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证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林雪娟

关键词:证/中医, 辨证分型, 性激素, 促性腺激素
摘要: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在证的实质研究中,以肾虚证、肝郁证为主,讨论了不同肾虚证与男女性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对肝郁证的研究发现: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检测是肝郁证的一个具有特异性的指标,而脾虚证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指出,现代医学许多疾病的诊断以激素的检测作为客观指标,因此从内分泌角度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是有意义的研究,垂体-性腺轴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疾病的辨证分型研究中,讨论了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的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同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的机理及证治

    口服药流产,目前虽然广泛应用,但其弊端是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偏长(平均14天左右),甚者长达2~3个月,发现有个别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病案报道.西医常用缩宫素、丙酸睾丸酮、避孕药、雌激素等药治疗.中医多以活血化瘀,如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失笑散为基本方,虽然在临床上取一些疗效,但无突破性进展.

    作者:石玲;曲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集粹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中常用方剂,由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黄、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近十余年来,诸多医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兹就有关应用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近视复明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近视复明丸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以近视复明丸配合双星明眼液治疗假性近视和低度近视患者并以增光片配合双星明眼液和单用双星明眼液对照;以近视复明丸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患者,并以维生素AD胶丸对照,结果,治疗组在视力提高,屈光度及眼轴控制,视觉诱发电位波幅,潜时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近视复明丸可治疗假性近视,恢复至正常,对低度近视可明显改善视力及延缓眼轴和屈光度的发展,对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可改善视力,延缓眼轴进展.

    作者:喻干龙;彭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疆赤芍理化性质与紫外光谱的研究

    目的:对新疆赤芍进行理化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新疆赤芍进行定性分析,考查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赤芍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图的影响,优化提取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组法测定新疆赤芍四种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图.结果:新疆赤芍的TLC、紫外光谱图具有明显特征.结论:TLC、紫外光谱组法可作为控制新疆赤芍内在质量的指标之一.

    作者:田树革;周晓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头针定眩汤并用治疗梅尼埃病86例

    我科自1998年6月~1999年12月,用头针配定眩汤治疗梅尼埃病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素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哮喘的总治法与分治法精要

    小儿哮喘临床多见,根治颇难.介绍多年防治小儿哮喘的经验,从治法方面归纳为总治法与分治法.总治法立足于整体,具体有清热法、解毒法、温寒法、活血法、调气法、补益法、祛风法;分治法重在解决症状、缓解标候,从根本方面看与总治法极为相关,总治与分治多共一方.则重在治标,其有止咳法、平哮法、定喘法、化痰法、消积法、通腑法、开窍法.依法立方选药,临床所治,疗效颇佳.指出,诸多之法,临床单用、复用均可取效.多法联合施治,疗效较为理想,组方遣药的前提是辨证.当明辨证候、病理症状而立法,再依法而用药.

    作者:王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美声喉泰含片治疗急喉痹风热证60例评析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急喉痹证,风热证为其主要证型.美声喉泰含片方由乌梅、麦冬、胖大海、簿荷脑、射干等组成,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利咽止咳等作用.对美声喉泰含片采用随机对照治疗急喉痹风热证(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进行了临床观察,共观察急喉痹风热证60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2.50%,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显效率为25.00%,有效率为80.00%.临床试验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秦红鸣;王学勤;易梅;徐慧玲;丁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脾虚证胃肠粘膜屏障保护功能的研究集要

    探讨脾主卫外功能的实质,从五个方面对近十余年脾虚证消化道保护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1.胃肠粘膜屏障功能减低;2.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状态较差;3.肠道菌群失调;4.胃肠激素中前列腺素、前列环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下降,生长抑素亢进;5.自由基在胃粘膜异常增高.展望:胃肠道作重要免疫器官,弄清脾虚证胃肠道粘膜内T细胞亚群,尤其是B细胞的改变并结合全身的免疫功能,可进一步全面地揭示脾虚证的本质.

