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吴其标;万毅刚;曹世宏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支气管扩张症, 发病机制
摘要: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影响炎症细胞凋亡,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支气管-肺组织破坏,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泻必康对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小儿和老年人发病率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泻必康是适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疗效可靠的纯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明显改善患者腹泻、便次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本研究旨在从其对小鼠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为泻必康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程畅和;李兰珍;段永强;梁永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倪宗珈教授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简析

    Ⅰ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导致机体内骨代谢紊乱,钙化机制异常,骨的转换率增高,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并引起整体骨量丢失加快,骨的构成成分发生改变,造成骨的细微结构破坏,骨的质量下降,终导致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下降。倪宗珈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类病人时,从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今总结如下.

    作者:张颖;楮贵保;杜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蝎鼠推气散治疗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48例

    自1988年7月~1998年7月以资料较完整的48例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患者,经用蝎鼠推气散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陈柏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浆自由基和心、小肠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治疗组、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治疗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黄组和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组Scr、BUN、MDA、SO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益肾降浊冲剂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推测本冲剂具有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减少和清除产生的自由基的药理作用,从而大限度地保护线粒体和组织细胞,降低受毒素损害的程度.

    作者:阮诗玮;郑敏麟;陈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临证指南医案》治燥方38首的计量学研究

    清代名医叶天士贯彻古今医术,学验俱茂,其对温病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但叶氏在发展温病学的同时,亦突出了对燥证治疗的认识.叶氏的代表性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燥方多达38首,取效卓著,与其他论燥医家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其论燥之说对后世燥证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就其治燥的38首方剂作计量学研究,以探讨治燥理论及制方用药特色.

    作者:王学武;姜迎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理化特征关系研究态势

    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近些年来,国内众多的学者对CHD辨证分型及其与血液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CHD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现就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眼科辨证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由于近年来眼科的快速发展,眼科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眼科的中医辨证提供了新的手段.五轮辨证就是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五轮本身在辨证中主要起确定病位的作用,临证时尚需与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结合应用.五轮辨证是眼科局部辨证中一种独特的方法,自宋至今,眼科医家普遍采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证的实质将被进一步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将进一步被证实,同时也将使辨证更加标准化,从而更加易于实行.

    作者:王幼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理和活血化瘀方法探析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

    作者:徐刚;牟吉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实现中医现代化要有创新思维

    1 遗传压缩*发生在染色体上的信息技术染色体发生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对原始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进化程度高,相应包含的遗传信息亦庞大、复杂得多.怎样才能高效而又不失真地将数额巨大的遗传密码传送到下一代?对比现代信息技术可看到:染色体的缩聚、复制、解聚过程与数字通讯的信息压缩、传送、解压过程是多么地相似--为高保真地提高传输效率,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就是先将遗传信息压缩成染色体,复制成双份后,再在两新生细胞中染色体解压成各细胞器的过程!这一染色体压缩算法可令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量大减!

    作者:卢六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复苏犬血清β-内酞肽的变化及中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在犬复苏后的作用及开心胶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复制心脏骤停及复苏模型,分别在开胸前、恢复自主循环后5分钟、30分钟、90分钟、180分钟由颈内静脉插管采取中心静脉血,观测β-EP在各时段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中药组在自主循环恢复5分钟后血清中β-EP显著增高,但中药组增幅较缓,在90分钟和180分钟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心胶囊防治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β-EP有关.

    作者:罗小星;赵锋利;赵永华;叶小卫;靳利利;陈镜合;梁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溃疡性结肠炎55例临证分析

    目的:了解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1999~2001年龙华医院55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5例中,男∶女为1.03∶1,平均年龄44.9岁,病程以小于6年的居多.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和左半结肠为主,临床症状以粘液血便和腹痛为多,并发症主要见息肉、癌变及贫血.中医辨证属虚证为多,中医药治疗以汤剂联合灌肠及栓剂为主.结论: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并发症等均与国外发病情况不同.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成为热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从正虚毒滞辨治肌营养不良浅析

    近年来,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智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中医药治疗在患者手术前后可以增强体质及尽快恢复体力;在放化疗同时可以对其减毒增效,延长生存期;在晚期肿瘤治疗中,可以提高生存质量.中医学的长处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攻补兼施,扶正驱邪,在抗癌的同时,不伤或少伤正气,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副反应,提高放化疗完成率,使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殷东风;董宝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卒中单元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的平台

    卒中又叫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

    作者:刘向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活血药和氦氖激光治疗糖尿病脑梗塞77例分析

    糖尿病脑梗塞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结合西医对糖尿病脑梗塞的认识及古今用药规律,笔者拟订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则,并结合低能量氦氖激光现代治疗手段治疗糖尿病脑梗塞.本研究旨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和氦氖激光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疗效.

    作者:董彦敏;倪青;李惠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排石汤的制备及临证应用

    目的:制备的排石汤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方法:用水煮提醇沉淀的制备工艺.结果:对152例病人应用,130例治愈,治愈率为85%;22例好转,好转率为14.5%,无无效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良好,可定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

    作者:孔令珍;李学兰;张华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58例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内窥镜下确诊消化性溃疡58例患者,采用SCL-90、SDS、SAS、LES、TCQS量表进行问卷测试及评价分析,并以正常人的结果为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组在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敌意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正常组(P<0.05,P<0.01)其抑郁标准消化性溃疡组在正性刺激、负性刺激和总刺激量高于正常组(P<0.05),且负性刺激量高于正性刺激量(P<0.05);对于各种负性刺激,消化性溃疡组的积极应对分和消极应对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消极应对与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呈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与焦虑、敌意呈现负相关.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慧婷;周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六味地黄方药理作用研究纂要

    六味地黄方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方剂.近代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肾脏、保肝等多方面的活性.

    作者:郑建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自拟三藤汤治疗银屑病100例分析

    1998年至今笔者自拟三藤汤为主配以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祛风润燥药辨证治疗银屑病10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杜锋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肾通络宁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糖肾通络宁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取各组的一半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糖(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E)及肾脏肥大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第4、8周时各治疗组PG、TG、TC、LDL-CH、Scr、UAE、肾组织TGFβ1表达、FN、Ⅳ型胶原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中药糖肾通络宁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血脂,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下调DM大鼠肾组织内TGF-β1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而实现的.

    作者:曹晓华;毕静;郑海飞;吴海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