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芬;陈蔚文;古炽明
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情况,并略述现代医学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现状,指出不足之处,结合中医药实验方面的研究的成果以及中医的优势,提出今后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方向.
作者:邓家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
作者:徐刚;牟吉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渐进性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治疗PD的方法和途径也日益增多,中医药增效减毒优势逐步肯定.怎样权衡利弊,将各种中西医疗法综合优化组合对PD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期更好地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已成为目前PD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潘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药抗Hp感染既可直接抑菌,还有可能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在体外抑菌实验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体外抑菌试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从本质上来解释中药抗Hp真正的疗效机制.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现在从细胞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Hp对胃黏膜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热点.
作者:唐小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Ⅰ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导致机体内骨代谢紊乱,钙化机制异常,骨的转换率增高,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并引起整体骨量丢失加快,骨的构成成分发生改变,造成骨的细微结构破坏,骨的质量下降,终导致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下降。倪宗珈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类病人时,从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今总结如下.
作者:张颖;楮贵保;杜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脑出血家兔脑水肿、脑血管通透性、脑组织损伤、P53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制作急性脑出血家兔模型,进行针刺、直接灸、针刺加直接灸,并与川芎嗪耳静脉注射组作对比,观察针灸对动物一般情况、脑含水量、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脑组织普通病理和P53蛋白的影响.结果:3种方法均有促进脑水肿减轻、脑血管通透性和脑组织损伤减小的作用,以针刺组效果好,与川芎嗪组类似.结论:早期运用针刺、直接灸、针刺加直接灸对急性脑出血家兔模型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符文彬;樊莉;莫莉莉;张洪来;欧润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5天后取肝组织制作电镜切片并观察.结果:橄榄解酒饮组的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恢复,没有肿大及功能下降,肝细胞分泌产生蛋白质的能力及核酸代谢明显优于模型组,脂滴情况明显减轻,以大剂量组为显著.结论:橄榄解酒饮能明显保护肝细胞线粒体,促进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功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彭勃;苗明三;王颖芳;朱平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医学心身合一的思想精髓与现代心身医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吻合.中医心身疾病研究必须容纳和利用现代科学新的信息和技术手段.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研究心身疾病的重要切入点,该网络的整体性、正负反馈机制、节律性等特点和中医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情志与五脏相关论、时间学说等具有内在联系.中医心身疾病研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进行机理的阐释和疗效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有益于中医心身医学学科的发展.
作者:王中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制备的排石汤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方法:用水煮提醇沉淀的制备工艺.结果:对152例病人应用,130例治愈,治愈率为85%;22例好转,好转率为14.5%,无无效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良好,可定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
作者:孔令珍;李学兰;张华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方药组成生半夏(包)30g,生南星(包)30g,川贝母10g,杏仁10g,青黛(包)10g,蛤粉(包)10g,白英20g,桔梗6g,甘草6g,瓜蒌50g,漏芦20g.
作者:刘汉举;张阳;李雪松;乔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大黄是中药传统的泻下药,其作用广泛,近年来在心血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开发大黄新用途,拓展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作者:寇壬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脾胃学说见解独特脾胃学说始见于<内经>,发展于宋元,提高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历代医家均做出了不同贡献.邓铁涛教授从50年代起就开始,对其学说体会深刻,见解独特. 张士舜主任医师妙用二生汤治疗肺癌经验简介
作者:洪文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妇女以血为本,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用.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任何原因引起冲任气血不畅,胞宫血脉瘀阻,致使经隧不通,或血不归经,或壅聚成症,均可发生经孕产乳诸杂证,临床表现有腹痛、经水不利、闭经、出血、发热、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口干燥、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不利等,故活血化瘀法乃妇科常用之法.<金匮要略>妇人三篇系统地论述了血瘀证的成因、脉证、治疗,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作者:许丽绵;宋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有关胃粘膜损伤与保护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且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各个层次,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复方、单味药以及针灸的相关方面分别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陈艳芬;陈蔚文;古炽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对广西地钱原植物进行分类检索和紫外分析研究,旨在为开发苔藓植物地钱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依据现代植物分类方法和UV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广西地钱依据原植物形态(叶状体、雌配子体)分类为3个种: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拳卷地钱(Marchantia convoluta);粗裂地钱(Marchantia paleacea);UV光谱分析显示:不同种的地钱的2种不同极性溶剂(氯仿、乙醇)提取液UV吸收峰值变化较大.结论:广西丰富地钱药材原植物来源于3个种,利用原植物形态特征及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可将其区别,提供了检索方法.
作者:朱华;周春山;白燕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就近10年来高催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汤海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基本的病理变化.本病发病较早,进展过程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临床治疗也存在许多困难,疗效难以有效评估,不少单味中药和复方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调血脂和抗AS的作用,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蔡宝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小儿和老年人发病率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泻必康是适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疗效可靠的纯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明显改善患者腹泻、便次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本研究旨在从其对小鼠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为泻必康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程畅和;李兰珍;段永强;梁永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导师沈舒文教授是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著名专家之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学验俱富,诊治内科疑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颇有创见而学术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诊治慢性胃炎经验予以报道,恳请同道指正.
作者:王晓梅;董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影响炎症细胞凋亡,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支气管-肺组织破坏,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作者:吴其标;万毅刚;曹世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