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正;付真富;王磊;朴永锋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导致它和正常细胞比较需要更多的代谢原料.为维持其自身的高度增殖,肿瘤细胞往往过表达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subtype M2,PKM2).在肿瘤的糖代谢通路中,二聚体形式的PKM2(抑制型)促进葡萄糖中间产物进行生物大分子合成代谢,而四聚体结构的PKM2(激活型)则促进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二聚体PKM2在肿瘤细胞中占主要地位.PKM2的过表达以及PKM2二聚体、四聚体之间的转化使肿瘤细胞能在各种氧含量和营养环境下生存并增殖,与肿瘤的发生和扩散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姜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优化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Ⅰ~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汉族394例,维吾尔族80例,按患者就诊时年龄、发现症状到就诊的间隔时间、病理类型、TNM分期、ER、PR、C-erbB-2及nm23蛋白的表达状况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汉族乳腺癌患者比较,维吾尔族患者中青年者所占比例大,老年者少见(P<0.05);TNM分期以Ⅱ、Ⅲ期为主(P<0.05);ER、PR的表达以ER(-)和PR(-)多见(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多见(P<0.05);ER(+)和(或)PR(+)、C-erbB-2(-)者所占的比例小,而ER(-)和PR(-)、C-erbB-2(+)者所占的比例大(P<0.05);nm23蛋白阳性表达者少见(P<0.05).结论 与汉族乳腺癌患者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发病年龄较轻,TNM分期较晚;ER、PR、nm23阳性表达者较少,C-erbB-2阳性表达者较高,早发现、早诊断以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关键.
作者:汤旭山;杨佳;倪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4例,总有效率为72.0%(36/50),显著高于对照组26.0%(13/50)(P<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LAB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天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能聚焦超声(HIFU)联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31例晚期胰腺癌给予HIFU治疗,同步给予介入化疗.结果 3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临床受益指数达到93.5%.肿瘤体积变化CR 1例、PR 9例、NC18例、PD 3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3%、51.5%,中位生存期16.8月.结论 HIFU+介入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痛苦少,临床受益指数高,生存期延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海龙;王绍山;洪立立;陈立军;刘明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培美曲赛加顺铂(PC方案)同期和巩固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Ⅲ期肺腺癌50例疗效和毒副反应,探讨该治疗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无法手术的Ⅲ期肺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培美曲赛+顺铂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P组)或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同步放疗及巩固化疗(E组).放疗靶区仅包括影像学或临床诊断的肿瘤(GTV),放疗剂量62~74 Gy/31~37次.P组方案:培美曲赛500 mg/m2、顺铂75 mg/m2 静脉滴注,d1,21天重复;E组方案:顺铂20 mg/m2,d1-5,依托泊苷100 mg/d,d1-3,静脉滴注,28天重复.放疗期间化疗2~3个周期,放疗结束后按同样方案巩固化疗2~4周期.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P组总有效率(CR + PR)80.0%;E组总有效率(CR + PR)68.0%.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P组和E组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分别为9.2和6.8月(P=0.032).P组和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 vs 84.0%、48.0% vs 32.0%(P=0.044)、24.0% vs 16.0%.结论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PC方案对比EP方案同期和巩固化疗治疗无法手术Ⅲ期肺腺癌,可延长患者PFS和2年生存率.
作者:莫玉珍;宁四海;李高峰;黄健;杨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RCA1和p53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乳腺癌、86例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中BRCA1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RCA1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16.3%(14/86)和100.0%(48/4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2%(32/86)、16.3%(14/86)和8.3%(4/4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0.608,P>0.05).结论 BRCA1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马金柱;张嘉玲;刘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天然结构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成形术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乳腺癌患者12例,其中DCIS 6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小管癌1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全组均保留或重建乳房下皱襞,切除乳腺组织和腋窝淋巴结,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成形.结果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成形术3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成形术9例,术后皮瓣均存活,皮瓣血管通畅,成形乳房外观良好.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天然结构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成形,切口隐蔽,成形乳房形态效果良好,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陈述政;狄根红;潘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顺铂21天方案(GP方案),二、三线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ATN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吉西他滨1.0 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天为一疗程,直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或多接受6周期化疗.结果 34例患者共完成141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3.5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0例 (0%),部分缓解11例(32.35%),稳定9例 (26.44%),进展14例(41.18%).有效率(CR+PR)32.4%(95%可信区间24.15%~40.55%),疾病控制率(CR+PR+SD)5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9月,中位生存期(OS)10.0月.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1.8%.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差,GP方案治疗ATNBC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左丽;张凤春;徐迎春;陶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胆囊癌的发病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5位,由于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确诊时通常已经处于晚期,治疗棘手,预后极差.作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1例晚期胆囊癌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峰;刘秀峰;秦叔逵;王琳;黄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50例≤35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保乳术,即局部切除或者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50例中位随访时间11月,30岁以下患者占40.0%;肿瘤大径:≤2 cm占48.0%,>2 cm占52.0%;淋巴结无转移占80.0%,转移者占20.0%;ER/PR(+)占70.0%,ER、PR均为阴性占30%,两组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本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92.0%,10年累计生存率为86.0%.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常规需要化疗、放疗,ER、PR阳性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ER/PR(+)患者较ER、PR(-)患者预后好.
