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浆自由基和心、小肠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阮诗玮;郑敏麟;陈建

关键词:益肾降浊冲剂,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毒素, 自由素, 线粒体
摘要: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治疗组、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治疗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黄组和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组Scr、BUN、MDA、SO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益肾降浊冲剂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推测本冲剂具有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减少和清除产生的自由基的药理作用,从而大限度地保护线粒体和组织细胞,降低受毒素损害的程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证治述要

    妇女以血为本,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用.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任何原因引起冲任气血不畅,胞宫血脉瘀阻,致使经隧不通,或血不归经,或壅聚成症,均可发生经孕产乳诸杂证,临床表现有腹痛、经水不利、闭经、出血、发热、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口干燥、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不利等,故活血化瘀法乃妇科常用之法.<金匮要略>妇人三篇系统地论述了血瘀证的成因、脉证、治疗,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作者:许丽绵;宋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地钱原植物分类检索及紫外光谱的分析研究

    目的:对广西地钱原植物进行分类检索和紫外分析研究,旨在为开发苔藓植物地钱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依据现代植物分类方法和UV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广西地钱依据原植物形态(叶状体、雌配子体)分类为3个种: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拳卷地钱(Marchantia convoluta);粗裂地钱(Marchantia paleacea);UV光谱分析显示:不同种的地钱的2种不同极性溶剂(氯仿、乙醇)提取液UV吸收峰值变化较大.结论:广西丰富地钱药材原植物来源于3个种,利用原植物形态特征及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可将其区别,提供了检索方法.

    作者:朱华;周春山;白燕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针灸对家兔急性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脑出血家兔脑水肿、脑血管通透性、脑组织损伤、P53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制作急性脑出血家兔模型,进行针刺、直接灸、针刺加直接灸,并与川芎嗪耳静脉注射组作对比,观察针灸对动物一般情况、脑含水量、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脑组织普通病理和P53蛋白的影响.结果:3种方法均有促进脑水肿减轻、脑血管通透性和脑组织损伤减小的作用,以针刺组效果好,与川芎嗪组类似.结论:早期运用针刺、直接灸、针刺加直接灸对急性脑出血家兔模型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符文彬;樊莉;莫莉莉;张洪来;欧润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临证指南医案》治燥方38首的计量学研究

    清代名医叶天士贯彻古今医术,学验俱茂,其对温病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但叶氏在发展温病学的同时,亦突出了对燥证治疗的认识.叶氏的代表性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燥方多达38首,取效卓著,与其他论燥医家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其论燥之说对后世燥证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就其治燥的38首方剂作计量学研究,以探讨治燥理论及制方用药特色.

    作者:王学武;姜迎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苏麻胶囊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及IL-5的影响

    目的:探讨苏麻胶囊防治哮喘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茶碱组、苏麻高剂量组、苏麻低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的变化及IL-5含量的改变.结果:苏麻胶囊可有效地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抑制BALF中IL-5含量的增高.结论:苏麻胶囊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5含量而抑制EOS的活化和趋化作用,具有良好的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郜海生;祝宝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泻必康对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小儿和老年人发病率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泻必康是适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疗效可靠的纯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明显改善患者腹泻、便次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本研究旨在从其对小鼠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为泻必康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程畅和;李兰珍;段永强;梁永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影响炎症细胞凋亡,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支气管-肺组织破坏,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作者:吴其标;万毅刚;曹世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张喜奎教授妙用麻黄临证经验浅识

    麻黄素以辛散开泄,发汗峻药著称,主治伤寒表实,临证以无汗为旨要,应全面分析,汗出仅为一外候,当结合全部信息辨之,如确系卫虚阴伤等者,自当慎用,若证非属虚,汗证不避,斯时可借麻黄辛散发越之性,透邪外出,给邪以出路,据证灵活配伍,可达邪去正安,表畅汗止之效.麻黄虽为辛散发汗峻剂,气虚之证用之不当,可致严重后果,麻黄虽猛,但药效昭彰,用之得当,取效迅捷,要在随机配伍,更要坚持有是证即用是药,不可囿于种种误传而坐失良机.

    作者:陈英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夏振中治疗痹证经验摭拾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作者:夏永良;夏永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评匡调元教授《人体体质学》的原创性研究

    1980年,笔者还在攻读硕士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刚上架的新书-<中医病理研究>.当时,有关中医的专著尚寥若晨星,远不像现在有汗牛充栋之多.这本新书立即深深吸引了笔者,促使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一气读完,书中有关体质病理学的论述发人深省,获益非浅,也使笔者记住了作者:匡调元.匡调元教授的研究从体质病理学新说,发展到人体体质学、体质食疗学,从理论扩展到实践.

    作者:郑洪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眼科辨证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由于近年来眼科的快速发展,眼科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眼科的中医辨证提供了新的手段.五轮辨证就是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五轮本身在辨证中主要起确定病位的作用,临证时尚需与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结合应用.五轮辨证是眼科局部辨证中一种独特的方法,自宋至今,眼科医家普遍采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证的实质将被进一步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将进一步被证实,同时也将使辨证更加标准化,从而更加易于实行.

    作者:王幼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排石汤的制备及临证应用

    目的:制备的排石汤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方法:用水煮提醇沉淀的制备工艺.结果:对152例病人应用,130例治愈,治愈率为85%;22例好转,好转率为14.5%,无无效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良好,可定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

    作者:孔令珍;李学兰;张华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活血药和氦氖激光治疗糖尿病脑梗塞77例分析

    糖尿病脑梗塞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结合西医对糖尿病脑梗塞的认识及古今用药规律,笔者拟订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则,并结合低能量氦氖激光现代治疗手段治疗糖尿病脑梗塞.本研究旨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和氦氖激光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疗效.

    作者:董彦敏;倪青;李惠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邓铁涛教授辨治胃肠病经验摭拾

    1 脾胃学说见解独特脾胃学说始见于<内经>,发展于宋元,提高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历代医家均做出了不同贡献.邓铁涛教授从50年代起就开始,对其学说体会深刻,见解独特. 张士舜主任医师妙用二生汤治疗肺癌经验简介

    作者:洪文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态势评述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或可伴有高血压,腰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势大多呈长期缓慢发展,终致肾功能不全,亦可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由于本病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至今尚有许多未明之处,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学者运用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思想,对IgA肾病的病机转变、证候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治IgA肾病对于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关于IgA肾病的文献资料,就其中医药治疗予以探讨.

    作者:孙伟;周玥;高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化痰退黄汤治疗慢性黄疸型肝炎32例退黄作用疗效观察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可见于西医多种肝胆疾患,尤以乙型肝炎多见.中医多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温阳利湿等法而奏效.但临床常见一些顽固性黄疸用此法则效果较差,笔者近年来采用化痰活血、益气养阴法为原则治疗顽固性黄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留法;陈书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六味地黄方药理作用研究纂要

    六味地黄方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方剂.近代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肾脏、保肝等多方面的活性.

    作者:郑建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冠心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冠心平药物治疗组为试验组,按照择优同证药物的原则,对照药物选用心可舒,两组药物均是每次4片,每日3次服用.结果:按照卫生部2002年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表明:冠心平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性,调节脂质代谢,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临床症状和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结论:冠心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在临床应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七一;张洪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研究态势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渐进性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治疗PD的方法和途径也日益增多,中医药增效减毒优势逐步肯定.怎样权衡利弊,将各种中西医疗法综合优化组合对PD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期更好地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已成为目前PD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潘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理和活血化瘀方法探析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

    作者:徐刚;牟吉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