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

杜英华;李钦;陈彦林;刘玉刚;张大良

关键词:喉肿瘤,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
摘要: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辅助诊断和监测指标,已成为继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后临床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我们对68例喉癌患者,采用联检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19片段(CY-FRA21-1)水平,以探讨其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关系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广西属鼻咽癌高发区,仅次于广东省[1].早期鼻咽癌治愈率明显高于二晚期,但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尚缺乏鼻咽癌临床分期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作者:冯海燕;莫颖禧;周晓莹;黄光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腭咽成型联合Repose系统舌体牵引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和局部软组织易塌陷是其主要原因[1],这种狭窄和塌陷往往又是多平面的.自2004年,我们对存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区狭窄,并发舌后区狭窄的11例OSAHS患者应用腭咽成形联合Repose系统舌体牵引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张旭东;李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UPPP对其血液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2004年2月~2006年2月确诊为中度或重度的OSAHS患者30例,AHI≤40 11例,AHI>40 19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检测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红细胞聚集数.结果:术后3~5个月复查红细胞比容以及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通过UPPP治疗可以改善OSAHS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降低OSAH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作者:周玉英;王丽华;闫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与UPPP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59例OSAHS患者行UPPP,测量咽腔术前术后改变;测定OSAHS患者术前、术后及38例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结果:OSAHS患者手术前后颈围、AHI、SaO2、BMI、腭舌弓间距、悬雍垂与咽后壁间距、软腭长度、悬雍垂长度、口咽部小截面积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上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颈围、BMI、口咽部小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腭舌弓间距、悬雍垂与咽后壁间距、软腭长度、悬雍垂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HS患者EPO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与对照组比较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EPO水平较对照组偏高,并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有关.UPPP是有效的OSAHS治疗手段,治疗有效者血清EPO水平降低.

    作者:徐乐昕;郭星;宁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微血管密度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测定微血管密度(MVD),探讨HIF-1α和MVD在鼻咽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及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情况,并用CD34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组织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1%和10.o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组织MVD为39.32±7.99,慢性鼻咽炎为18.7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阳性表达率(92.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7.7%),有淋巴结转移组MVD(44.41±5.6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9±7.09).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HIF-1α的表达和MV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IF-1α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血管生成在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鼻咽癌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鼻咽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隋军;吴金鹏;李晓江;马静;曹晓娟;高伟;任艳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纤维喉镜与模拟内镜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纤维喉镜与模拟内镜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作用和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上呼吸道在阻塞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对21例经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并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上呼吸道图像.检查在清醒和睡眠2种状态下进行.测量软腭平面、悬雍垂平面、舌后平面和会厌平面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结果:纤维喉镜与仿真上呼吸道图像在上呼吸道的4个平面的测量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前后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左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醒与睡眠状态下,上呼吸道的腔径有明显不同;腔径的变化以左右径变化为主;纤维喉镜在上呼吸道的动态观察中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仿真上呼吸道图像能够真实的显示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合原始的二维图像可提供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相关信息.

    作者:刘志明;任庆云;王宝山;薛海涛;田君海;赵君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丝裂霉素C在预防声带手术后前连合粘连中的作用

