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医学现代化浅识

刘家强

关键词:中医学, 基因组, 信息科学, 调控
摘要: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中医学的整体现念为基础,结合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从而建立有整体特色的现代生命科学.一方面,传统中医学必须与现代生命科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的结合,建立完善的从微观至宏观的整体生命科学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结合,可以解译生命乃至思维的本质所在,从而建立起真正结合现代科学的整体特色的生命科学体系.后面这一步相比第一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医学走向现代化的又一关键步骤.系统论认为三元素振荡可以进入混沌状态,笔者认为这三元素的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结合可以建立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体系,不但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着发展和完善的作用,而且对基因组学和信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是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复方三角草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提纯三角草;用乙醇渗漉法提纯独行千里及抱树莲,制成注射液,并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血循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剂型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两组治愈率均达100%,但在控制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及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注射液组方合理,工艺简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缪英年;高玉桥;钟希文;梁食;欧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升降浮沉内涵及临床指导作用

    从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确立的依据以及升降浮沉的转化论述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基本内涵;从升降并用、浮沉并施、纯升无降、纯降无升论证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从而揭示了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科学性.

    作者:朱焕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感止咳胶囊中绿原酸的HPLC法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抗感止咳胶囊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RP-HPLC法,采用依利特ODS柱(C18,4.6×250mm,5μm),用乙腈-0.4%磷酸(9∶9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绿原酸在0.126~0.630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8.4%,RSD=1.71%(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该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勇;刘婧;谢臻;辛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随着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今后在慢性乙肝的基础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通过现代医学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补充和丰富传统中医辨证,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赵军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灰毡毛忍冬藤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采自湖南省四个不同产地的灰毡毛忍冬藤的主要成分绿原酸、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乙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隆回产的总挥发油含量高(0.5%);其次为武岗和邵东产,分别为0.32%和0.2%;低为祁东产的,含量为0.1%.绿原酸含量也以隆回产为高(2.66%);其次为祁东和邵东产的,分别为2.35%和2.31%;低为武岗产的,为2.07%.结论:灰毡毛忍冬藤主要成分的含量与产地有着一定关系,不同产地含量不尽相同,育种时应择优考虑.

    作者:肖冰梅;盛孝邦;何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8例 哮喘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吸入疗法,治疗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日间症状得分、夜间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哮喘症状,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作者:莫珊;邓丽莎;曾莺;李伟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王冰以道释医以医述道学术思想特征诠释

    王冰<素问>注,是研读<素问>的楷本,其全面继承了道家的学术观点,将自己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成就与道家思想有机结合,使医学理论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得到全面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冰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为唯物主义道气观;顺乎自然,清静无为观;辩证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方式.深入探讨王冰的道家医学学术思想,对正确理解王冰注文,把握<素问>精髓,提高对中医学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理军;张登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揽要

    从中药的临床应用(包括中药单方、复方、提取成分及中西医结合方面)及其作用机理(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方面),对10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必清含药血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胆必清颗粒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以Wistar大鼠含药血清为药物,通过体外给药来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胆必清颗粒可以增强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拮抗环孢素A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正向调节作用.结论:胆必清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对免疫正向调节,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尧;马德禄;刘凡;高建华;康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生用与炮制熟用的临床意义

    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自的特点,直接入药或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再入药,这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中药生用和熟用提出了很多规律,并就中药的炮制品规范使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针关节松动术并用治疗肩周炎36例

    1临床资料本组肩周炎患者6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9例发生在伤后,其余均无明显诱因.均符合1991年全国第2届肩周炎学术研讨会的标推.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关节松动组和单纯针刺组.其中针刺配合关节松动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大年龄69岁,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2.1岁;病程长1年,短2周,平均病程3个月.

    作者:王景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周学文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浅探

    周学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行医近40余春秋,一直在教学、科研、临床一线工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治疗体系,并在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肝胆病等内科疑难病、常见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白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未来发展态势探析

    中医未来发展模式究以何种形式表达,笔者通过近50年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初步有如下几点体会.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肛肠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学科作为一种学术分类,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龙头和核心,在学校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一方面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学科的级别层次越来越清晰,表现为新兴学科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科学高度综合,一门科学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表现为各门科学之间的互相结合、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对学科定位,即对内涵与外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作者:田振国;柳越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苁蓉通便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苁蓉通便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大黄素在6.92μg·mL-1~311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 0.4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徐玲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论证候学在循证中医药学中的作用

    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同时也反应了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所以,它一直被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辨证依据,并且其转归也被认为是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这与循证医学中突破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倡导临床措施和医疗决策都要以病人为中心,重视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等是相一致的.说明在中医药历经数千年发展中,始终体现着循证医学的学术思想.把循证医学作为一个发展的平台,将循证医学方法运用到中医药学,可以使中医证候理论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速中医药的国际化.

    作者:陈卫衡;刘道兵;周卫;张强;王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方与时方原来不相悖--重读吴瑭《温病条辨》

    以吴瑭的<温病条辨>为基础,从经方与时方、伤寒与温病、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联展开论述.列举了<温病条辨>对经方的运用和化裁,分析了<温病条辨>中其他主要方剂的构成和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温对立的由来.强调寒温在临床上实际上是统一的,尽管历史上医家为了纠偏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强调,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同时对<温病条辨>在外感热病证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作者:张再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疳证免疫相关因素分析及针灸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胃肠功能虚弱,吸收消化不良所致,病久患儿免疫状态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从与消化吸收有关的胃肠及肝脏的局部免疫状态入手,探讨了胃肠道局部和肝脏免疫功能对营养不良患儿的影响,并总结了针灸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1].

    作者:杨硕;武维屏;崔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评析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现综述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制剂质量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黄喜茹;刘伟娜;曹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