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徐美春

关键词:老年人口, 肠梗阻, 人口平均寿命, 术后并发症, 手术时机, 临床特点, 防治分析, 急腹症, 选择, 外科, 病人
摘要: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使老年肠梗阻占有相当比例.我院从1980~2000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肠梗阻病人5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如下.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颈髓损伤漏诊原因分析及预防

    我院自1994.1~2001.3,共收治颈髓损伤207例,其中合并有脑挫伤、胸腹腔脏器损伤或骨盆骨折等按AIS-LSS评分[1]属于严重复合伤病例60例.207例中漏诊10例,其中9例合并严重复合伤.因此如何避免严重复合伤中颈髓损伤的漏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者:陈天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谈谈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中的几点意见

    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低温2℃~16℃,一般将前两者称亚低温,目前常用推荐温度为30℃~35℃.早在五十年代,国外临床医生曾将冬眠低温疗法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但由于当时未进行正规系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缺乏临床病人安全方便的降温方法以及冬眠低温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如室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遗忘.

    作者:甘海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的麻醉处理

    进胸脊柱前路手术创口大、出血多;经典的内窥镜手术创口小,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作者:陈碧红;徐旭仲;胡明品;金胜成;池永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规范化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病人规范化治疗的有效策略,以降低病人死亡率.方法1999 9~2001.10运用我院现有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院前急救、急诊室复苏、早期手术及专科监护室加强治疗等规范化治疗.结果全组8686例病人中66例行手术治疗,全组死亡22例,死亡率为25 6%.结论重视院前急救、加强急诊室抢救、及时CT检查、早期手术及术后专科监护室加强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成功率.

    作者:徐垠;陈彦飞;李亚民;李常伟;陈洪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肾损伤诊治体会(附118例报告)

    我院自1995.1~2000.6共收治肾损伤118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18例,男80例,女38例;年龄4~71岁,平均35.1岁.闭合性肾损伤111例,开放性肾损伤7例.右肾损伤42例,左肾73例,双肾3例.

    作者:卢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胆石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胆石病成为影响老年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胆石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胆囊外并发症增加,手术危险性增高.我院自1990~2000年完成老年胆石病247例,其中胆囊结石185例,占74.9%;胆管结石15例,占607%;胆囊胆管均有结石47例,占19.03%.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老年胆石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茂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为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对近10年来的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军福;徐玮;王蜀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分析(附207例报告)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的因素.方法对2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44.4%,年龄、GCS评分、脑疝、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血压、血糖等因素均与死亡率相关.结论年龄增大、GCS评分低、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肿胀、低血压、缺氧、高血糖等均显著增加死亡率.

    作者:林坚;周辉;张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我们自1996.4~1999.12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疗效确切,并认为其在恢复脊柱胸腰段生理曲度和椎管有效减压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现报告如下.

    作者:季必池;刘迪波;王少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腿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胫腓骨骨折62例分析

    我院自1996.4~2000.6,共收治62例小腿皮肤广泛严重撕脱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患者,经彻底清创,保留存活撕脱皮肤,网状皮片原位缝合或游离植皮加转移皮瓣修复创面,选择适当的固定治疗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义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神经内窥镜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我们于2000.10~2001.6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磊;叶碎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我科自2001.1~2001.6应用显微镜经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1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5~58岁,平均32.5岁.病程0.6~7年,平均2.5年.2.临床表现:头痛6例,视力视野障碍4例,停经3例,泌乳2例,肢端肥大2例,性欲减退5例,阳萎2例.

    作者:何玉领;方乃成;邵高峰;杜国森;赵明;陈江利;陈飞;金星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甘露醇治疗脑血管意外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

    甘露醇广泛用于由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我科自1998.1~1998.12中应用甘露醇的患者175人,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9例,比例为5.14%.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附65例报告)

    随着国内外对纳洛酮研究的进展发现它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即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实际效果.

    作者:揭园庆;黄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疗效对照观察

    本文就我院自1999.1~2001.5收治的8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贾文庆;黄汉昌;杨国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血管意外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发病后3个月特别是初4周内恢复快[1],而国外的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同时开始,即发病后第一天就开始康复治疗[2].我们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并观察其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琳;徐英美;朱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头部外伤后脑梗塞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2例经头颅CT证实的头部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头部外伤后脑梗塞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它的发生加重了原发脑损伤并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头部外伤后脑梗塞应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甘海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的伽玛刀治疗

    自1997.9~2000.3期间,我中心对19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4例,女5例;年龄:45~70岁,平均66.7岁;病程2~11年,平均5.5年,全部病人均为经内科正规用药治疗,疗效已消失或明显减退,以及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

    作者:厉民;黄润生;金晓;郑新法;黄素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动静脉氧差监测对预测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价值

    目的监测患侧脑动静脉氧差(cerebral arteiovenous oxygen differenee,AVDO2),探讨其与外伤后延迟性脑梗死(DC1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择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的脑外伤患者68例分别于入院时或手术前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采集颈动静脉血标本,测定其AVDO2,同时监测颅内压(intracerebral pressure,ICP)及MR、CT检查. 结果以AVDO2=6VOL%为分界,≤6VOL%为A组,>6VOL%为B组.ICP的变化与AVDO2呈负相关,外伤后延迟性脑梗死发生A组为27/37例,发生率72.97%,B组为10/27例,发生率37.04%MR在影像学上较CT早发现脑梗死.结论AVDO2监测对预测外伤后脑梗死极有临床价值.

    作者:陈杰;单国进;李汝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气管切开伴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临床上可以见到许多颅脑外伤病人,经手术或抢救后长期昏迷卧床.此类患者往往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咳出痰液,分泌物滞留于呼吸道,导致两肺背侧的坠积性肺炎.还有部分严重颅底骨折伴脑挫伤昏迷的患者颅内压增高,频繁呕吐,其呕吐物为鲜血和脑脊液,易误吸入气管,尤其对酗酒后颅脑损伤患者,常有误吸呕吐物的危险.

    作者:任力;张臻;贾丕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