作者:王斌;郭雪;魏丽娟;方志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nm23H1基因在高压氧治疗前后的mRNA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阐述高压氧对VEGF和nm23H1的影响,探讨高压氧在促进放化疗疗效的同时是否会促进肿瘤转移.方法 将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化疗组(对照组)和高压氧联合放化疗组(实验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应用RT-PCR检测VEGF和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患者VEGF基因mRNA在实验和对照组分别为169±117.97和193±81.38 nk/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m23H1基因mRNA两组分别为188±81.42和101±24.51 μmol/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配合放化疗不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放化疗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陈芳;柏玉举;张庭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成为肺部占位性病灶鉴别诊断常见的难点之一.偶然地,在18F-FDG PET-CT显像中,隐球菌性肉芽肿也可以呈现为假阳性,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作者:陈建甬;孙达;厉为良;吕芳;邱吉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但由于肺癌组织病理的多样性、同种病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常用肺癌肿瘤标志物,近年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进展及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意义,并期待发现更多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肺癌标志物,结合蛋白质芯片技术将有可能使肺癌的临床诊断提高到-个新的水平.
作者:朱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在食管外科的发展史上,因其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曾一度阻碍了食管外科的普及和提高.多年来,虽然国内外的胸外科专家对吻合口的病理生理、吻合方式(套入式,围巾式、隧道式等)、吻合技术、器械以及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作者:杨国明;王会志;王丽英;刘峰;李桂军;董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erbB-2在乳腺癌不同制片技术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对50例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制片和传统细胞制片检测C-erbB-2的表达水平,用术后组织切片作对照,比较不同制片方法之间C-erbB-2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液基细胞涂片中肿瘤细胞呈散在或弥漫分布,背景清晰,易于观察和判断.在传统细胞涂片中肿瘤细胞呈团块状或成片分布,背景中充满大量红细胞和坏死物等引起的非特异性着色,对观察和判断造成一定的干扰.C-erbB-2在液基细胞涂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阴性26.0%(13/50)、弱阳性16.0%(8/50)、中等阳性28.0%(14/50)、强阳性30.0%(15/50);在传统涂片中分别为:阴性28.0%(14/50)、弱阳性18.0%(9/50)、中等阳性44.0%(22/50)、强阳性10.0%(5/50);在组织切片中分别为:阴性30.0%(15/50)、弱阳性18.0%(9/50)、中等阳性24.0%(12/50)、强阳性28.0%(14/50).C-erbB-2在不同制片方法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543,P>0.05).结论 C-erbB-2在液基细胞涂片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切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液基细胞制片技术能够提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质量,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细胞涂片.
作者:刘喜波;陈丽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其发病率在近几十年间呈下降趋势,但在世界每年新发肿瘤中胃癌仍占10%,并占所有死亡病例的12%[1].尤其在日本、中国、西欧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胃癌已成为主要的癌症死因.
作者:王鑫;金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43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20天后进行临床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定并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62.8%;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D3+、CD4+、CD8+和CD56+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比单用化疗能明显提高临床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可减少化疗不良反应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胡梦玮;姚扬伟;王海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S)的多排螺旋CT(MSCT)成像特点,以DSA成像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诊断不同类型A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HC合并APS患者的MSCT和DSA资料,将APS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分析不同类型APS的MSCT和DSA成像特点,以DSA为金标准观察MSCT对不同类型APS的诊断率.结果 45例PHC 患者均经DSA造影明确合并APS,中央型17例、周围型23例、弥漫型5例.MSCT共检出APS 36例,阳性率为80.0%(36/45),其中中央型100.0%(17/17)、周围型65.2%(15/23)、弥漫型80.0%(4/5).MSCT对中央型APS检出率与DSA相当,对弥漫型APS的检出率稍差,而对周围型APS的检出率明显不及DSA.结论 PHC合并APS具有特征性的MSCT及DSA表现,MSCT可准确地评价中央型及弥漫型APS,但在评价周围型APS方面较DSA仍有一定差距.
作者:梁祝红;李成相;宗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率仍仅次于肺癌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2位[1].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姜军;蒋力明;欧阳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寻找影响奥沙利铂(L-OHP)神经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行L-OHP联合5-FU/CF治疗患者64例,在第6周期化疗结束,记录L-OHP的神经毒性分级、使用总剂量、使用间隔时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化疗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年龄、L-OHP使用总量、使用间隔时间、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程度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年龄、L-OHP使用总量、使用间隔时间及化疗的骨髓抑制程度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 在使用L-OHP化疗时,可根据年龄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减轻L-OHP神经毒性,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作者:沈秋萍;范明珠;来雷;沈礼平;徐力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