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新
1 方药组成生半夏(包)30g,生南星(包)30g,川贝母10g,杏仁10g,青黛(包)10g,蛤粉(包)10g,白英20g,桔梗6g,甘草6g,瓜蒌50g,漏芦20g.
作者:刘汉举;张阳;李雪松;乔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笔者用经前舒液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仲平;张艳;唐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虚感冒属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年老或体质虚弱者,亦有大病后元气未复、抵抗力薄弱导致复感外邪者.屏风生脉胶囊合通窍鼻炎片治疗虚感冒观察,通窍鼻炎片治疗虚感冒30例.屏风生脉胶囊治疗虚感冒30例.屏风生脉胶囊合通窍鼻炎片治疗虚感冒40例.结果,屏风生脉胶囊、通窍鼻炎片对治疗虚感冒有明显疗效,其中以屏风生脉胶囊合通窍鼻炎片治疗疗效较佳.
作者:尹亚君;傅开礼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药抗Hp感染既可直接抑菌,还有可能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在体外抑菌实验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体外抑菌试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从本质上来解释中药抗Hp真正的疗效机制.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现在从细胞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Hp对胃黏膜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热点.
作者:唐小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六味地黄方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方剂.近代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肾脏、保肝等多方面的活性.
作者:郑建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对慢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8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对照分为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观察组)112例和阿莫西林(对照组)70例,观察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对慢性咽喉炎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20.5%,有效率69.6%,无效率9.8%,对照组药分别为11.4%、34.3%、54.3%.结论: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好.
作者:张兆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导师沈舒文教授是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著名专家之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学验俱富,诊治内科疑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颇有创见而学术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诊治慢性胃炎经验予以报道,恳请同道指正.
作者:王晓梅;董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论述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以及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几个相关基因如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I型胶原、成骨细胞骨钙素、生长转化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肌球蛋白重链、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治疗组、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治疗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黄组和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组Scr、BUN、MDA、SO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益肾降浊冲剂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推测本冲剂具有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减少和清除产生的自由基的药理作用,从而大限度地保护线粒体和组织细胞,降低受毒素损害的程度.
作者:阮诗玮;郑敏麟;陈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智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渐进性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治疗PD的方法和途径也日益增多,中医药增效减毒优势逐步肯定.怎样权衡利弊,将各种中西医疗法综合优化组合对PD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期更好地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已成为目前PD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潘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观察中药肠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观察治疗组120例应用中药肠康胶囊治疗,对照组84例应用阿米替林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17%,对照组为86.9%,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x2=10.9834,P<0.05);治疗组在改善IBS患者的便秘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x2=6.5775,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IBS患者的腹痛、腹泻、失眠多梦、体倦乏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肠康胶囊治疗IBS有确切疗效.
作者:马保华;周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有关胃粘膜损伤与保护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且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各个层次,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复方、单味药以及针灸的相关方面分别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陈艳芬;陈蔚文;古炽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影响炎症细胞凋亡,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支气管-肺组织破坏,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作者:吴其标;万毅刚;曹世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卒中又叫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
作者:刘向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998年至今笔者自拟三藤汤为主配以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祛风润燥药辨证治疗银屑病10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杜锋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基本的病理变化.本病发病较早,进展过程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临床治疗也存在许多困难,疗效难以有效评估,不少单味中药和复方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调血脂和抗AS的作用,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蔡宝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麻黄素以辛散开泄,发汗峻药著称,主治伤寒表实,临证以无汗为旨要,应全面分析,汗出仅为一外候,当结合全部信息辨之,如确系卫虚阴伤等者,自当慎用,若证非属虚,汗证不避,斯时可借麻黄辛散发越之性,透邪外出,给邪以出路,据证灵活配伍,可达邪去正安,表畅汗止之效.麻黄虽为辛散发汗峻剂,气虚之证用之不当,可致严重后果,麻黄虽猛,但药效昭彰,用之得当,取效迅捷,要在随机配伍,更要坚持有是证即用是药,不可囿于种种误传而坐失良机.
作者:陈英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由于近年来眼科的快速发展,眼科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眼科的中医辨证提供了新的手段.五轮辨证就是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五轮本身在辨证中主要起确定病位的作用,临证时尚需与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结合应用.五轮辨证是眼科局部辨证中一种独特的方法,自宋至今,眼科医家普遍采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证的实质将被进一步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将进一步被证实,同时也将使辨证更加标准化,从而更加易于实行.
作者:王幼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清代名医叶天士贯彻古今医术,学验俱茂,其对温病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但叶氏在发展温病学的同时,亦突出了对燥证治疗的认识.叶氏的代表性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燥方多达38首,取效卓著,与其他论燥医家相比,显得尤为突出.其论燥之说对后世燥证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就其治燥的38首方剂作计量学研究,以探讨治燥理论及制方用药特色.
作者:王学武;姜迎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