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目的:观察加减皱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病情分级为Ⅰ~ⅡA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两组.对照组于稳定期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服加减皱肺汤,3日1剂;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对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FEV1、FEV1%临床观察前后及其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从绝对值看,治疗组FEV1 6个月平均下降约10mL,FEV1%下降约0.1%;对照组则分别下降约60mL及1%.主要症状(咳嗽、咯痰、喘息、自汗、易感冒、气短)和体征(哮鸣音)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皱肺汤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趋势;改善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
作者:房莉萍;刘小虹;魏立平;冯璐;丛鹏;陈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随着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今后在慢性乙肝的基础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通过现代医学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补充和丰富传统中医辨证,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赵军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近年来有关中风病证候与微观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认为中风病不同的证候有不同的微观物质基础,证候与微观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中风的宏观辨证中有必要引入微观辨证.
作者:卢爱丽;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朱宗元教授临证4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师从朱老出诊期间,知其用自创经验方治疗慢性咽炎屡用屡效介绍如下:慢性咽炎,属中医燥咳范畴,秋天易发,临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咽干,咽痒,或声音嘶哑,或咽中有痰不易咳出,常因感冒而诱发加重,症状虽轻,却不易治疗.
作者:杨巧芳;魏玉霞;王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考证了中医五脏概念演变的过程,并从解剖实体、系统整体和概念泛化三个方面解读<内经>五脏概念的内涵,提出气化五脏、四时五脏、官能五脏和神志五脏四个方面及五脏精气神三个层次的论点,后探索了功能结构调控模式、生命基本韵动模式及非特异物质时空分布的五脏本质.
作者:烟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从中医学角度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将亚健康状态分为肝郁气滞、肝脾不调、心脾两虚、脾虚痰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八个证型,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治疗,达到了较好的纠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作者:袁立霞;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现综述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制剂质量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黄喜茹;刘伟娜;曹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泻白散加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予中药泻白散加减,水煎,日1剂,煎2次,共服3d;对照组41例,利巴韦林针0.5和头孢他啶1.5加入补液中静脉注射,治疗共3d.结果:中药组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中药泻白散加减治疗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疗效显著.
作者:刘荣东;黄如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运用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新思路.通过对肾络生理、病理的阐述,提出痰、瘀、毒、虚共同导致的肾络瘀滞是慢性肾衰的病理基础,养血活血、和络泄浊法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丙欣;于俊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必清颗粒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以Wistar大鼠含药血清为药物,通过体外给药来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胆必清颗粒可以增强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拮抗环孢素A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正向调节作用.结论:胆必清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对免疫正向调节,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尧;马德禄;刘凡;高建华;康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天津市在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更好地促进科研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搭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平台,探索天津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作者:汪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周学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行医近40余春秋,一直在教学、科研、临床一线工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治疗体系,并在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肝胆病等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白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法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模型为对象,观察益气活血方黄芪通脉合剂对鹌鹑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用药后黄芪通脉合剂组与模型组比血浆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血浆ET、TXB2含量降低显著(P<0.01).血浆NO、6-keto-PGF1α含量有升高趋势(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有调节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止ASO发生发展的目的.
作者:周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1].
作者:杨硕;武维屏;崔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复黄膏)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SD大鼠背部慢性体表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黄膏治疗组(复1组)、小剂量复黄膏治疗对照组(复2组)、生肌白玉膏(白玉膏)治疗对照组(白玉组)和模型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创面组织细胞DNA周期.结果:复黄1组创面组织中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白玉组、复2组相比呈明显上调,P<0.05,复1组S期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复黄膏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作用与上调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林扬;高尚璞;刘晓鸫;唐汉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为三坟雄文之一的<内经>,内容宏富,文辞古奥,颇不易读.学习过程中,笔者每有所得,喜笔之于书.虽不敢云是,但也别有一番滋味.今择取四则,公诸同好.
作者:朱鹏举;孙松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体重及血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25~44kg/m2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针刺、埋线、游罐的方法治疗,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瘦素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经该针疗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瘦素均明显下降.结论: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体重、血瘦素均有良好调整作用.
作者:袁婉丽;涂玲;朱德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初步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气滞血瘀、阴虚、阳虚、阴阳俱虚、气郁痰湿等型,并采用针灸治疗,缓解症状近期疗效较好.现举隅如下.
作者:李永堂;周志华;李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入药或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再入药,这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中药生用和熟用提出了很多规律,并就中药的炮制品规范使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8例 哮喘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吸入疗法,治疗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日间症状得分、夜间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哮喘症状,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作者:莫珊;邓丽莎;曾莺;李伟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