    作者:王文波;谢湘峰;程艳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进行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探

    将慢性心衰早中晚三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分析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规律,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得出心衰初期中医多属气阴两虚,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心衰中期以气虚血瘀痰阻多见,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心衰晚期以心肾阳虚,阳气虚脱,血瘀痰凝水泛为主,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构的改变.

    作者:张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与治疗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亦错综复杂,在临床辨证中,也较为棘手.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无论患者在症状上属哪一脏腑为主,辨证均当以肾虚为本.治疗上,补肾兼顾其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作者:张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虎杖不同炮制品的实验研究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不同炮制品中总蒽醌的含量.结果:盐灸虎杖、姜炙虎杖中总蒽醌的含量较高.提示:不同炮制方法、辅料、温度、时间对虎杖中总蒽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江海燕;蔡少芳;潘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平前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6例

    平前汤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补肾、温阳益气功效.运用平前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46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患者症状、肛诊及前列腺液(EPS)检查等方面证实有明显治疗作用.提示:平前汤有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增生、调节免疫等作用.

    作者:杜位良;胡节惠;王久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针柴葛解肌汤并用治疗胆管结石实验及临床研究

    探讨电针合柴葛解肌汤治疗胆管结石的机理,通过对5条健康家犬正常、针刺及口服柴葛解肌汤后胆汁流量、俄蒂氏括约肌张力数据测定,经统计学处理,胆汁流量P>0.05,无显著差异,俄蒂氏括约肌张力P<0.05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期门、日月穴,使俄蒂氏括约肌张力显著下降,而口服柴葛解肌汤加强了这一作用.依据实验结果对5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排石效果.

    作者:宋继刚;李广林;彭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通腑化痰法对急性出血性中风血肿吸收速度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应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2组均治疗5周.观察2组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质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平均血肿吸收量34.6±2.3ml,对照组为26.5±1.9ml,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DL显著升高(P<0.01),LDL明显降低(P<0.05),TC、TG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5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2±1.3分,较对照组25.5±1.5分显著降低(P<0.01),证明中风星蒌通腑胶囊能降低脑水肿、促进血肿溶解液化、吸收和病灶修复、再建.结论:通腑化痰法能减轻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的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而且还可控制脂代谢紊乱,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缓解症状,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敏;王新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长强穴封闭加中药熏洗治疗肛裂106例

    笔者近2年来,采用长强穴注射,用于缓解肛裂疼痛,达到治愈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106例肛裂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全部治愈,无复发,现临床报告如下:

    作者:毕素英;杨相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分子生物学-证实质研究的关键

    证是中医对疾病的本质认识.而中医对证的认识历来都是采用不打开人体黑箱的方法来认识的,导致中医证实质研究停滞不前.分子生物学引入中医证实质研究,将使人们从微观层面,即打开了人体黑箱的方法来认识证的本质,为中医证实质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武衡;黎杏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调理三焦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代谢异常,这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发病基础.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血脂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调理三焦法辨证施治,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3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乐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阮诗玮教授对淋证辨证论治撷菁

    淋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古今分类亦不一致.据阮诗玮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对淋证尝试性辨证论治探析,并总结临床上应用方便的淋证分类即辨证论治法.淋证的病因病机病性复杂.如病因有外感湿热、饮食不节、年老体弱,郁怒伤肝,久病生瘀.病机有湿热、脾虚或肾虚,气虚或血虚,气滞膀胱或瘀热互结.于是导致同一气、血、膏石、热淋均有虚实之分.因此历代医家对此分变不一.如果能在临床上把握病机,进行分类则简明扼要.如辨湿热来源、辨虚的病位、辨气血的虚滞、辨体质的差异则可总领气、血病、石、热、瘀淋的辨治,做到有条不紊地指导上方用药.

    作者:许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味辛属木、味成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梁永林;李生财;贾育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