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华;周彤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部分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区突发红肿、灼热、疼痛,出现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近年来,本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强;侯玉芬;张磊;于宗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或可伴有高血压,腰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势大多呈长期缓慢发展,终致肾功能不全,亦可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由于本病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至今尚有许多未明之处,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学者运用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思想,对IgA肾病的病机转变、证候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治IgA肾病对于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关于IgA肾病的文献资料,就其中医药治疗予以探讨.
作者:孙伟;周玥;高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智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影响炎症细胞凋亡,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支气管-肺组织破坏,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作者:吴其标;万毅刚;曹世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对建国以来的253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临床文献进行调研,采用频数和排序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瘀、脾胃虚弱、热毒、湿热、肝肾不足和郁等致病因素的论述频率为68.9%、66.7%、51.1%48.9%、48.9%和46.7%;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脾虚湿困、肝气郁结和肝肾阴虚等常见证候的频率为79.07%、68.22%、63.57%、54.26%和52.71%;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和补益肝肾等常用治则的频率为73.1%、71.8%、67.8%、51.8%、50.6%、39.2%和32.7%;茯苓、白术、黄芪、党参、柴胡和白芍等健脾理气药的频率为51.7%、51.3%、39.3%、35.9%、34.6%和31.2%;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利湿解毒药的频率为37.6%、36.8%和36.8%;(庶)虫和鳖甲等软坚药的频率为36.8%、35.9%;丹参和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的频率为31.6%、30.8%.
作者:潘敏求;曾普华;潘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观察中药肠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观察治疗组120例应用中药肠康胶囊治疗,对照组84例应用阿米替林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17%,对照组为86.9%,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x2=10.9834,P<0.05);治疗组在改善IBS患者的便秘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x2=6.5775,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IBS患者的腹痛、腹泻、失眠多梦、体倦乏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肠康胶囊治疗IBS有确切疗效.
作者:马保华;周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可见于西医多种肝胆疾患,尤以乙型肝炎多见.中医多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温阳利湿等法而奏效.但临床常见一些顽固性黄疸用此法则效果较差,笔者近年来采用化痰活血、益气养阴法为原则治疗顽固性黄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留法;陈书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以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对照组56例以西药退热对症治疗.1疗程后观察退热时间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48.2%、37.5%,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16.1%、19.6%,总有效率为76.8%.2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方面,治疗组虽初期起效较缓,但作用持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续,治疗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后热后反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具有退热较快,作用持久,不易反复的特点.
作者:任桂华;张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内窥镜下确诊消化性溃疡58例患者,采用SCL-90、SDS、SAS、LES、TCQS量表进行问卷测试及评价分析,并以正常人的结果为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组在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敌意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正常组(P<0.05,P<0.01)其抑郁标准消化性溃疡组在正性刺激、负性刺激和总刺激量高于正常组(P<0.05),且负性刺激量高于正性刺激量(P<0.05);对于各种负性刺激,消化性溃疡组的积极应对分和消极应对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消极应对与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呈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与焦虑、敌意呈现负相关.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慧婷;周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药抗Hp感染既可直接抑菌,还有可能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在体外抑菌实验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体外抑菌试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从本质上来解释中药抗Hp真正的疗效机制.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现在从细胞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Hp对胃黏膜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热点.
作者:唐小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1999~2001年龙华医院55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5例中,男∶女为1.03∶1,平均年龄44.9岁,病程以小于6年的居多.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和左半结肠为主,临床症状以粘液血便和腹痛为多,并发症主要见息肉、癌变及贫血.中医辨证属虚证为多,中医药治疗以汤剂联合灌肠及栓剂为主.结论: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并发症等均与国外发病情况不同.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成为热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由于近年来眼科的快速发展,眼科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眼科的中医辨证提供了新的手段.五轮辨证就是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五轮本身在辨证中主要起确定病位的作用,临证时尚需与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结合应用.五轮辨证是眼科局部辨证中一种独特的方法,自宋至今,眼科医家普遍采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证的实质将被进一步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将进一步被证实,同时也将使辨证更加标准化,从而更加易于实行.
作者:王幼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研究表明,癌前病变属于可逆性病变;乳腺癌癌前病变经过治疗,可有效阻断和逆转其发展成为乳腺癌,是积极有效的预防乳腺癌的途径.综述了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概念、诊断方法以及国内外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阻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秋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自古以来,在有关消渴或糖尿病的诸文献中,从未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的记载.自祝谌予先生首创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以来,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发现,血瘀证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证型,其发生率为60%~90%.[2、8]近年来,诸多学者从病机、宏观辨证、微观研究、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并指导临床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以及疗效评价,取得了一定进展.
作者:路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用卫气营血理论作为辨证论治依据,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机理;强调清热解毒法可作为辨病治疗,始终贯穿于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各个分型.
作者:于佐文;刘逖;金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作者:夏永良;夏永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内经>提出六经之说,其中阴阳盛微各有其数,若以爻性来表示,则太阳为 (三阳)、阳明为 (二阳)、少阳为 (一阳),太阴为 (三阴)、少阴为 (二阴)、厥阴为 (一阴),从三而一是按阴阳盛微列序.<内经>又将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表里即阴阳,是一对统一着的矛盾,应具有阴阳相互对立和相对平衡的基本特性.
作者:贾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制备的排石汤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方法:用水煮提醇沉淀的制备工艺.结果:对152例病人应用,130例治愈,治愈率为85%;22例好转,好转率为14.5%,无无效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良好,可定为碎石科治疗尿路结石的常规用药.
作者:孔令珍;李学兰;张华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自1988年7月~1998年7月以资料较完整的48例中晚期肝癌、癌性疼痛患者,经用蝎鼠推气散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陈柏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998年至今笔者自拟三藤汤为主配以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祛风润燥药辨证治疗银屑病10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杜锋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