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喜奎教授妙用麻黄临证经验浅识

陈英晖

关键词:张喜奎, 麻黄, 治疗
摘要:麻黄素以辛散开泄,发汗峻药著称,主治伤寒表实,临证以无汗为旨要,应全面分析,汗出仅为一外候,当结合全部信息辨之,如确系卫虚阴伤等者,自当慎用,若证非属虚,汗证不避,斯时可借麻黄辛散发越之性,透邪外出,给邪以出路,据证灵活配伍,可达邪去正安,表畅汗止之效.麻黄虽为辛散发汗峻剂,气虚之证用之不当,可致严重后果,麻黄虽猛,但药效昭彰,用之得当,取效迅捷,要在随机配伍,更要坚持有是证即用是药,不可囿于种种误传而坐失良机.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述评及思考

    近年来有关胃粘膜损伤与保护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且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各个层次,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复方、单味药以及针灸的相关方面分别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陈艳芬;陈蔚文;古炽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博极医文于斯为盛峥嵘岁月世纪之光--医史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医史文献研究,博极医文,谱写中国医学通史;中医文献学,促进了中医药学大发展,建立起世纪丰碑.

    作者:郭振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58例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内窥镜下确诊消化性溃疡58例患者,采用SCL-90、SDS、SAS、LES、TCQS量表进行问卷测试及评价分析,并以正常人的结果为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组在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敌意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正常组(P<0.05,P<0.01)其抑郁标准消化性溃疡组在正性刺激、负性刺激和总刺激量高于正常组(P<0.05),且负性刺激量高于正性刺激量(P<0.05);对于各种负性刺激,消化性溃疡组的积极应对分和消极应对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消极应对与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呈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与焦虑、敌意呈现负相关.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慧婷;周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几个相关基因的影响

    论述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以及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几个相关基因如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I型胶原、成骨细胞骨钙素、生长转化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肌球蛋白重链、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木核汤治疗胃癌浅析

    1方药组成木贼草60g,山药20g,核桃树枝100g,石斛20g,沙参10g,铁树叶20g,白术10g,茯苓10g ,木香10g,桂枝5g,炙甘草5g,枳壳10g,露蜂房10g.

    作者:毕朝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影响炎症细胞凋亡,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降解细胞外基质,造成支气管-肺组织破坏,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作者:吴其标;万毅刚;曹世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卫气营血辨治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研究

    用卫气营血理论作为辨证论治依据,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机理;强调清热解毒法可作为辨病治疗,始终贯穿于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各个分型.

    作者:于佐文;刘逖;金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肾通络宁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糖肾通络宁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取各组的一半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糖(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E)及肾脏肥大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第4、8周时各治疗组PG、TG、TC、LDL-CH、Scr、UAE、肾组织TGFβ1表达、FN、Ⅳ型胶原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中药糖肾通络宁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血脂,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下调DM大鼠肾组织内TGF-β1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而实现的.

    作者:曹晓华;毕静;郑海飞;吴海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寒热痹颗粒对大鼠长期毒性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口服寒热痹颗粒的蓄积毒性,以确定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寒热痹颗粒连续灌服45天后,称量其体重、检测其血象及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主要实质脏器进行组织观察和病理检查.结果:动物的一般状况,如行为表现、皮毛光泽、饮食饮水及体重变化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其血象和血液生化指标中尿素氮和肌酐值增高,但停药15天后恢复正常;主要实质脏器重量未见异常改变;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本品长期用药安全.

    作者:苏佳妍;茹波;肖春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邓铁涛教授辨治胃肠病经验摭拾

    1 脾胃学说见解独特脾胃学说始见于<内经>,发展于宋元,提高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历代医家均做出了不同贡献.邓铁涛教授从50年代起就开始,对其学说体会深刻,见解独特. 张士舜主任医师妙用二生汤治疗肺癌经验简介

    作者:洪文旭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泻必康对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小儿和老年人发病率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泻必康是适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疗效可靠的纯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明显改善患者腹泻、便次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本研究旨在从其对小鼠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为泻必康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程畅和;李兰珍;段永强;梁永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自拟退热消扁合剂治疗高热证56例

    目的:观察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以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对照组56例以西药退热对症治疗.1疗程后观察退热时间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48.2%、37.5%,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16.1%、19.6%,总有效率为76.8%.2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方面,治疗组虽初期起效较缓,但作用持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续,治疗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后热后反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具有退热较快,作用持久,不易反复的特点.

    作者:任桂华;张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证治研究述要

    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情况,并略述现代医学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现状,指出不足之处,结合中医药实验方面的研究的成果以及中医的优势,提出今后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方向.

    作者:邓家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大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浅识

    大黄是中药传统的泻下药,其作用广泛,近年来在心血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开发大黄新用途,拓展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作者:寇壬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研究态势评析

    近年来基于肝脏超微结构的研究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阐明,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肝硬变则不可逆转.[1]这10年来,对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就,展示出人类将控制肝纤维化的广阔前景.

    作者:黄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浆自由基和心、小肠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治疗组、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治疗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黄组和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组Scr、BUN、MDA、SO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益肾降浊冲剂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推测本冲剂具有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减少和清除产生的自由基的药理作用,从而大限度地保护线粒体和组织细胞,降低受毒素损害的程度.

    作者:阮诗玮;郑敏麟;陈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苏麻胶囊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及IL-5的影响

    目的:探讨苏麻胶囊防治哮喘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氨茶碱组、苏麻高剂量组、苏麻低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的变化及IL-5含量的改变.结果:苏麻胶囊可有效地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抑制BALF中IL-5含量的增高.结论:苏麻胶囊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5含量而抑制EOS的活化和趋化作用,具有良好的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郜海生;祝宝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复苏犬血清β-内酞肽的变化及中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在犬复苏后的作用及开心胶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复制心脏骤停及复苏模型,分别在开胸前、恢复自主循环后5分钟、30分钟、90分钟、180分钟由颈内静脉插管采取中心静脉血,观测β-EP在各时段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中药组在自主循环恢复5分钟后血清中β-EP显著增高,但中药组增幅较缓,在90分钟和180分钟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心胶囊防治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β-EP有关.

    作者:罗小星;赵锋利;赵永华;叶小卫;靳利利;陈镜合;梁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卒中单元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的平台

    卒中又叫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

    作者:刘向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评匡调元教授《人体体质学》的原创性研究

    1980年,笔者还在攻读硕士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刚上架的新书-<中医病理研究>.当时,有关中医的专著尚寥若晨星,远不像现在有汗牛充栋之多.这本新书立即深深吸引了笔者,促使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一气读完,书中有关体质病理学的论述发人深省,获益非浅,也使笔者记住了作者:匡调元.匡调元教授的研究从体质病理学新说,发展到人体体质学、体质食疗学,从理论扩展到实践.

    作者:郑洪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