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白灵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对血清sIL-2R,IL-2水平影响的研究

庞爱明;崔宇杰

关键词:慢白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2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探讨慢白灵胶囊对CM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CML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实验组采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靛玉红治疗,均采用单盲法.结果:(1)CML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后,升高的sIL-2R水平有明显回落(P<0.01),而降低的IL-2水平则有明显升高(P<0.01),且疗效优于靛玉红对照组(P<0.01).结论:CML患者存在着免疫抑制,慢白灵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免疫抑制,这也许正是慢白灵取得疗效的机理所在,也是其疗效优于靛玉红的原因.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顾护胃气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探析

    心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胃部痞塞、胃痛、反酸、呃气、泄泻,往往加重病情或成为发作的诱因,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因此顾护胃气应贯穿于心血管治疗的始终.指出:在治疗心血管时,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其一,掌握适应症;其二,中病即止;其三,使用反结法.认为病人注意饮食宜忌亦相当重要.

    作者:王振涛;史小青;朱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胃痛45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针刺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将82例胃痛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天枢、太中、脾俞、胃俞等穴;对照组37例,遵医嘱给予654-2、胃复安治疗.在基础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的配合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胃痛消失或减轻,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副作用发病率高;治疗组安全、方便、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莲英;孙宝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退热合剂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退热合剂对内毒素致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降低小鼠仙台病毒性肺炎的肺指数及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体外抗病毒实验证明,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比.

    作者:王秋;方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反复性早期流产56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反复性早期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孕前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次,每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服用,连服7天,共3~6个月,同时应用避孕套,停药后受孕.一旦确诊妊娠,即给黄体酮20~40mg/日,肌肉注射;HCG 2000u,隔日1次,肌肉注射,至孕3个月后渐减量停药.配合中医治疗,孕前中医辨证分型以基本方(毓麟珠、自拟加味逍遥散)加减.孕期中医辨证分型以基本方(自拟补肾固胎饮,自拟养血安胎汤)加减,服药3~5个月.对照组20例,孕前均单纯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抗体转阴率:治疗组77.7%,对照组25.0%(P<0.01);保胎成功率:治疗组55.9%,对照组1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丽慧;赵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医证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在证的实质研究中,以肾虚证、肝郁证为主,讨论了不同肾虚证与男女性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对肝郁证的研究发现: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检测是肝郁证的一个具有特异性的指标,而脾虚证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指出,现代医学许多疾病的诊断以激素的检测作为客观指标,因此从内分泌角度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是有意义的研究,垂体-性腺轴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疾病的辨证分型研究中,讨论了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同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林雪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味辛属木、味成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梁永林;李生财;贾育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参与黄芪配伍免疫作用的药理研究

    综述了近几年关于含有人参和黄芪复方的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从免疫生物学效应和免疫调节效应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人参与黄芪的配伍不仅在抗肿瘤及治疗免疫缺陷病方面具有独特疗效,还有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认为人参和黄芪这一药对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疾病的预防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方永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的研究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治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作者:王永炎;郭蓉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气阴阳及五行哲学内容的形成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认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由唯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组成.五行学说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思想阐释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指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在其自身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当时的医学领域渗透,终使中医学理论成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文化产物.

    作者:谭春雨;徐列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零号乾坤胶囊化疗并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

    目的:观测零号乾坤胶囊配合化疗对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61例初治缓解后复发的MM病例随机分组,观测组给予COAP方案化疗,同时口服零号乾坤胶囊;对照组给予COAP方案化疗.结果:观测组CR率90%,有效率(CR+PR)100%,2年无病生存率83.3%,2年总生存率90%;对照组CR率51.6%,总有效率87.1%,2年无病生存率45.2%,2年总生存率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CR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零号乾坤胶囊对提高复发性MM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王建增;夏素萍;牛景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调理三焦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代谢异常,这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发病基础.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血脂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调理三焦法辨证施治,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3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乐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松龄血脉康胶囊+绞股兰总甙胶囊安慰剂)和对照组(绞股兰总甙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安慰剂)各25例,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后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TC-HDL-C/HDL-C)血脂含量测定.结果:治疗高血脂总疗效为8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C、TG、HDL-C、LDL-C、VLDL-C及TC-HDL-C/H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是一种安全的、疗效可靠的、适合长期服用的降血脂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恒和;郑颖;张聪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颅脑术后脾胃失调的辨证论治

    患者施行开颅术后的各个阶段,除了表现发热、嗜睡等症状外,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脘腹胀满、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原发病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辨证施治收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际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颜正华 蒋文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颜德馨教授妙用膏方治疗冠心病特色探析

    颜德馨教授认为:冠心病病机复杂,适合膏方大方图治.他认为,膏方不惟补法一途,制订膏方首当重视辨证论治,而从调畅气血为贵,用药则要动静结合.治疗冠心病的膏方,他擅用气血双调,温通阳气、运脾化痰三法.尤其当患者病机复杂时,应在膏方中综合运用三法.并举典型膏方医案,以作说明.

    作者:邢斌;赵昊龙;张保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少阴三急下证与承气汤的运用简析

    以方论证的方法,探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承气汤攻下法治疗谵语的机理,领会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三急下证的原因.指出对三急下证的理解必须与承气汤的运用互相融会贯通,才能掌握运用的要点.

    作者:张国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针柴葛解肌汤并用治疗胆管结石实验及临床研究

    探讨电针合柴葛解肌汤治疗胆管结石的机理,通过对5条健康家犬正常、针刺及口服柴葛解肌汤后胆汁流量、俄蒂氏括约肌张力数据测定,经统计学处理,胆汁流量P>0.05,无显著差异,俄蒂氏括约肌张力P<0.05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期门、日月穴,使俄蒂氏括约肌张力显著下降,而口服柴葛解肌汤加强了这一作用.依据实验结果对5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排石效果.

    作者:宋继刚;李广林;彭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抗澳转阴汤干扰素并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笔者于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用抗澳转阴汤合α-2b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并随机与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治疗72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星;李力强;宾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传导与脏腑气机的内在联系辨析

    脏腑之浊自魄门出,大肠传导不仅排泄糟粕,更重要的是疏调五脏六腑气机.大肠腑气通畅,则胃可降浊、脾能升清.脾胃升降枢纽正常,又有助于大肠的排浊功能.腑气畅,则肺能主宣降,从而恢复肺主一身之气之功;腑气畅,则肝能主疏泄.提出: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应重视调畅大肠气机,从而恢复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为防治脏腑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思超;王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腰骶部劳损120例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补益脾胃、升提阳气的经典方.笔者近年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腰骶部劳损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鲍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