    有报道[1]认为丝裂霉素C由于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而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地抑制声带手术后鼻腔粘连.我们观察了在显微支撑喉镜下行双侧声带近前连合处病变切除时,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涂布在预防前连合狭窄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军健;施惠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明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在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P-3在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RT-PCR检测表明,MCP-3 mRNA在喉癌及喉正常组织内均有表达,MCP-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增多(P<0.05),并且在喉癌组织Ⅰ~Ⅱ期与Ⅲ~Ⅳ期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内均有MCP-3表达,MCP-3的表达位置在相对分子质量11 000;喉癌组织中MCP-3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增多(P<0.01),并且在喉癌组织Ⅰ~Ⅱ期与Ⅲ~Ⅳ期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MCP-3阳性表达为黄色,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在喉正常的腺上皮组织中也可检测到阳性表达.结论:MCP-3可能与喉癌的发病机制有关,可能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有关,肿瘤内的炎性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琳;朱冬冬;董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诱导睡眠下电子喉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诱导睡眠下电子喉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PSG确诊的132例OSAHS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61例为实验组,术前给予咪唑安定诱导睡眠后用电子喉镜对上呼吸道进行动态观察,以确定阻塞部位;B组71例作为对照组,术前清醒状态下行常规上呼吸道检查和电子喉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定位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结果:A组存在多部位阻塞者达72.1%,而B组仅为3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A组总有效率达91.8%,B组仅为64.8%.A、B 2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诱导睡眠状态下大部分OSAHS患者上呼吸道存在多部位的解剖性狭窄,术前在诱导睡眠下应用电子喉镜进行OSAHS患者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OSAHS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蒋桃根;晁杰伟;曹剑;王永田;施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mRNA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l)mRNA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参照,应用RT-PCR方法,检测66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肿瘤组)及其相邻的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中BRMSl mRNA表达.结果:肿瘤组中BRMSl mRNA与β-actin平均密度(ADV)比值为0.69±0.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肿瘤组织中BRMSl mRNA在病理高分化组中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在临床Ⅱ期标本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标本;颈部淋巴结N.组明显高于N+组(P<0.05);BRMSl mRNA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结论:BRMSl mRNA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李晓瑜;郭星;李福才;李笑天;关超;杨怀安;潘子民;李婵媛;任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AdKDR-tk自杀基因系统对鼻咽癌裸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pAdKDR-tk自杀基因系统对鼻咽癌裸鼠中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人鼻咽癌裸鼠模型,将16只成瘤鼠随机分成AdKDR-tk/丙氧鸟苷(GCV)组(治疗组)和AdKDR-tk/PBS组(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病理组织形态学及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治疗组在前6 d肿瘤缓慢增长,第6天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移植瘤体积逐渐缩小,而对照组瘤体体积持续迅速增长.治疗后第6、9、14天治疗组瘤体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鼻咽癌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瘤组织中有大量的细胞坏死灶;对照组MVD 6.63±1.41,治疗组MVD 3.50±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治疗组具有较高VEGF阳性表达,2组间VEGF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KDR-tk/GCV系统具有抑制裸鼠鼻咽癌肿瘤血管增生及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韩虹;邱前辉;陈少华;刘艳辉;梅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颈前带蒂颈阔肌皮瓣在喉部分切除中重建喉功能

    目的:探讨颈前带蒂肌皮瓣(任意和巨形)在喉部分切除中重建喉功能的效果.方法:对54例声门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和扩大部分切除后应用颈前带蒂肌皮瓣行喉功能重建.结果:54例恢复吞咽、发声和呼吸功能,拔管率100%,5年以上生存率92.59%.结论:喉部分切除中应用颈前带蒂肌皮瓣修复喉腔是喉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詹汉章;明伟;曹永茂;周涛;杨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7月36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颈侧切开入路15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下颌骨外旋入路4例,上颌外旋入路5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36例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其余皆为良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皆完整切除.5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为鼻咽黏膜下型鳞状细胞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经颈侧切开探查病理确诊后放射治疗,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5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纤维瘤术后3年复发,放弃治疗死亡;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已随诊3年余,健在;1例腮腺深叶黏液表皮样癌,已随诊2年余,健在.36例中,术后声嘶者3例伴呛咳1例,4例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发生舌偏斜,3个月后好转.结论:不同的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作者:陶冶;刘业海;张琨龄;李红武;臧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嗓音声学参数与嗓音音质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病理噪音合成器控制声学参数的变化,考察听觉感知判断的变化,寻找能够反映嗓音音质的有效声学参数.方法:采用6个声学参数(嗓音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能量、声门谱斜率、共振峰频率微扰),合成36个声学样本/ae/,并在每个参数维度上随机复制25%,总共45个样本,秩序随机化之后,再将样本编号;在室内将声学样本通过计算机播出,声音强度控制在70 dB,由8名耳鼻咽喉科专家参与听觉感知评估,针对GRBAS中的G、R、B进行等级评分,评分结果显示听感判断存在较高的内在一致性(P<0.01).然后分别将声学参数的变化值与听觉感知得分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6个声学参数中基频微扰、振幅微扰以及声门噪声能量与感知判断指标(嘶哑声、粗糙声、气息声)显著相关(P<0.01).结论:基频微扰、振幅微扰以及标准化声门噪声能量是衡量嗓音音质的有效参数,并证明嗓音的多维性质.嗓音的听觉感知判断与音质声学分析相结合,是评估嗓音音质的好方式.

    作者:黄昭鸣;万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CSFR)是鼻颅底外科的常见病症,传统的修补方法有经颅内修补和经颅外修补2种进路.颅外进路又分为鼻外入路和鼻内入路,鼻内入路可以经显微镜或鼻内镜修复.

    作者:许辉杰;黄魏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切除腭腱膜和部分硬腭骨质致软腭整体前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前腭咽成形术(UPPP)已经成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标准术式,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部分患者存在骨性咽腔阻塞,单纯行UPPP术效果不明显.

    作者:杨志林;李忠泽;刘泽民;张艳萍;马庆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

    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辅助诊断和监测指标,已成为继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后临床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我们对68例喉癌患者,采用联检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19片段(CY-FRA21-1)水平,以探讨其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英华;李钦;陈彦林;刘玉刚;张大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