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洲
蜂胶(propolis)是目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天然活性物质,它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芽孢和树干上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及蜂蜡的一种胶状物质,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作者:韩德文;张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疏肝和胃,辛开苦降法治疗本病5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锁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采用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产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对其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经历了萌芽、丰富、形成和发展四期,对研究防治外感温热类疾病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外毒病因理论体系,随着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对防治内伤类疾病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各种毒邪致病,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也有明显的共性,即骤发性、广泛性、酷烈性、从化性、火热性、善变性、趋向性、趋本性、兼挟性和顽固性.从病因角度对毒邪进行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防治毒邪所致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运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雄起壮阳栓治疗糖尿病(DM)阳痿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DM阳痿的新思路和新剂型.方法:在西药较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按随机配对分组原则,把DM阳瘘患者分为雄起壮阳栓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两组均嘱患者睡前将一枚栓子纳入直肠内,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60例DM阳痿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8例(26.67%),好转15例(50%),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2例(6.67%),好转7例(23.33%),总有效率30%.两组总有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雄起壮阳栓是治疗DM阳瘘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王健;魏贤品;王德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舌诊是临床辩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慢支、肺心痛辨证施治中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辩病情的程度、辨别旧病新染、辨别挟血瘀等不同类型,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望舌的诊断价值,只有在临床辨证施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使舌诊有准确的参考价值,还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在临床观察上尤其要注意尽量在自然光线下检查,患者张开口伸舌应尽量放松,看舌苔要防止被药物或食物染苔所误导.舌诊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分析才不会误诊.
作者:吴济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约明洪武元年(1368年),赵以德著<衍义>,康熙中(约1687年),周扬俊在<衍义>的基础上作<补注>,凡赵注者,周基本未注;赵未注者,周则补之,都成一编.二者不可分开,分开则各有未完备者,故统名为<金匮玉函经二注>,正如叶(万青)序所言:
作者:王维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针刺调解大脑皮层的平衡方法,使神经兴奋清醒的头脑在日间精力充沛,除去焦躁心态,夜间才能自然休息,睡眠得已调解.运用针刺兴奋方法治疗,设立三个组进行对照实验:即针刺兴奋法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针刺镇静组,不同疗法治疗均以治疗10~20次,观察证明针刺兴奋治疗见效快、复发率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观察自拟降糖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设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均服药2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对照组总有效率51.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FBG)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餐后2小时血糖(PBG)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阳G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自拟降糖方与西药达美康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作用优于单用达美康,是今后治疗糖尿病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辽宁中医学院各级党组织努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师生呈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经受住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考验,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维护学院的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朱希伟;李建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五倍子异名文蛤、百仓虫、木附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生盐肤木、表麸杨、红麸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具有敛肺、涩肺、止血解毒的功效.运用该药治疗报道甚多,现将其药理作用与临床运用概述如下:
作者:吴力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邹云翔教授(1897~1988),著名中医,肾病、老年病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率先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肾脏病研究小组,致力于肾脏病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肾病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笔者就邹师善用滋肾通关丸治疗淋证的案例论述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经验如下:
作者:孙伟;邹燕勤;曾安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指出学医有赖于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勇于实践.学习现代科学,结合传统方法也是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真才实学终是不能取胜的.广博知识、坚实基础、名医指点是成功之道.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梁贻俊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她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如加开窍醒神之剂治疗嗜睡、幻听;加清热除烦之剂治疗失眠;加平肝潜阳之剂治疗眩晕;加健脾化饮之剂治疗呕吐等.同时论述了温胆汤的作用及临证应用.
作者:刘春芳;侯丕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症愈来愈多.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原因,极易造成伤口愈合慢、病程长.现将糖尿病合并外阴脓肿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朱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探讨分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IM评估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对分期治疗的30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塞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作者:谭吉林;何希俊;白伟杰;黄嘉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常受寒冷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近年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此作一分析.
作者:钱俊华;袁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抗衰老是人类长期探索的课题.祖国医学认为,衰老是由于痰病的缘故,多从临床证候论及.西医学认为,衰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极复杂的生物学进程,应从功能、形态变化加以研究.通过对中医虚劳理论与西医衰老学说的比较研究,阐明了两者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的异同,却有着相同的内涵与外延.指出设法保养人体固有的气血,采取行气活血祛瘀的方法,将有助于改变和延缓衰老的进程.
作者:任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褐斑是较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疾病,多见于成年女性.笔者自1992年~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黄褐斑40例,效果满意.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刘国安主任医师研制的治疗本病的专药--肠炎康,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笔者师承于侧,特撰此文.
作者:张定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