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钢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中药复方肺癌煎剂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体重、瘤重、血清TNF-α含量,探讨肺癌舒颗粒剂对肿瘤的作用机理.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肺癌舒对小鼠Lewis肺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部分机理.方法:以C57/BL近交系Lewis肺癌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肺癌舒对肿瘤生长情况和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中药复方肺癌舒可增加体重,抑制肿瘤组织生长,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NF-α水平.结论:肺癌舒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机制抑制肿瘤.
作者:许轶琛;姜秀国;路唐学;陈香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现代研究证实: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其纤维的变性、萎缩和丧失[1~3];能量代谢障碍和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都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4~5].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功效的中药复方--青光安颗粒剂对急性高眼压实验模型兔眼视网膜酶活性指标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青光安颗粒剂对青光眼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以便为临床提供治疗青光眼术后患者提供有效的的方法和药物.
作者:彭清华;东长霞;李建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果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TC、TG、ALT、AST、SOD、MDA含量,以研究大果山楂总黄酮的药理学效应.结果:大果山楂总黄酮能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及抑制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血液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结论:大果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莹;江海燕;丁国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主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廖冬燕;林寿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淀粉样变性肾病的病机关乎虚、水、痰、瘀四大方面,其中虚是疾病的主因,且始以气虚为多见,随着病程进展则出现阴虚、气阴两虚的病机转化.水、痰、瘀是因虚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其一经形成,则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内积脏腑,外充形廓,从而阻抑脉道,壅塞三焦,障碍气化,从而使临床表现复杂多端.本病的中医辨治可分为痰水瘀阻型、脾肾气虚型、肾阴亏虚型和气阴两虚型等.在治疗上要注意恪守病机,恰当施治;标本兼治,补泻同施;活血化瘀,贯彻始终.
作者:刘玉宁;王立红;马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保精血、护津液的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观念是在多方面因素作用影响下形成与发展完善的.笔者粗谈之,力图抛砖引玉.
作者:王勇;王翔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疾病不过是正的失常和/或邪的存在,治病即是还正和/或祛邪.把复杂的疾病问题合理简化为执简驭繁的正邪矛盾,并通过正邪概要、诊断思路、施治方案三个部分,论述了正邪概念的全新定义及作用关系和怎样从正邪的思考角度来诊断、治疗疾病,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中国传统岐黄医学的另一些中心概念,如气、精、阴阳、证、标本等,也随文作了精要而恰当的重新诠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作者:张流秀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益视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含量沉淀.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1200-0.60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姜永梅;姜泓;张元桐;陈宇;曲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考察中药牛黄解毒片的体外溶出度,评价对比市售药品的质量差异,为中药片剂质量和疗效的提高提供参照.方法:对国内三个厂家生产销售的牛黄解毒片的不同包衣品种进行体外溶出度的考察试验.结果:不同包衣品种之间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同一厂家薄膜衣片的不同批号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包衣品种溶出速率相差很大,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其中以素片为快,可以达到速效的效果;中药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中薄膜衣片的制剂工艺不够稳定,急待改进、提高.
作者:郑建伟;祝铃栋;程怡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目前,病因和具体的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白,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
作者:黎壮伟;林智通;钟嘉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原核细胞微生物,体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是引起女性生殖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中解脲支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病原体,与许多泌尿生殖道感染症、围产期感染和不育症等都有关系.
作者:任冰冰;梁学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了进一步探讨XNQZ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细胞活力和LDH活性测定,观察XNQZ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咖啡因(Caf)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醒脑启智胶囊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咖啡因(Caf)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用Caf形成损伤,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MTT法细胞活力、LDH活性的变化.结果:醒脑启智胶囊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的形态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增强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结论:醒脑启智胶囊药物血清能明显减轻PC12细胞的Caf损伤.
作者:杨牧祥;田元祥;于文涛;徐华洲;王少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明代医家赵献可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医贯>就他的是代表作,消渴论篇,即非常突出地反映了其独特的温补学思想.今试作浅析如下:
作者:焦庆华;张奋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前壁成囊带状突向前方.过去对此病不认识,教科书甚至肛肠外科专著上也很少提及,现在越来越多被人们重视.但临床上尚无可治愈的特异性药物,外科手术治疗因种种复杂因素,疗效也不理想,所以,目前选择手术治疗,是慎之又慎.白长川主任,从事脾胃病研究40余年,在脾胃病理论及临床上颇有独到见解.对直肠前突的理论及治疗有独到之处,认为脾胃燥湿不济、气机升降失常为病机核心,补益脾胃、调济燥湿、疏理气机为治疗大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崔吉英;高海利;白长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了探讨中药现代化的新模式,通过现代生命科学对疾病谱研究的进展、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成为发病机制的主要模式,增龄性、渐进性成为许多疾病发病其共同特征等的分析和归纳.高效提取分离技术、现代化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药的纯化、结构分析和分子药理机制成为可能.从中药复方研究,单体和有效成分的研究,重新配伍和组方研究,GLP安全认证和毒理学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如何进行现代中药研究和政策建议.
作者:李光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综述了5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现状,认为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前景,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临床观察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
作者:刘立安;王娥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固有细胞之一,在结构上与肾间质紧密相连,既是肾脏损伤的受害者,也是直接参与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肾脏病学研究的重点,肾间质损伤程度直接关系到肾脏疾病的预后,有关它对肾病进程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重视.目的:研究多毛孢菌菌粉不同提取物含药血清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猪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用庆大霉素刺激,同时加多毛孢菌的不同提取物含药血清干预.用MTT法测定存活细胞数;生化显色检测NAG酶活性;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庆大霉素可显著降低细胞MTT实验的OD值、细胞上清液中NAG酶活性,并显著增强细胞表面Annexin V的表达;菌粉水提物或醇提物含药血清均能够显著增强细胞的OD值,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AG水平,抑制庆大霉素诱导的细胞表面Annexin V的表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多毛孢菌菌粉含药血清可以拮抗庆大霉素的肾小管细胞毒性,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抑制细胞凋亡;除了传统水提物外,醇提物也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汝春;毛俐婵;程晓霞;王军;朱晓玲;王永钧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医的现状据报道,近年我国中医院门诊量和病床使用率有下降趋势.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
作者:裘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FFA)表现,建立早期DR的FFA亚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早期DR进行FFA检查,按其分布的主要部位划分为中央型、中周型、混合型;将病例进行中医分型.研究FFA亚分型与病程进展、视力预后、误诊漏诊率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DR的FFA亚分型中以混合型为多占61.9%,中周型的漏诊、误诊率高;中央型的视力较差且病程进展快,且多为中医的阴阳两虚证.结论:中央型患者多属中医的阴阳两虚证.
作者:刘求红;余杨桂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世界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殖民主义势力涌进了中国.他们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陷入了贫穷落后、受欺凌、受奴役、受屈辱的境地.在殖民主义者奴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产生了严重的民族自卑感.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