗元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用药经验浅识

    朱宗元教授临证4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师从朱老出诊期间,知其用自创经验方治疗慢性咽炎屡用屡效介绍如下:慢性咽炎,属中医燥咳范畴,秋天易发,临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咽干,咽痒,或声音嘶哑,或咽中有痰不易咳出,常因感冒而诱发加重,症状虽轻,却不易治疗.

    作者:杨巧芳;魏玉霞;王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COPD合并周围性水肿的中医辨证特点探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出现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晚期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病率高、周围性水肿出现早、病情进展快,故立题就其病机、治法及方药进行研究.现将其中医辨证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茹;谢毅强;顾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经》札记四则赏析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作者:朱鹏举;孙松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肛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分类,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龙头和核心,在学校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一方面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学科的级别层次越来越清晰,表现为新兴学科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科学高度综合,一门科学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表现为各门科学之间的互相结合、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对学科定位,即对内涵与外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作者:田振国;柳越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周学文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浅探

    周学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行医近40余春秋,一直在教学、科研、临床一线工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治疗体系,并在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肝胆病等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白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法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法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模型为对象,观察益气活血方黄芪通脉合剂对鹌鹑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用药后黄芪通脉合剂组与模型组比血浆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血浆ET、TXB2含量降低显著(P<0.01).血浆NO、6-keto-PGF1α含量有升高趋势(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有调节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止ASO发生发展的目的.

    作者:周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学现代化浅识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中医学的整体现念为基础,结合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从而建立有整体特色的现代生命科学.一方面,传统中医学必须与现代生命科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的结合,建立完善的从微观至宏观的整体生命科学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结合,可以解译生命乃至思维的本质所在,从而建立起真正结合现代科学的整体特色的生命科学体系.后面这一步相比第一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医学走向现代化的又一关键步骤.系统论认为三元素振荡可以进入混沌状态,笔者认为这三元素的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结合可以建立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体系,不但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着发展和完善的作用,而且对基因组学和信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是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作者:刘家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降糖、降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颗粒剂止消保肾宁系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包括中医症状、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与对照组61.7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血脂水平、肾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进喜;牟新;王世东;宋美铃;黄学民;于秀辰;肖永华;李靖;宋冰;冯兴忠;徐丽梅;杨君;姜淼;吕仁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生用与炮制熟用的临床意义

    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入药或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再入药,这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中药生用和熟用提出了很多规律,并就中药的炮制品规范使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必清含药血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胆必清颗粒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以Wistar大鼠含药血清为药物,通过体外给药来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胆必清颗粒可以增强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拮抗环孢素A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正向调节作用.结论:胆必清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对免疫正向调节,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尧;马德禄;刘凡;高建华;康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提纯三角草;用乙醇渗漉法提纯独行千里及抱树莲,制成注射液,并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血循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剂型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两组治愈率均达100%,但在控制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及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注射液组方合理,工艺简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缪英年;高玉桥;钟希文;梁食;欧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灰毡毛忍冬藤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采自湖南省四个不同产地的灰毡毛忍冬藤的主要成分绿原酸、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乙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隆回产的总挥发油含量高(0.5%);其次为武岗和邵东产,分别为0.32%和0.2%;低为祁东产的,含量为0.1%.绿原酸含量也以隆回产为高(2.66%);其次为祁东和邵东产的,分别为2.35%和2.31%;低为武岗产的,为2.07%.结论:灰毡毛忍冬藤主要成分的含量与产地有着一定关系,不同产地含量不尽相同,育种时应择优考虑.

    作者:肖冰梅;盛孝邦;何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对组合的临床应用意义探要

    药对是组方之基础,为祖国医药学方剂配伍中的精华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医疗处方用药总结创造出的一种制方之法,药对不是随意的两药凑合,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

    作者:顾维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